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楊 何雪松
企業工會探索運用集體協商策略與技巧,是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的合法權益、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必要條件。
集體協商,是指勞動關系雙方就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重大事項依法進行平等協商的行為。開展集體協商工作是推動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客觀需要,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為進一步規范集體協商工作,提升集體協商質量,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可以將集體協商工作流程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協商前調查研究。為保證調研工作與其他工作有序銜接,應確定調研意向,明確成果目標;制定調研計劃,擬定調研提綱;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并認真綜合分析研究;將調研成果通過一定程序轉化為協商議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協商目標。第二階段,擬定協商議題并提出協商要約。就集體協商的時間、地點和議題等事宜向資方提出協商要約是正式啟動集體協商的重要一步。要盡可能地把握要約方向和重點內容,規范要約工作程序。第三階段,產生協商代表。挑選并組建一支規模適宜、結構合理、高質高效的職工方協商代表團隊,對順利開展集體協商具有重要意義。應明確職工方集體協商代表的職責、權利和義務,確保協商代表的產生符合法定程序,接受職工監督,獲得職工認可。第四階段,召開協商會議。應對協商會議開始時間、截止時間、擬召開協商會議次數等進行設定,并對該階段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設和籌劃。第五階段,簽訂集體合同和進行合同備案。簽訂集體合同并對集體合同進行備案是協商談判成果最終轉化為對勞動關系雙方有約束力的權利義務的最重要環節。集體協商工作方案應嚴格遵循法律法規進行安排。經雙方代表協商達成一致的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且須經全體職工代表半數以上或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集體合同草案方獲通過。集體合同訂立后,工會方應敦促資方盡快將集體合同報送勞動行政部門。
提案目標擬定策略。提案目標的擬定,原則上應以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重點。應注意的策略是,在企業謀求利潤增長和職工謀求收入提高的同時,如何找準雙方利益的結合點,增加對方的認同度。為了使目標期望值達到有理有據、準確合理而又切實可行,事先必須做好調研、測算和比較分析等技術性工作。
協商代表組合策略。工資集體協商對雙方協商代表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協商代表應具有一定的理論政策水平和相關知識,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能夠在協商過程中掌握尺度、依法辦事;要正直無私,密切聯系群眾,樂于為職工說話辦事;有一定的協商談判能力,既堅持原則,又具有靈活性。在協商代表分工方面,工會主席擔任職工方首席代表,負責組織、溝通和協調全面工作;熟悉財務的職工代表,擔負收集和整理企業內外財務相關資料;熟悉勞動關系、勞動標準的職工代表,負責收集與談判過程相關的資料;來自基層的職工代表,負責收集職工的建議和意見;具有法律基礎知識的職工代表,負責收集和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原則上應對所有職工代表提前進行集中培訓,增強資料收集、協商談判和活動能力。
實現協商談判目標的策略和技巧。設定4 個有彈性、有層次的目標范圍,即最高目標、理想目標、可接受目標、必須實現的目標。先易后難地商談策略,即先將容易達成共識的一般問題放在前邊討論,重點難點議題放在適當的時機討論,爭取“瓜果全收”的效果。原則和靈活性兼顧,即職工最關切的問題重點談;涉及多數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堅持談;有爭議的問題耐心談;僵持不下的問題放后談。談工資分配的“五項原則”,談底線,持公平原則;談系數,講能力原則;談增幅,看效益原則;談目標,比貢獻原則;談福利,按需求原則。妥協迂回策略,即對于某項企業不容易馬上能解決的問題,可暫時讓步,待有機會再議;或在工資增幅上打了折扣,通過獎金、補貼或福利等方面補上“缺口”,使職工總體收益接近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