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俊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真知教育培訓學校 315100)
初中物理是初中階段難度較高且知識面較廣的一門學科,而且教師在課堂之上也很難將所有的知識全部交給學生,所以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是在一些較為困難且為日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部分,需要依靠學生的自學來獲得提升.但是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并沒有注重這一點,沒有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根本無法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快樂.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從興趣入手,提高學生發掘教材與善于質疑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名言:“必須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收獲.”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地學進去,并且學好物理,必須要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而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過分析學生的興趣來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之中,這樣才會在學習中收獲更多有益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開始的前一段時間是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最佳時間,教師可以抓住這一課堂導入的機會,利用好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課程引入的有效參考視頻,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光沿直線傳播》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與光和成像有關的視頻,然后為學生提出一個大膽地假設: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光,那么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人又是如何能夠看到自己的長相?為什么望遠鏡能夠看到遠處的物體?這些光學問題既符合學生的好奇要求,同時也足夠有趣,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討論這些課堂問題的同時,整個課堂氣氛也被帶動、活躍起來.在這種充滿了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加活躍地思考、能夠更加充分地討論,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會被漸漸激發出來.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能將所有的知識都“喂”給學生,而是應當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且初中階段的教材深度并不高,理解起來也很容易,很多編輯在編寫教材時也盡量采用容易理解的方式描述,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調動自己的主觀思想去思考并解決問題,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教師應當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上,讓學生也認識到自學的概念,同時認清楚自學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慢慢主動研究教材,主動思考教學內容,進而在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些研究教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充分的教材研究中獲得思考的空間.比如在教學一節新課之前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前的預習作業,為學生布置一些思考問題,學生為了完成思考問題,必然需要翻閱自己將要學習的教材內容,這時學生就會自發性地思考在之前學習過程中收獲的某些知識點是否與本節課有聯系,然后借用之前學習的知識系統性地消化、吸收本節課中的內容,從而完成新舊知識的統一,同時在心底里還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只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示與引導,讓學生繼續深入教材的理解之中,如果真的無法理解可以嘗試與其他同學討論,看一看他人的看法,或者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在這種目標式教學探索中,學生的整個學習動作的發起者都是學生自己,而且學生真正深入到教材理解之中,從而大大提升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力.
質疑意識與質疑能力是一個事物的一體兩面,只有帶著質疑意識面對問題,能有具備能夠提出質疑的能力,學生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教師與學生共同遺漏的知識點,才能在質疑并思考的過程中得到新的結論,才能不依靠教師地進行自主式學習,只有具備質疑意識與質疑能力,學生的思路才能永遠保持暢通無阻.
以教學《電阻》一課為例,眾所周知,小燈泡是一個純電阻用電器,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小燈泡制作一個電路,根據電路的特性,設計如下幾個頗具深度的思考問題:小燈泡發光的特點是什么?小燈泡電壓與電流之間的變化與純電阻電路有何不同?為什么小燈泡能夠發光?這幾個問題都是直接涉及小燈泡發光原理以及電阻的性質方面的知識,能夠直接激發學生的質疑思路,學生按照教師給出的這幾道題目的順序,一步一步地思考、分析小燈泡為何作為純電阻電器其電壓與電流的變化會不符合其他純電阻電器的特點,然后通過對小燈泡發光的過程分析出影響其變化的原因是溫度.在整個質疑的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出于一個主動地位,經過這種練習,學生便會提出自己的質疑問題,培養獨立思考,進而真正走向自學能力所需求的自主質疑.
初中作為一個人一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最好時間,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大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迫學習的“奴隸”,讓學習成為學生自然而然且能夠自主完成的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