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芳 呂立江 牛紅社 李景虎



[摘要] 目的 研究仰臥旋轉扳法聯合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將納入標準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4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采用仰臥旋轉扳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用電針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SF-McGill疼痛評分、ODI評分、SOD與α1-AGP指標。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2%,高于對照組的75.0%;觀察組PRI、VAS、PPI的評分較對照組顯著下降,SOD指標較對照組顯著升高,α1-AGP較對照組顯著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仰臥旋轉扳法聯合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提高臨床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仰臥旋轉扳法;推拿;電針;夾脊穴
[中圖分類號] R681.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36-001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supine rotatory manipul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2017 to Nov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The 104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grouping method, 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supine rotatory manipulation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based on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SF-McGill pain score, ODI score, SOD, and α1-AGP index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96.2%)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5.0%). The PRI, VAS, and PPI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OD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α1-AG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supine rotatory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pine rotatory manipulation method; Massage; Electroacupuncture; Jiaji points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推拿科的常見病,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或腰椎失穩,致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等軟組織,引起的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等癥狀,是一種臨床綜合征[1]。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學“腰腿痛”“痹癥”范疇,其病因病機是腎氣虛損,機體易感受風寒濕邪,或因跌仆閃挫、外傷,導致筋脈阻滯留于腰而致病[2]。研究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可分為手術治療及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推拿手法治療、針灸治療、局封治療、牽引治療等[3]。臨床應用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4],應用仰臥旋轉扳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較好的療效[5],為研討在此手法基礎上聯合電針夾脊穴治療是否能夠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間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2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18~65歲,平均(43.50±12.74)歲;病程3~36個月,平均(14.76±9.39)個月;根據CT或MRI影像學特征,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膨出型16例、突出型32例、脫出型4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7例;年齡18~65歲,平均(45.40±12.52)歲;病程3~34個月,平均(14.83±9.16)個月;膨出型18例、突出型28例、脫出型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①腰痛伴或不伴臀部及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②病變節段椎旁壓痛,腰部主動活動受限;③下肢感覺異常,跟腱和膝跳反射減弱,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萎縮;④正側位腰椎X線片提示脊柱側彎或腰椎生理曲度消失;⑤腰椎CT或MRI提示腰椎間盤突出。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經MRI或CT確診;②年齡18~65歲;③入組前2個月內未使用相關激素或非甾體類抗炎藥。排除標準:①孕婦或哺乳期等特殊人群;②合并嚴重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及心腦血管疾病;③合并急性外傷;④合并腰椎腫瘤、強直性脊柱炎、嚴重骨質疏松癥等。脫落標準:①未按規定進行治療,無法判斷療效;②自行接受其他相關治療;③受試者依從性差,自行退出隨機試驗;④治療期間因意外或其他原因需終止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仰臥旋轉扳法治療,具體操作: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一助手雙手按住患者肩前部或胸前處,使其上身固定不動,醫師站在患者下肢一側,用雙手抱住患者的雙膝關節,用力向下牽拉,同時用雙手作腰椎旋轉動作,旋轉至一定的角度時(即阻力較大時)用巧力寸勁作一個快速的旋轉扳動,到位即止,快速的松動手法,旋轉發力部位定位腰椎突出節段,左右各1次,1周治療3次,隔日1次,2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指標觀察。
