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蘭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紅柳學校 731400)
該模式的具體流程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問題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索-小學生合作學習、建構新知識模型-實踐運用數學知識、評價體驗-打破時空界限、拓寬小學視野.
該環節主要是引入階段,是教師整堂課的開篇布局.每堂課之間只有十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在該休息時間內,有的小學生正在玩游戲,有的小學生還沉浸在上一課知識中,而作為下一堂課的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提高小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不然這堂課的教學效果會很差.而為了讓小學生對自己講解的知識感興趣,教師都會進行課堂引入.為了提高引入效果,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數學教材上的知識,創設一個生活情境,通過問題去啟動教學,激發小學生探究欲望.例如,在小學教材中有這么一節內容《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展現某個學校給孤兒院孩子買禮物這個逼真的生活場景,讓小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自然地融入生活情境里面,成為其中一個主人公,圍繞買哪些禮物,這些禮物的總價、單價、數量和路程、速度、時間等需要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對數量關系的學習欲望.
這兩個環節是整個環節的中心階段,是教師課堂的開荒探秘階段.教師利用問題的驅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直觀、形象等特點,去引導小學生進行操作、觀察、思考、驗證等學習活動,進而獲得親身體驗,感知數學知識內涵.而在合作交流活動中,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讓小學生親身體驗教學的發生過程.例如在上《周長是多少》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和平板電腦結合的方式,在電子白板上放一段動畫片,讓小學生從電子白板上直觀看到動畫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具體跑步路徑,引導小學生觀察他們誰跑的路最多,然后再結合電子白板中的拖拽功能,讓學生操作匯總,清楚看到兩位主人公的路程情況,巧妙地解決問題.接著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進行電腦操作,學會利用邊長1cm的小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圖形,然后計算出周長,并匯報作品.小學生通過該方式親身體驗數學知識,同時通過自己操作吸收數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該環節則主要是進行知識回顧,是整堂課的固本厘清.教師的教學目的除了是讓小學生學會相應的數學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小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學習的知識、經驗、方法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讓他們進行實踐運用,體驗解決問題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和愉悅感.例如,教師在上《簡單的周期》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中的煙花燃放順序,有的學生在看到前面一兩朵煙花燃放順序后就輕易地下結論,等到出現兩組排列后再下定論,最后悟出周期規律需要有三組煙花燃放完成才能推斷出來.學生不斷下結論,又不斷修正自己的結論,重新下結論,這種不斷反思、肯定的評價過程讓小學生一步步感悟數學的魅力.
該環節主要起到延伸拓展作用,讓小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得到升華.在該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去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的視野不斷拓展.例如教師在上《小數意義》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先介紹小數出現的、發展的的過程,讓小學生體會古人的智慧,激發學習熱情.
等教師的課堂教學完成后,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教師都會布置練習作業,讓小學生回家或是課后進行習題練習.練習課既是對學習的知識點的鞏固和強化階段,同時也是讓學生數學能力不斷提高和發展的階段.教師在設計題目時,一定要精心設計,要根據小學生的發展規律、興趣等去設計合理的問題,爭取讓設計的數學問題有趣、有味、有效.在設計問題時要做到能夠引發小學生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自動整合所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上完了《長方體跟正方體體積計算》內容后,教師設計練習題時,要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融入問題中,同時又能對小學生的知識進行拓展.教師可以先出示長寬高分別是8、6、4和8、5、5的兩個長方體,讓小學生在不計算容積大小的情況下去比較這兩個長方體的容積誰大誰小,并猜測用著兩個盒子去裝棱長為2的小正方體,這兩個誰裝得多一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拖動小正方體進行演示,去驗證小學生的猜測.在此過程中,小學生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爭辯、反思、糾錯,然后明白當長一致時,是可以通過比較側面積大小或是用大體積除以小體積就可以解決數學中空間擺放問題的數學道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該方面知識融入到生活場景中,讓學生走入生活,親身體驗操作去解決問題.
復習課跟練習課有著很大的區別,在該課中主要是將各個階段的數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串聯,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復習課中,學生是復習的主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去引導小學生回顧相關數學知識,回顧具體過程,然后自己嘗試畫出思維導圖,教師則給與指導和補充,進而讓小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
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跟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指引者,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還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可以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解決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