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平
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中考英語閱讀量加大,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重視發展閱讀理解能力(楊繼2016)。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獲取、消化、處理大量的語言知識,并學會分析、判斷、歸納等,從而提高其認知、解決問題的能力(鄧秀芳2013)。
針對以上要求,在開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銜接轉化研究”中,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并通過反思課堂教學實踐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鄒韜奮說:“有志于某種事業者,與其臨淵羨魚,毋寧退而結網,結網無他,即當對于此某事業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準備。”于教學而言,同樣離不開準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由于學生生理、心理等因素的不同,教師要充分了解他們所表現出的多樣化差異,如認知結構、學習風格、學習動力和態度、學習方法等,做好他們的引導者。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新的教學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改變學生被動學習地位,開發出適合他們且受其歡迎的課堂資源,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一次英語課上,教師提問A 學生,A 學生答不出,B 學生提示了答案。課后,教師就這一現象進行了思考。在下堂課,教師將學生分成互助組進行教學,讓他們互相討論以解決問題,其學習興趣較高。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教師要具備教育智慧,隨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形成具有個性的課堂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作為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短暫的情緒狀態,激情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極大。積極的情緒狀態既能構建和諧、快樂的課堂氣氛,開發隱性課堂資源,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又能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促進其集中注意力,思考課堂內容,培育他們熱愛知識的情感。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時,教師進行以下總結:“Boys and girls,we only have one earth. Without it,we don’t have any place to live in.The place we live in now is so beautiful,let’s save and protect it together.”這樣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對學生產生了教育作用,激發了他們的情感,提升了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生動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的進程。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教師只有善于在課堂上科學組織教學活動,啟迪學生的心智,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從而讓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措施。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新課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同時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
(1)布置學生預習詞匯,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詞匯的習慣。教師布置的預習內容不能過多、過難;有布置,有檢查;要求學生能夠讀出單詞音標,了解漢語意思即可。
(2)課前朗讀本課新詞、短語及較長的句子,注重內容、形式的多樣性和實用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是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前提,興趣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讓枯燥的閱讀變成有趣的閱讀。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篇章,明確閱讀目的和任務,并選取有趣或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某一方面,如作者經歷、寫作背景、主人公遭遇、相關文化知識及作品反響等加以詳細介紹,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這樣,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就會增加,能力就會提高。
新課導入是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引出所要講授的課題,把學生領進新知識學習的“大門”。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整個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例如,在講授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3 The Little Match Girl 時,教師設計了4張有關童話劇的圖片,并提問學生:“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poor little girl selling matches in the street.Do you know the story?”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好的導入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他們的求知熱情,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生動、活潑、自然。
閱讀訓練是英語學習的核心之一,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李曉春2008)。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過仔細閱讀完成。教師可以對教材閱讀材料進行多元設計,真正起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設計閱讀任務一般遵循由易到難、由整體到細節的步驟。
在講授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3 The Little Match Girl 時,教師可以布置以下任務:第一,讓一名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簡單講述The Little Match Girl,為接下來的閱讀理解作好鋪墊。第二,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圖片搭配,并運用掃讀策略快速閱讀文章,從而培養他們快速閱讀材料的能力。第三,布置填表格任務,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并獲取主要信息。第四,讓學生聽錄音并朗讀,注意語音、語調、重讀、弱讀等技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五,讓學生根據表格內容、所給圖片和提示詞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復述結果形成書面表達,從而完成由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再次轉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逐一完成閱讀任務后,便轉入讓學生口頭復述操練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圍繞內容,采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設計復述操練活動,如提供表格、關鍵詞等形式,從而提升學生說的能力。
為了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得以及時鞏固、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為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階段性、層次性訓練,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話題采用小組討論形式展開教學,使任務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從而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提升其合作能力。
針對閱讀課中難度大的問題,教師要抓住要領,講清思路,結合板書,指導學生歸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構建知識網絡,總結一般規律,達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閱讀課的作業多種多樣,可以布置改寫短文或復述文本內容等作業,也可以讓學生課后把閱讀內容復述給組長,從而將課堂閱讀任務落實到實際中,使其學以致用。
教學評價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保障。教師靈活生動、豐富多樣的評價方法,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課堂充滿生機,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1.激勵式評價
激勵式評價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來說都是有所裨益的,能有效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例如“It sounds a good idea.”“You did a good job.”等,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關注個體差異,激勵學生成長,提高其學習熱情,增強其成就感。
2.啟發式評價
啟發式評價不同于傳統的教師評價,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有非常大的作用。如“When you are reading,you can try...,it will be better.”“If you...,it will be more perfect.”等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他們思考,挖掘他們的潛力,從而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3.點評式評價
點評式評價不但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包括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明確優點,進而找到方向,提升自己。
4.自我反思式評價
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往往有很多東西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抓住教學中的點滴,鼓勵學生經常自我反思,并及時給予評價。
1.作出合理評價,適時點撥激勵學生
被他人肯定是每個人的需求,學生也渴望得到教師的贊揚與鼓勵。教師要及時作出合理評價,適時點撥學生,激發他們的最大潛能。
在閱讀教學中,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后,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給予合理、積極、肯定的評價,如“You are very creative.”“Your idea is pretty special.”“A good idea came to you.”等;當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時,教師可以用“Good idea.”“Your mind is open.”等肯定學生,對于亮點,教師要適當、及時地作出贊揚。另外,在評價中,教師應在問題的關鍵點上點撥,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開拓他們的思想,使其豁然開朗。
2.主張巧問巧評,鼓勵學生質疑
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將知識性、啟發性、趣味性及思維的廣闊性融為一體,提出富有思維深度的發散性問題,使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并感受學習的快樂,同時為教師的即時評價開辟廣闊的空間。
3.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參評
為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言堂”的現象造成學生經常處于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盡可能鼓勵學生參與評價,釋放學習熱情,打開評價空間。
第一,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評價的切入點即時評價。如“Your answer makes me feel that you have a certain overall signifiance to the full text.”“It’s been a long time,I finally saw you who took the initiative to answer questions.”“Your language ability has surpassed that of the teacher”等。
第二,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既要真誠地贊美,又要善意地批評。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體會他們的內心感受,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欣然接受善意的批評。
第三,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為突出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把即時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并借助同伴互評、小組互評拓展評價空間,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
第四,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將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結合起來。為了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思考、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給其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從而培養其發散、求異、多向的思維方式。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應適時將延時評價與即時評價相結合,使學生輕松自如地思考、探究問題的本質,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