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蔣玉娟
(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科技創新是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對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持續穩定的資金流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證。長期以來,融資約束一直是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產、高技術的特征,以及不規范的財務管理水平,致使企業無法達到商業銀行等資金提供者的要求,表現為可抵押物有限、融資渠道單一等特征[1];另一方面,傳統融資框架下,商業銀行從風險控制和收益匹配角度,缺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意愿,導致資金需求和供給難以實現有效匹配。近年來,為了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寧夏深入推進科技金融和創新融合發展,完善科技金融貸款政策,探索建立新的科技金融合作機制,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然而,寧夏科技金融在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如,缺乏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和專業化的金融服務機構等[2]。本文結合實際調研,分析寧夏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梳理其在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性建議。
寧夏作為“一帶一路”西部地區重要中心節點城市,在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中阿經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寧夏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其核心是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方式也從直接投資轉向以政府風險補償、創新基金、擔保貸款、創新券以及貼息等為代表的引導性金融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寧夏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簡稱“寧科貸”,“寧夏科技創新與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擔保基金”簡稱“科技擔保基金”應用最為廣泛;如,“寧科貸”自設立以來,截至2019 年10 月份,吸引和撬動銀行發放貸款490 家次,累計貸款額度12.5億元;同時,政府出資設立寧夏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加大對重大項目科技專化的支持,推動東部地區技術的轉移。此外,結合區域實際,地市一級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如,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牽頭實施的“科技擔保貸”,石嘴山市的“財保貸”,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截至2019 年底,寧夏新三板注冊企業數共計54 家,其中創新層6 家,基礎層48 家①數據來源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http://www.neeq.com.cn/nq/listedcompany.html.;2017 年來,寧夏科技廳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工作指引(試行)》,實行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機制,截至2019 年底,自先后入庫629 家,除主動撤銷2 家和抽查撤銷3 家外,現有在庫數量624 家②數據來源于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平臺,http://www.innofund.gov.cn/zxqyfw/index.shtml.。目前,寧夏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是由企業提出資金需求申請,科技廳進行審批后遴選入庫,并推薦至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在會同科技廳批準的基礎上,為企業提供貸款并由科技廳和財政廳提供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3],能夠以有限的政府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實問題。此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滿足科技廳融資擔保政策支持的非入庫中小企業,金融機構也會反向推薦至科技廳主管部門,待確認符合貸款支持條件提供支持,對不符合貸款要求的企業則會進行跟蹤和培育。
從企業發展所處的階段而言,寧夏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數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占比分別為31.3%和56.6%,這反映出寧夏科技型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時間相對較短,整體發展和競爭水平相對較弱。從科技型中小企業性質分析,民營企業占據的比例最高為62.6%,獲得寧夏自治區行政認定的,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等占比進僅占50.5%,表明民營企業依然是寧夏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要載體,且政府行政資格認定之外的企業仍存在較大比例的政策支持未覆蓋情形,仍需通過政策調整拓寬政府財政支持惠及范圍。
