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玉飛
任何學習都是在不斷反思和自我總結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對自身的學習狀態及情況進行反思,作出相應的總結,以有利于后續復習。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對自身的學習方式及學習習慣進行深入的反思,優化自身的學習態度與思維。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并且留給他們進行自我反思的空間和機會。但傳統教學觀念認為,高中英語教學應對學生進行大批量知識的“灌輸”,對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不足,尤其是在自主學習及反思能力方面。
調查發現,在高中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忽略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性,大部分學生不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評價及反饋,只是單一地按照教學要求學習、復習知識,認為只要完成了學習任務,就相當于達到了學習目標,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學生還會盲目地借鑒他人的學習經驗,認為按照“學霸”的學習方式學習,自己的成績也絕對不會差。上述這些學習方式并不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獨特的學習方式,甚至還會導致他們產生一些學習誤區。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下,需要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及能力,從而整體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反思在學習的過程中屬于一種帶有積極性質的教學方式,通過系統性的反思之后,學生對整個知識框架的記憶更加牢固,尤其是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總而言之,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反思,會帶來更優質的學習效果。
反思是一種具有批判特性的行為,并且帶有決策、選擇及綜合管理的特征。與此同時,反思也是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及認知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可以將反思能力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反思意識、反思技能及反思毅力,這三者之間既是遞進的關系,又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關系,可以說形成了一個全面的三角循環體系。下面分別從反思意識、反思技能及反思毅力三個方面提出能夠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反思意識形成的標志為:能夠對反思給予正確的認識,并在應用的過程中自發認為反思意識能夠提高相應工作的質量及效率。反思能夠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現狀進行準確的認識,正視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改正。因此,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對學生反思意識培養的重視度,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加強自身的反思意識。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狀態進行反思,還要對學生的情緒及心理狀態進行適當的反思(李永坤 2011)。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反思引導。比如,在完成某一單元的課程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感覺自身學習情況怎么樣?”“對哪些重、難點沒有掌握?”等。在此過程中,根據學生自我評價的內容,教師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意識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這也是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
1.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對學習進行反思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應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第一,在進行新課教學之前,可以布置任務,設置“what do you know”環節,要求學生根據課程的核心內容進行自由分組討論。在課程開始時,要求每個小組抽出一名學生對小組討論的內容進行全面概述,通過這種方式激發他們的原有知識儲備,并靈活、綜合應用知識,使他們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準備和預習。第二,在學生完成基礎概述之后,設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環節,要求他們說出自身對于新課程想要了解及沒有討論出的教學內容。這是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測,之后,以此內容為依據,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相應知識點進行學習,并且要求他們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李淑梅 2012)。這樣,在完成學習之后,學生能夠對自身情況進行及時的自我反思,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并改善和優化學習策略。
2.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對學習進行反思
在知識探索階段進行反思就相當于對學生的信息反饋過程進行反思,這對學生構建自身深層次學習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要求學生進行反思得出相應結論的教學狀態,而應要求他們經過反思之后探索出多種解題方式,并對其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全方位、多層次看待、觀察問題,從而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如在進行英語單選題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將答案帶到題干中,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答案的變化(王麗嬌 2013)。除此之外,還可以要求學生針對選擇題中某一錯誤選項進行題干的轉變。詞匯學習對于高中英語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在學習英語詞匯的過程中,一詞多義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猜測詞義,鼓勵他們從多個角度利用詞匯進行造句。經過實踐發現,通過對教學題干進行轉變,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索反思,能夠使他們的答案更加嚴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他們的思維發散能力,提高了英語試題作答的正確率。
3.在知識歸納的過程中對學習進行反思
在英語學習的某一階段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身在該階段的學習狀態及各種知識進行反思總結,如可以采取自我提問的方式,思考“目前自身對本階段知識的學習是否已經達到了最初預想的狀態?”“該階段的學習自身是否具有上升空間?”“在該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如果要改善,打算采取什么樣的改善措施?”等等。通過提問式的總結反思,學生在認清自身狀態的同時對知識進行系統性的聯系,從而構建全面、多層次的英語知識認知結構體系。英語知識的歸納主要分為兩部分:網絡的構建和開放的空間。網絡的構建是指按照網絡結構的特征,將英語各類知識進行網絡重組,其中包括詞匯、語法、固定搭配等,這種網絡構建的方式適用于所有學生。英語開放空間與網絡構建不同,是學生可以選擇的一種知識歸納方式。所謂開放式,就是對外進行主動溝通及交流,交流的內容可以是自身的學習觀念及學習策略,也可以是通過短文、對話的方式進行自由交流。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對課本之外的內容進行補充。開放的空間即為學生的自由空間,擺脫了課堂的束縛,使他們的思維能夠綻放出不一樣的色彩。同時,開放的空間也是學生交流、溝通及互助的空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質量及效率,在開放空間中,教師可以在眾多學生作品中挑選優質的文章,并張貼到告示欄中,通過這種方式給予學生鼓勵、信心,從而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反思毅力屬于反思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反思是否有效。反思毅力通常是指反思者能夠對反思內容進行長時間、持續反思的一種能力。從本質上來說,反思是一種對自身缺點及不足進行不斷揭發的過程,學生通過反思推翻自身的錯誤想法、錯誤理論,是一個對自身進行否定的過程。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如果學生在此過程中毅力不足,承受不住對自身進行深層次否定的壓力,沒有勇氣對自身所得出的理論及想法進行否定,就會選擇放棄反思,或者是進行“包庇”式的反思(徐玉鳳 2019),也就是對自身的錯誤行為進行掩蓋,導致不能夠取得理想的反思效果。根據大量的實踐觀察發現,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毅力并不僅僅表現在他們能否進行長時間持續的反思,忍受反思帶來的心靈痛苦,承受在不斷自我否定過程中產生的壓力,更表現在他們能夠在反思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行為及想法進行監督,勇于接受與承認自身學習的不合理性,并且有勇氣向他人解釋自身學習的不合理性。基于此,為了鍛煉學生的反思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帶有障礙的反思活動,使學生進行逆向反思,從而引發他們進行更深層次、更全面的反思。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將自身的學習行為及想法作為反思的主要對象,并針對該反思對象進行各種反思活動,而不是對本身進行各種反思活動。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追溯自身的思維過程,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反思毅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反思式教育,讓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中英語學習的質量及效率,對于學生往后的生活及生產具有很大的幫助。反思并不僅僅是為了反思過去發生的事情及行為,更是為了提升自我認知水平。通過反思,學生能夠準確認識自身的不足及所處的狀態,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