觀察組予仰臥旋轉扳法結合電針治療,仰臥旋轉扳法操作同對照組,電針取穴以L2~L5夾脊為主穴,疼痛以足太陽膀胱經為主者配穴環跳、委中、承山、昆侖、阿是穴;疼痛以足少陽膽經為主者,配穴環跳、陽陵泉、懸鐘、阿是穴。操作時囑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常規消毒后,使用0.25 mm×40.00 mm的毫針(江蘇吳江市佳辰針灸器械有限公司)快速刺入雙側夾脊穴0.8~1.0寸,以患者能耐受且穴位有酸脹感為宜;采用0.30 mm×75.00 mm的毫針垂直刺入環跳穴,得氣后向下肢放射。其余穴位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使之有得氣感。夾脊穴接脈沖電針儀(常州市武進長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KWD-808I),選用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治療20 min,1周治療3次,隔日1次,2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指標觀察。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療效評價?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治愈:患者腰腿痛癥狀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腰部功能恢復正常;顯效:患者腰腿痛癥狀明顯緩解,直腿抬高60°~70°,基本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效:患者腰腿痛癥狀緩解,活動略有受限,進行正常勞作略有疼痛;無效:患者腰腿痛癥狀無改善??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SF-McGill疼痛評分? 采用SF-McGill疼痛問卷調查量表[7],疼痛評分包含11項內容,即跳痛、刀割痛、刺痛、銳痛、絞痛、燒灼痛、咬痛、撕裂痛、墜脹痛、觸痛、割裂痛;情感評分包含4項內容,即疲勞感、恐懼感、折磨感、不適感。①PRI:根據疼痛程度,PRI分為4個等級,0分為無、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等級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②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8]:根據VAS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分數為0~10分,0分為無疼痛,1~3分為稍有疼痛,4~6分為中等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10分為疼痛劇烈、無法忍受。③PPI:現在的疼痛強度(PPI)按照疼痛等級給予0、1、2、3、4、5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強。
1.3.3 ODI評分? 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量表[9]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物、行走、坐、睡眠、性生活、社會活動和旅行活動等項目,總分50分,得分越高,功能障礙越嚴重。
1.3.4細胞及炎癥因子測定? 兩組患者治療當天清晨和治療1個療程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血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GP)水平,取外周靜脈血液5 mL,靜置20 min,離心機(鹽城凱特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型號:DL7M-12L)分離血清,轉速為3000 rpm,離心時間為5 min,-20℃保存,按照ELISA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說明書檢測α1-AGP和SOD水平,所有檢測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10-11]。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SF-McGill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RI、VAS、PP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評分較治療前均有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OD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ODI評分較治療前均下降,且觀察組的OD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細胞因子與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SOD較治療前均升高,α1-AGP較治療前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SOD水平升高更為顯著,α1-AGP水平下降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與腰椎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有關,髓核釋放出的蛋白物質可刺激神經根并引起局部炎性水腫,繼而引發疼痛及腰部不適,神經根被突出的髓核擠壓是造成LDH患者腰腿部疼痛與下肢麻木的根本原因[12]。盡管現代醫學應用藥物治療該病有較大的突破[13],但對于非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長期服用抗炎藥物并不利于機體健康[14]。傳統封閉治療也存在不足之處,涂強等[15]的研究顯示,經骶管封閉治療后,近期內能有效緩解神經根水腫,亦有可能因藥物的顆粒沉積而加重局部神經根的黏連。推拿手法因操作簡單且副作用少被臨床廣泛使用,但對合并有腰椎關節紊亂、腰椎滑移的患者,其有效率相對較低,劉鯤鵬等[16]的研究顯示,運用斜扳法治療效果顯著。馮汝純[17]的研究顯示,通過斜扳復位手法治療,可以重建人體力學結構,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從而消退神經根水腫、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但也有一些學者發現該療法的弊端,吳曉慶等[18]的研究顯示,腰椎斜扳法的有效性較局限,且容易出現組織損傷問題。針對該情況,浙江中醫藥大學呂立江教授的創新仰臥旋轉扳法,同時兼顧療效及安全,臨床應用取得較好的效果,該方法已在臨床應用十余年,療效得到臨床驗證,但其臨床效果仍需進一步的穩定與鞏固。本研究基于仰臥旋轉扳法,結合電針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