寧夏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過程大多數以自有資金為主,存在融資需求的占比78.8%,其中,34.6%的企業融資需求額度在200 萬元~500 萬元,76.8%的企業融資期限1—4 年。從企業意向融資方式分析,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融資占比最高,且融資主要用于流動資金占比59.6%,其次是成果轉化和市場拓展,分別為36.4%和44.4%,用于技術研發和中試占比為34.3%。然而,作為科技型企業重要融資方式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僅占23.2%,反映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意愿比較強烈,但是作為其主要產出的知識產權等成果未能有效發揮作用。
在調查過程中,企業的融資意向首選是政府資金支持,其次是商業銀行貸款,而實際過程中,企業的首要融資則來源于商業銀行貸款,占比為59.6%,其次是自籌資金,占比為54.6%,而政府資金占比僅為44.4%,可以看出商業銀行依然是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約束中的首要選擇,但政府資金覆蓋面有限;此外,93.9%的企業認為商業銀行貸款存在困難,其原因主要表現在銀行對企業財務狀況和擔保條件要求苛刻,且要求企業具有較高的信用,這也反映出融資意愿和實際融資可行方式之間的錯位現象,且實際融資過程中,銀行融資渠道難以獲得有效的融資需求滿足,且呈現出可行性融資渠道單一的實際情況。
關于融資環境和狀況的調查顯示,81.7%的企業認為較3—5 年前融資狀況和環境有所改善,但融資難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依然存在融資困難的占比70.7%;同時,70%以上的企業認為政府和金融部門應進一步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改善融資環境,拓展融資渠道。同時,應降低企業融資的門檻,增加受眾企業,加快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步伐,建立專業化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和產品,簡化貸款流程。此外,關于現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支持政策的調查發現,對列舉的主要資金政策熟悉度僅有一項超過50%,這也說明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政府扶持政策尚未做到全面獲取和認知。
政府資金作為引導、支持和補貼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有無償分配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錯位和不均衡[4]。現有政府資金主要以風險補償、貼息以及補助等形式進行,目的在于規范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針對性。然而,基于財政資金績效考核的要求,政府資金主要支持具有一定科研實力和成果的企業,而對于未取得政府資格認定或者入庫的企業,特別是初創型和成長性企業則惠及較少[5],在依托項目融資過程中,需要有前期自有資金投入,而這些企業很難從商業銀行或者擔保公司獲得資金支持,這也是長期以來依然會存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此外,政府從企業申報遴選、評估、推薦、發放貸款過程中,存在較長時間的核驗期,且貸款期限較短,企業資金使用最佳等待窗口期過后,資金很難實現有效利用。
目前,除政府風險補償、專項扶持以及商業銀行貸款外,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融資、供應鏈金融等方式仍難以有效實施落地,如,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核心企業基于自身信用考慮,不愿在征信中心進行登記,使得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等待期內面臨更加嚴峻的資金約束,進而造成表面上存在多種渠道融資的可能,實質上可行性融資渠道單一,且難以獲得融資。一方面,由于商業銀行在沒有政府推薦擔保的情形下,不愿過多的涉足風險性高且收益不確定的科技型企業;另一方面,拋開融資成本,多數科技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企業自身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流程。同時,調研發現,目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核評估仍在傳統框架內,尚未有專門化的貸款評估體系,缺乏專業化的科技金融人才,致使銀行無法準確掌握風險敞口,才會出現“惜貸”“慎貸”情形,造成融資需求和資金供給上的不匹配,即會出現“渠道單一,融資難”。
寧夏尚未形成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機構發展相對滯后。眾所周知,知識產權和專利是其質押融資的重要出質物。然而,目前全區對知識產權的認定、分類、保護、評估以及運營管理尚處于完善階段,缺乏專業化運營公司,造成知識產權交易和轉讓不活躍、變現難度大。同時,受知識產權本身價值的時效性、波動性、成果轉化等因素的干擾[6],商業銀行和擔保公司難以做出評估,對知識產權質押的積極性不高,現階段知識產權更多的體現在科技成果數量上,并未帶來實質性的收益。
目前,全區僅有寧夏銀行成立了科技支行,且尚未出現專業化的科技擔保公司,服務受眾面仍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科技金融服務要求。此外,市場中缺乏專業權威且銀行認可的科技信貸評估機構,而最終的信貸審核仍轉嫁到銀行和擔保機構自身,面對較低的貸款收益風險比,以及缺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分類分級信貸審查機制和專業化人才的實際狀況,銀行和擔保公司在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和產品創新方面動力不足,且意愿不強。
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且早期缺乏對財務管理的重視和規范化,導致很難獲得外部借貸和擔保業務支持[7]。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發展的區域化差異,寧夏科技創新能力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截至2019 年底,寧夏在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型企業中占比僅0.6%,位列31 省市倒數第六位,創新層僅有6 家企業,且從掛牌企業的行業屬性發現并未形成較為明顯的行業集聚,反映出寧夏科技型企業自身能力較弱,且未形成區域性競爭優勢。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導向和科技金融支持尚未對科技型企業進行分類化評估和支持,對寧夏應結合自身產業特點,重點發展和扶持何種科技型企業,仍需進一步明確,才能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減量增效”。
