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偉
在2018年6月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第一次提出了“金課”概念,隨后“金課”被寫入教育部文件。2018年11月24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作了題為“建設中國金課”的報告。吳巖提出建設五大“金課”目標,其中包括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推進慕課建設與應用、開展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鼓勵廣大高校英語教師提升“金課”設計能力,深入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參加了于2019年5月18日至19日在山東賽區進行的第十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微課組的比賽。此次大賽只接受以學校為單位的團體報名,激發了高校英語教師的合作意識。大賽組織嚴謹,由學校初賽推薦、省級復賽、決賽專家評議打分,最終評選出了一批優秀的微課作品,反映了英語教師較強的微課設計與制作水平,引發了高校英語教師的持續關注與思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與教師開始對微課進行探索與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技術方式、微課制作與應用方面(焦建利 2013;沈紅偉2015/2019),而探索微課與教師合作發展方面的實證研究并不多見。據此,基于微課的合作參賽經歷及教學實踐力求揭示高校英語教師在主動探索、深入研究微課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新知與專業成長。
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質性研究方法,是以經驗性的故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教學實踐或教育生活經驗的敘述分析和反思,挖掘內隱于日常教育生活和教學行為背后的意義、思想或理念。教育敘事研究深受杜威教育經驗觀的影響,認為教師的發展就是“教師教育經驗的生長”,對教師成長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一方面有助于構建教師合作實踐共同體,促進教師向研究型(或教學研究型)教師轉變,進而通過反思經驗積累實踐知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幫助教師對自己的經驗進行反思、質疑和學習(Coulter&Michael,et al.2007),被看作是教學研究的最優方式(夏紀梅2009)。
下面聚焦以團隊合作的形式深度參與的一次微課參賽經歷,依照微課大賽發展的順序,講述參賽的真實故事。敘述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第一,如何經歷微課大賽;第二,微課的團隊參賽經歷如何影響了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及教學能力。
按照微課大賽發展的順序把整個敘事探究分為參賽前、參賽中、參賽后三個階段,分別敘述教師在微課參賽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解決的方法及微課在促進教師合作發展方面的作用。
2019年4月,學校公布了第十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山東賽區微課比賽的報名通知及參賽要求。在了解比賽要求的過程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微課組比賽只接受以學校為單位的團體報名,每所學校僅可選派一個團隊提交一部作品。這次比賽不同于其他類別的比賽(以往的比賽可以自己選擇是以個人還是以團隊的形式參賽),它明確指出只能團隊參賽。這強調了“沒有最優秀的個人,只有最卓越的團隊”。為了使作品脫穎而出,開始籌建備賽團隊,團隊成員中有發音標準、聲音優美的教師,有善于設計、富有創意的教師,還有精通微課錄制與后期制作的教師,團隊成員各自發揮專長,團結一致,凝心聚力,開始集體打磨微課作品。
微課的參賽標準是“就某一個知識點或某特定教學問題進行教學設計”,以視頻為載體,有效呈現教學內容。經過多次集體研討,最終選取了《新目標大學英語》中出現的反義詞現象進行微課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系統地了解反義詞的分類及具體用法。通過講解反義詞在固定搭配、諺語及文學作品中的運用,了解反義詞在加強語言對比,提高語言精確性、鮮明性中的作用,以期幫助學生習得并靈活運用反義詞。教學設計分為六個部分:
1.導入主題
通過3對熟悉的反義詞:love/hate,male/female,win/lose導入主題,給出反義詞的定義。
2.舉例講解
通過生動、有趣的例子,借助PPT動畫設計,更加直觀地說明3類反義詞之間的區別。
3.微練習
