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英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甘泉中學 741023)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呼喚獨立自主的學習模式.在新的時代下,教師必須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需求、學習興趣,將初中數學課堂歸還給學生,引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對數學知識點展開探究學習,最終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構建,并發展自身的數學探究能力、數學思維等,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具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致使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基于此,必須要實施有針對性的改革,不斷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當前,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
第一、分組不科學、不合理.科學、合理分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基礎和關鍵.但是初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按照學生座位的方式進行分組.而班級中學生的座位基本上是按照身高、紀律、學習等因素進行安排的,在這種分組模式下,常常導致合作學習小組分組不夠科學,致使各組水平不同,組建差異懸殊,嚴重制約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第二、小組成員職責不明,學生參與程度低.在日常的初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由于教師并未明確成員的職責,致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出現七嘴八舌、各抒己見的現象,表面上非常熱鬧.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討論最激烈、發言最多的學生占據少數,而針對性格內向、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自身的參與程度比較低,甚至還會游離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外.如此一來,嚴重制約了初中數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
第三、合作學習內容選擇不夠精準.在具體的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由于教師對其認識程度不夠,以至于教師在選擇合作學習內容的時候,出現了明顯的不精準現象.有的教師不管知識難度,盲目地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簡單的數學知識,完全可以由學生獨自進行解決,但卻要借助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還有的教師設置的合作探究問題缺乏挑戰性,以至于學生合作學習興趣低下,致使小組合作學習出現了“走過場”的現象;還有部分教師設置的合作學習內容非常深奧,教師又缺乏合作學習中的引導,制約了合作學習效果.
第四、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在當前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過分關注小組學習結果,以及個別表現積極的學生身上,忽略了所有學生的評價.在這種不全面、不科學的評價模式下,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不利于高效合作學習課堂的構建.
1.科學組建學習小組
科學、合理安排學習小組是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基礎和關鍵.基于當前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分組不夠科學、不合理的現狀,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學習小組分組的科學性、合理性.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性別和興趣等開展分組,同時在具體分組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意愿,確保分組科學、合理;另一方面,在開展分組的時候,必須要堅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不同特質的學生安排到一個小組中,以便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能夠形成優勢互補,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完成數學問題的合作探究學習.同時,在分組的時候,還要考慮小組之間的實力均衡,以免小組之間差異懸殊,制約小組合作學習的展開.
2.科學設置合作學習目標
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為了避免合作學習的盲目性,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置數學合作學習問題,明確合作學習目標.如此一來,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即可積極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一方面,教師在設置合作學習目標之前,必須要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三維教學目標”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確保所設置的合作探究問題,契合學生已有的認知能力,又指向未知領域,使得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借助已有的數學知識,對其展開探究學習;另一方面,在設置數學探究問題的時候,還要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出具有明顯梯度性的問題,使得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均可積極參與到合作探究學習中.
例如,在“正數與負數”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在設置合作學習目標之前,就對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出最佳的合作學習內容.同時,針對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引領學習小組對負數產生的背景展開探究學習,針對數學能力較高的學生,則指導其對正負數在日常中的應用展開探究學習.如此一來,使得班級中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可積極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效提升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3.強化合作學習指導,提升合作學習有效性
在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對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全方位的把控.首先,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課堂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這一職責,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等,共同完成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尤其是具體的合作探究學習中,一旦發現偏離教學目標的現狀,必須要及時進行糾正,確保其順利進行;其次,靈活運用多元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合作學習中,應充分借助創設數學問題、現代信息技術等,引導學生在靈活的數學教學中,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合作探究學習中.例如,在“概率”知識的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就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擲硬幣,給學生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在這一特定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中;最后,制定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給小組之間制定一個公平競爭的機制,最終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4.構建完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作為小組合作學習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合作學習的實施效果.因此,基于當前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突破傳統教學評價模式的限制,積極構建一個完善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借助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模式,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以“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教學評價模式構建為例,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習小組的學習結果,還對小組成員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探究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給予了點評.并且教師在評價的時候,還照顧到小組中每一個成員,尤其是針對數學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肯定了合作學習中進步,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評價的時候,在傳統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小組成員互相評價、小組之間評價等,并結合評價結果,設置了一定的獎品.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下,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是培養學生知識探究能力、發展數學思維的關鍵途徑.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立足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現狀,科學組建學習小組、設置合作學習目標、強化合作學習指導、構建完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等,不斷提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