杜旭雅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曾經說過:“學習者不是被動的學習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轉引自陸晨,2015)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的課本加粉筆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讓互聯網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如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集音頻、視頻、文字、圖像于一體等,使其成為提高英語閱讀水平的重要輔助資源。
盡管很多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對英語教學改革作了大量的研究,使教學理念有了突破,但實施英語教學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甚至出現了停滯抑或倒退的現象,高職英語教學也不例外。
高職英語教材往往沿用多年,而每屆學生英語水平不同,即使同一屆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顯然多年不變的英語教材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英語課堂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另外,教材落后于時代的特點非常明顯,不能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而快速地作出反應,很難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滿足今后職業化的需求。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他們能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閱讀有一定難度的英語文獻資料,提高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接受能力。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始終把學生放在被動接受的地位,不僅不能激發他們的思維,還會影響其學習積極性,降低其學習效率。落后的教材加上傳統單向“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即使部分學生努力記住語法知識,及時背誦英語詞匯,甚至在課后做大量的練習,也很難提高學習效果。
盡管教師在課堂上基本能做到用英語授課,學生也能較完整地接受英語氛圍的熏陶,但畢竟課堂時間有限,有些學生因英語水平低和聽說能力不強而無法參與師生互動,逐漸失去興趣。另外,學生離開英語課堂后會習慣性地用母語進行思考、交流,沒有課外英語氛圍,缺乏應有的相互監督,導致英語水平無法提高。加之高職英語泛讀練習少,而教師跟學生一起參與泛讀訓練的機會更少。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長期缺乏英語學習氛圍,學生必然會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仍然以單一的終結性書面考核為主,沒有采用階段性考核方式來檢測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導致學生忽視平時的學習和能力的鍛煉,從而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英語網絡資源包括在線電子詞典、在線單詞記憶工具、英語博客、英語新聞、英語網絡社區、英語網絡多媒體資源和手機端各種英語學習APP等。借助英語網絡資源能有效地完善英語教材建設的不足,豐富英語教學模式,改變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
英語網絡資源的便捷性讓課內、課外隨時隨地教授英語、學習英語成為可能。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教師除了備課時補充網絡資源外,還可以在課堂上因教學需要當場查閱網絡,及時引申或拓展。學生在課內方便查閱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課外可以進行及時學習,即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讓英語學習成為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網絡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承載著多樣化的知識、文化、思維、見解。教師推薦優質的英語網絡資源或網站,不僅能使學生收獲知識,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增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英語網絡資源的內容難度多層次,這為教師開展分級泛讀訓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可以充分滿足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他們得到適合自身水平的泛讀資料,逐步有效地提高泛讀水平。
網絡英語資源內容的豐富性、綜合性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通過教師引導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幫助他們養成勇于探究、獨立思考、深層次學習、拓展學習的品質。
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學習英語本身就不容易。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熟練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高職英語教師要解放思想,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互聯網將國外的英語學習資源引入課堂,將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
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表示:“當前英語教學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轉引自陳紅,2018)大量的音頻、圖片、視頻、優秀課件、優秀教學設計、優秀微課、優秀教案等能給高職英語教師備課提供極大方便,也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鑒于網絡資源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內容難易程度落差大等現象,為了提高英語教師備課的質量,教師在收集了大量網絡資源的基礎上要進行篩選、辨別,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及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態度,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分級,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泛讀能力。