通過3類反義詞的匹配練習,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掌握3類反義詞之間的區別,加深對反義詞的認識。
4.知識擴展
舉例講解反義詞的一詞多義現象,幫助學生辨別反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具體含義。
5.擴展練習
通過欣賞《雙城記》第一章《時代》中的經典片段,體會在文學作品中恰當運用反義詞可以使語言對比更加鮮明、意義更加凝練。
6.詩歌結束
感受反義詞在詩歌中的運用,同時寓教于樂。
整個微課借助PPT動畫設計,通過生動、有趣的例子,直觀地說明不同類別反義詞之間的區別。通過分類講解反義詞在諺語、小說、詩歌中的運用,寓教于樂,同時幫助學生加深對反義詞的認識。
在引用素材方面進行了精挑細選:背景音樂選自瓦倫丁(Valentin)的A Little Story和安南良子(Anan Ryoko)的Refrain。文學作品選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雙城記》的第一章《時代》和托馬斯·麥克唐納(Thomas Mac Donagh)的Love Is Cruel,Love Is Sweet。圖片來自于百度圖片和團隊成員手繪。反義詞分類部分的例子選自王立非的《英語反義形容詞的語義標記研究》和葉寶生的《英語反義詞的用法初探》。
團隊花費了一周時間對微課作品進行反復修改和打磨,在比賽日期截止的前一周,提交了參賽作品。參賽的經歷使教師意識到微課不“微”,它是對實體課堂的一種高度濃縮和提煉,蘊含著作者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風格,其價值已遠遠超過了比賽本身。確切地說,比賽更多地給教師提供了切磋、交流的平臺,使他們有機會與全省乃至全國的專家及優秀的參賽者進行交流,為提高設計水平和信息素養提供了機會。
在決賽的頒獎典禮上,評審專家對本次大賽的參賽作品進行了點評。專家認為,大多數英語教師制作微課的態度端正,實效突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指出,一個優秀的作品首先要確保所選擇的內容適合做微課,對結構的把握要做到準確無誤,重點突出,具有亮點。其次,外語類微課的制作不能忘記語言教學的初衷,不能偏離語言教學本身,在微課制作過程中應體現教學的雙向互動,以期對學生產生啟發。然而,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微課作品類似維基百科、百度甚至是工具書資料信息的匯編,缺乏對學生的啟發。再次,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要認真思考微課制作是否一定需要背景音樂,如果需要,什么樣的背景音樂才是適合的。以第十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為例,共有來自全省41所高校組隊參加了微課組的比賽,在所提交的41個參賽作品中,只有3個作品沒有背景音樂,使用背景音樂的比例高達93%,可見教師對背景音樂的鐘愛。微課作品有沒有必要全程加背景音樂,值得反思和進一步探討。部分教師講授聲音偏小,再加上背景音樂的干擾,學生能否聽懂,值得商榷。教師在進行微課的錄制時應發揮團隊合作的優勢,可以找一個聲音動聽的教師錄制,避免作品的聲音過于平淡、蒼白,缺乏生氣和感染力。目前,高校教師制作的微課總體上呈現出信息量大、知識性強的特點,大部分微課作品課件精美,動畫、視頻資源豐富。此外,英語微課的設計不應僅局限于語言知識及技巧的講解,而應包括啟迪學生思維及跨文化教育的內容。通過對參賽團隊的調查發現,教師在參賽作品的設計及制作過程中大都經歷了思想的碰撞,對實踐性知識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梢娢⒄n有助于提升教師的資源整合和教學設計能力。
通過講述組建合作團隊參賽的經歷,探討高校英語教師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如何直面挑戰,主動思考,在“做中學”,進而提升實踐性知識并實現專業成長。“當我們反思自己的經歷時,已經有了認識這些經歷之意義的機會。”(陳向明 2003)通過反思發現,微課的制作和應用不可避免地要求教師提高信息技術素養及整合資源的能力。反思性思維是發展新知識的原動力(Dewey 1933)。高校英語教師應主動將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進行融合,利用微課、慕課建設線上“金課”,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開展基于微課、慕課的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沈紅偉、李允 2018:190)。團隊合作進行微課作品的設計與制作,一方面有利于增強教師的合作意識,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教師對語言教學的“精深”理解和“精準”把握,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提升及專業成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