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鎖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頭中心小學 22211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層出不窮,極大推動了課改的力度與進度,在這種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生活情境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是順應新課程改革之方向,也是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培養數學應用能力、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
1.引導學生將知識和生活進行對接
數學作為一門和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基礎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生活素材引入課堂,為學生呈現與數學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在情境中發現知識和運用知識,體會到知識的學習和實際生活相聯系所帶來的好處,從而引導學生將知識和生活進行對接.
2.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數學思維能力
將生活化情境引入課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直觀的生活場景相結合,讓數學知識通過現實化表征手段呈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自主地在生活情境中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數學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在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最后再讓學生相互之間分享自己的解答成果,讓學生體驗到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有效解決實際日常生活問題的成就感.隨著教師多次引導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有效解答,有利于學生形成在生活實際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1.合理性原則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運用方法,培養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在結合學生生活常見情景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不可過多加入生活化的元素,以避免為創建生活化教學情景而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教師在課前設計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活動時,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結合課本知識來設計,不可過多加入與教學活動主題無關的生活化元素,防止浪費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
2.趣味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根據小學生性格中活潑好動、好奇心較重的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改編,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情景,從而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欲望.
3.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活動的開放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呈現活躍狀態,有效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沉悶狀況.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從生活知識中提煉數學元素,并從多個角度設計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4.合作性原則
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出要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問題的真相.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時,應遵循“合作、共贏”的教學理念,積極倡導學生通過同桌合作以及小組合作,互相啟發對方思維的活躍性,在有效討論或爭論中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養成合作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1.打造生活化課堂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打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景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能夠輕松地將知識和生活情境巧妙的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和數學思維方式.例如筆者在講授蘇教版五下《圓》這一單元時,首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了一段摩天輪轉動的視頻,同時詢問學生:“這個摩天輪是什么形狀?它的轉動有什么特征?轉動的原理是什么?”學生回答:“摩天輪是圓形的,是圍繞中心轉動的.”其次,筆者講解摩天輪會轉動的原理是因為摩天輪的中心有一個小小的發動機,是發動機在帶動摩天輪的轉動.然后,筆者繼續引導學生:“視頻中坐摩天輪的人哪一位離摩天輪的中心最遠呢?”這時候觀察仔細的學生很快回答:“他們離中心的距離是一樣的.”最后,筆者肯定了學生的回答,隨后滲透課本知識,以摩天輪的中心為例來向學生講述圓心的概念,以游客和摩天輪中心的距離一樣為例,來向學生講述半徑的概念.這樣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現象開展課堂教學的方法,既可以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又便于學生理解吸收課堂知識,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益.
2.開展生活化課堂教學游戲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以學生在草稿紙上完成老師所布置的題目為主.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注意力極其容易分散,因此練習效果不太理想.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化場景來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游戲,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達到靈活運用的教學目標.例如筆者在對學生進行100以內的加法運算訓練時,首先,將班級布置成一個小超市,課桌作為貨柜臺,不同的書本、粉筆盒、黑板刷等用具代表不同的商品,并標上相應的價格,而且價格區間都控制在100以內;然后,講解游戲規則:其中一位同學扮演收銀員,其它同學扮演顧客,扮演顧客的同學可以拿兩件自己喜歡的商品,隨后扮演收銀員的同學口算或心算出兩件商品的總價,扮演顧客的同學說出計算方法并經過驗算確認無誤后,該輪游戲算成功;最后,教師結全游戲過程詢問學生:“他們的計算有沒有錯誤?還有沒有別的更方便的計算方法?”以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這種通過模擬生活場景來開展教學游戲的方式,可以在實際場景中引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常見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課堂45分鐘之內,還要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當天的教學內容布置相應的課外家庭作業,培養學生在課外的實際生活中主動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放學以后陪爸爸媽媽一起買菜,然后利用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算一算今晚買菜總共用了多少錢,并計算一周或一月大約要花費多少,從而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在學完軸對稱相關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軸對稱知識,與爸爸媽媽一起找出家里有哪些地方呈軸對稱形狀,從而既復習了軸對稱圖形的有關知識,又培養了親子關系.以此種種讓學生在家中、在生活中應用課堂所學數學知識的方法,既對學生課堂所學知識起到了良好的復習鞏固效果,又培養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生活實踐,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
綜上所述,教師結合學生日常現實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是順應新時代教學理念的策略,是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整合教學資源,在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游戲和課外教學活動中設置生活化數學教學方式,從而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對數學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有效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