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的個人網絡資源庫資料會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就需要整理、歸類,及時更新資料,使網絡資源跟上時代步伐,保持網絡資源的即時性。存儲量大的資源放在U盤內不方便,存在電腦上怕丟失,那么教師可以把它存放在博客、郵箱或云盤中,需要時隨時隨地查詢,同時方便和他人共享資源。通過長期的積累和建設,個人網絡資源庫便成為教師職業生涯中的一筆巨大財富,也是高職英語分級泛讀訓練的有效輔助資料。
課內,教師通過備課提前準備好網絡資源,并結合課堂講解過程及時補充網絡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開發英語課程資源時要充分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并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陳錦2014)。英語網絡資源有歌曲、電影、故事等,更新快,題材廣泛,內容地道,形式多樣,用這些資源拓展學生的第二課堂,使他們在課外能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英語泛讀能力。但是,僅僅在課堂上進行英語泛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關注學生課后的學習情況。網絡資源內容豐富,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如可以給學生提供三個選擇,讓學生“三選一”。學生選擇好之后則要堅持完成。
第一,超星學習通資源里面的英語文章600篇。這里的文章短小、有趣且有中文翻譯,適合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
第二,手機APP每日英語閱讀。該軟件每天更新一句雙語句子、一篇時尚雙語閱讀、一首詩、一則笑話。到目前為止,已經存儲了大量精選的雙語閱讀文章,類型廣泛,內容豐富,語言地道,適合英語基礎中等的學生。
第三,手機APP英語閱讀。該軟件涵蓋了校園、娛樂、電影、旅游、游戲、科技、體育、職場、經濟、文化及生活等方面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標注了難度系數供學習者挑選,雖然不是雙語,但閱讀很方便,真正做到了哪里不會點哪里。學習者點擊文章中任何一個單詞,都會跳出讀音、音標、注釋及詳細的例句等,適合英語興趣比較濃厚且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
另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必選項目:手機APP中英文雙語小說。中英文雙語小說是一款雙語閱讀軟件,集真人有聲閱讀、海量中外名著、中英文互譯閱讀于一體,在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名著的同時,提高其英語能力。該軟件有幾百本經典英文名著;中英文雙語對照閱讀;點擊英文段落開始朗讀,高質量語音,可選男聲、女聲、英音、美音,可調節語速,支持離線發音,無需流量;長按查詢單詞;可選擇雙語對照或中文、英文三種閱讀方式,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自主選擇至少1本以上名著進行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一種體驗式學習,不能將教師的思想強加于學生,而要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下加深對閱讀內容的體驗與理解,在情感的熏陶及思想的啟迪下享受閱讀樂趣。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發展。”(蔡佳2019)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進行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使他們可以用正確的眼光審視自己,而且要引導學生制訂“個性化”考核方式。傳統的考核方式注重理論和知識點的考核,多采取終結性考核,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檢測,難以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個性化”的考核將考核分為兩個方面,即學生個人考核和終結考核。開學初,在教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寫好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和個人考核方式。個人考核項目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特長與興趣愛好選擇,如演講、配音、PPT匯報、朗誦、讀書報告、話劇等,也可以選擇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終結考核一般在學期末以紙質形式進行,是對學生一學期所學理論和知識內容的檢測。“個性化”考核更有利于提高各層次學生利用網絡英語資源進行學習的積極性。
分級訓練要求對學生英語水平有一個正確的分層。對學生而言,雖然分層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但課題開展必須取得學生思想上的認同,讓他們認識到高職英語分級泛讀訓練的目的是謀求每個學生的進步,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在今后的高職英語分級泛讀訓練中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章兼中(1986)認為:“閱讀是一種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接收信息的過程。”(轉引自陳國萍,2019)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充分認識到英語泛讀能力對英語學習乃至以后職業生涯的重要作用。其次,階段性地選取一定范圍讓學生先做訓練,然后用紙質的資料進行分級泛讀考核,將每個學生每次考核的成績列出來,進行前后比較,督促他們再接再厲。再次,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閱讀競賽,如在校級范圍內開展專業和非專業的英語泛讀競賽。
小組互助學習可以更有效地督促學生進行自主泛讀。以小組為單位,每周由組長負責檢查小組成員的泛讀完成情況,而各個組長的完成情況則由教師檢查。各小組建立微信群,把自己每天的泛讀內容截圖發在群里。當然,教師還要不定時進行抽查,并對學生的泛讀成果進行及時反饋。
總之,信息時代的發展為高校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網絡英語資源已經成為高職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資源,使英語教學改革產生本質上的變化,方便教師的備課授課,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拓寬學生視野,促進學生的多向思維。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可以促進學生分級泛讀。對于英語教學活動而言,網絡資源應處于輔助地位,要把握適時、適度的原則,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監督。結合不同層級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困難,有針對性地分級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惑,讓學生真正參與英語學習,提高其主觀能動性、英語運用水平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