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微 饒旭
今年以來,成都市青羊區就業局以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為工作主線,積極落實促進就業創業各項鼓勵政策。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認真研究對策。
今年,成都市青羊區就業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決策部署,取得良好社會成效。
優化就業渠道。青羊區就業局依托人才產業園的優勢,加強與優質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合作,加大崗位開發力度,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啟動高校畢業生“點亮生涯”行動計劃,成立職業指導工作室,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面對面”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對1043 名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摸底調查、職業介紹、跟蹤回訪等,促進其實現就業。依托“青羊微就業”平臺創新性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38 場次,組織741 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9100 余個。
優化援助機制。創新實施“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工程”,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畢業未滿5年的本市戶籍高校畢業生。對全區困難畢業生采取重點幫扶,確保“不挑不揀”48 小時就業,全區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100%。積極鼓勵和引導區內66 家小微企業吸納應屆高校畢業生386 人,發放社保崗位補貼108.88 萬元。
優化培訓見習服務。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拓寬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范圍,通過組織開展創業培訓、企業職工崗前培訓等,全面提升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術水平和崗位適配能力。加強對見習基地的管理服務,新認定27家見習基地,為6 家見習基地發放見習補貼37.88 萬元。
優化創新創業。利用轄區內各類孵化器、基層創業孵化基地,為高校畢業生搭建創業孵化平臺,鼓勵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青羊創新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依托區、街道、社區三級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為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指導服務。舉辦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青羊選拔賽,選拔出6 個優秀創業項目參加了成都賽區比賽。聯合WINner 創空間舉辦“創業公司實戰課”主題創業沙龍,幫助初創企業解決股權架構、經營管理等共性問題。積極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及時兌現相關補貼,全區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創業4367 人,發放大學生創業補貼55 萬元,為4 家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小微企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45 萬元。
部分高校畢業生定位不清、目標不明,在擇業中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未能理清楚先就業后擇業之間的關系,存在慢就業的趨勢。企業受疫情影響,招聘意愿進一步降低,增加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部分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由于管理經驗缺乏,應對風險能力較弱,創業存活率較低,降低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有經驗、有能力的群體失業后進入就業市場,進一步擠占沒有工作經驗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空間。高校畢業生主動尋求政府幫扶就業的意愿較低,政府職能部門較難摸清高校畢業生就業真實情況,造成服務滯后。
拓寬就業渠道。繼續擴大“三支一扶”“一村一大”“特崗教師”等基層項目的招聘規模;出臺更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應征入伍;支持大學生靈活就業,并給予多種形式的政策扶持;推進創業帶動就業行動,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支持計劃,增強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圍繞新業態帶來的就業多元化和新選擇,促進大學生通過新型職業實現就業。
搭建對接平臺。推進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對接,統籌推進線上線下招聘活動、職業指導,進一步釋放企業的空崗潛力;建立特定數據庫或成立專家團隊,對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工作能力進行專項測評,通過大數據比對快速測評崗位。
實行過渡安置。探索擴大崗位補貼或稅收優惠范圍,鼓勵企業提供適當過渡性就業崗位給應屆高校畢業生,提升其工作能力。
提升就業技能。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根據自身需求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享受培訓補貼。構建院校和企業的溝通交流渠道,推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通過校企結合,引導有需求的企業與能供給的培訓學校開展有針對性、分層次的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努力形成“對接需求—特色培訓—技能提高”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