電針夾脊穴能疏通腰部經絡、改善該處的血液微循環,并能直接刺激傳導痛覺的神經,在緩解肌肉痙攣的同時改善坐骨神經疼痛癥狀[19],夾脊穴可疏通經絡、補腎強腰?,F代醫學認為,夾脊穴被刺激后,在相應脊髓節段內,脊神經內的內臟感覺和運動纖維可發生一定變化,調節肌肉酸痛、避免氧化應激反應[20]。電針的運用一方面能有節奏地刺激神經根,另一方面能降低神經的反應性,舒緩關節周圍處于緊張狀態的肌肉及韌帶,從而修復腰椎關節[2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6.2%,高于對照組的75.0%;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評分(SF-McGill疼痛評分、ODI評分、SOD及α1-AGP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本研究選取生化指標SOD及α1-AGP,SOD在機體的紅細胞發生粘附時產生,其酶活性增強,能直接清除炎癥反應中的氧自由基,溶解病原體[22]。仰臥旋轉扳法聯合電針的使用,能增強機體抗氧化作用,從而去除自由基給機體帶來的危害[23]。α1-AG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其糖基化模式取決于炎癥類型[24],相比其他炎癥介質,其更具有特異性。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因機械性壓迫導致組織水腫、產生炎癥反應時,α1-AGP水平隨之增高。通過仰臥旋轉扳法及電針的治療,解除神經根壓迫和粘連[25],炎癥也逐漸消失,α1-AGP表達水平也隨之下降。本研究中,觀察組α1-AGP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5)。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仰臥旋轉扳法聯合電針治療,能有效緩解神經根炎癥反應,具有緩解疼痛、促進功能恢復的作用,療效穩定,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憲煊,徐義明,蔡赟,等.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與常規牽引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表面肌電圖分析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7):1032-1037.
[2] 趙健,趙傳印.中西醫結合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疼痛止痛效果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20,26(4):625-629.
[3] 鐘純蘭,曹運鳳,張玉清,等.體外沖擊波聯合平衡火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20, 18(24):3214-3216.
[4] 劉自強,劉宇峰.針灸結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6):726-727.
[5] 徐曼琪,吳自強,朱如意,等.仰臥旋轉扳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20):81-82.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214.
[7] 王棟.疼痛定量測量儀Pain Vision在疼痛治療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7.
[8] 沈忠偉,汪海東,王勝.針灸聯合推拿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現代醫生,2019, 57(3):57-60.
[9] 胡君,劉宇,李志超,等.腰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磁共振成像[J].世界中醫藥,2018,13(4):966-969.
[10] 楊正杰,朱國興,楊曉,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細胞因子的表達及與疼痛程度的關系探討[J].頸腰痛雜志,2019,40(5):601-603.
[11] 喬磊.穴位推拿配合腰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8,50(6):189-192.
[12] 孫劍,薛正海,劉維,等.電針深刺“腰突五穴”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7):26-29.
[13] 周謀望,岳壽偉,何成奇,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2):129-135.
[14] Takashi K,Yukihiro M,Toshihiko Y,et al.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with four leading drugs[J].2019,24(5):805-811.
[15] 涂強,陳虎,潘偉城,等.腰椎間盤突出癥骶管封閉療法的隨機對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9,35(17):2751-2754.
[16] 劉鯤鵬,吉登軍,顧非,等.斜扳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軟組織張力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7,51(7):54-56.
[17] 馮汝純.觀察斜板復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5):76-78.
[18] 吳曉慶,黃帆,趙思怡,等.腰椎斜扳法治療L5~S1椎間盤突出癥失敗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7(6):467-471.
[19] 鄧啟龍,吳耀持,何承敏,等.不同體位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差異研究[J].中國針灸,2016,36(7):689-693.
[20] 魯堯,張勁新,林新源.夾脊穴聯合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 27(19):36-39.
[21] 殷文俊,陳敏,徐軍,等.電針夾脊穴聯合臭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 34(10):1246.
[22] 楊正杰,朱國興,楊曉,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細胞因子的表達及與疼痛程度的關系探討[J].頸腰痛雜志,2019,40(5):601-603.
[23] 王艷俊,韓學江,廖厚秀,等.“金鉤釣魚針法”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療效觀察及機制研究[J].河北中醫,2019,41(4):502-506.
[24] 曲淑婕,張帥,戈磊,等.腰三針配合穴位推拿對LDH患者治療效果及SOD和α1-AGP水平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5):211-214.
[25] 劉向明.溫針灸結合循經取穴推拿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疼痛程度、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四川中醫,2020, 38(8):189-192.
(收稿日期: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