此外,從產業集聚角度,寧夏作為內陸區域產業基礎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化生產,造成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發展相對滯后。一方面,政府和金融部門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主要基于可行性項目融資,對產業鏈和企業的培育仍需提高;另一方面,對符合政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就支持,缺乏在競爭環境下對重點行業和企業的分類差異化扶持,造成企業在獲得融資后激勵性和競爭性缺乏。
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應該建立滿足不同階段,使用不同企業類型的融資支持策略。一方面,對于入庫和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政府引導資金,應綜合考慮企業主營業務、行業競爭程度以及風險水平等因素,進行差異化貸款和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考慮到不同類型的企業對資金需求的數量和期限不同,不能執行相同的風險補償比例和標準。此外,針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政府扶持資金設立之初應統籌考慮,特別是初創期的企業,可以給予較為靈活的貼息和補償標準,對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項目,即使在企業自有資金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政府扶持資金實現運營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應盡可能簡化資金支持手續,企業應主動關注政府政策導向,積極申請入庫、備案和認定,為企業實際資金使用預留一定的緩沖期;同時,建立寧夏科技型中小企業競爭力排名機制,對一定比例排名靠前的企業進行獎勵或者在下一年度中給予優先資助,從而引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關注,為財政資金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分配依據。
目前,關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研究,多數情況下均提倡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但忽略科技型中小企業難的實質原因,在于資金需求主體和供給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也即商業銀行、擔保機構以及其他服務主體無法掌握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信用狀況、企業結構以及經營狀況等要素,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大,導致很多融資渠道和方式依然無法有效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從而可能引起信貸市場失靈[8]。一方面,健全的會計和財務管理以及規范化經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因此,從企業注冊階段乃至以后上市,政府和行業協會應極力宣傳和推廣企業建立標準的財務運營規范;此外,通過建立競爭排名下的獎勵制度,使得企業主動將研發成果、知識產權和經營狀況等信息進行上報,并通過企業交易信息、稅務信息、工商信息、銀行信息進一步完善企業的信用記錄,從而降低信息不對稱性,為資金提供方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考信息。另一方面,應盡可能的分散資金提供者面臨的風險,應盡快推進科技保險的試點,積極開發相應的科技保險產品,政府給予參保企業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降低融資擔保風險,將具體的能夠實踐的融資方式落地實施。
政府應積極推動建設專業化具有針對性的科技銀行,特別是在擁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開發區的中小企業科技園區周邊設立科技支行,并配套完善科技擔保、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會計及律師事務管理以及管理咨詢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服務支持。應進一步完善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評估、質押以及交易的規范,盤活科技產出成果,積極引入科技保險,適當放寬科技金融風險損失承受比例,分散銀行和擔保公司風險;此外,對科技金融服務機構進行年度競爭力排名,并在科技融資平臺上予以公示推介,且應給予資金獎勵,提高商業銀行、擔保公司等服務機構積極性的同時,逐漸遴選出專業化的服務機構。與此同時,科技服務人才隊伍培養和儲存,應給予政策支持,可以嘗試聯合銀行和區內外高校建立人才定制化培養,并在就業實習階段推薦至北京、廣東、杭州等地區的科技金融服務部門進行崗位實習,畢業后可直接服務于全區科技金融發展,逐步建立起專業化融資服務人才隊伍。
高新技術產業能夠實現人才和產業集聚,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區域科技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9]。因此,一方面,應該結合寧夏區域科技發展的重點,在原有對科技型企業支持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支持策略,揚長避短,對科技型企業進行分行業重點優先支持。如,按照目前寧夏實際情況,寧夏煤化工技術、智慧農業、農產品加工等作為全區發展的重點行業,已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可以圍繞這些行業積極培育和發展科技型創新研發產業鏈,培育能夠對接已有大型企業的外圍科技型企業;此外,依托寧夏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上市的科技企業,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實行科技創新和技術“牽引”,盡快提升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形成產業、技術和人才集聚,打造區域產業鏈競爭優勢。此外,受制于自身創新資源和能力限制,西部地區亟需借助外部創新能量和創新激勵強化自主創新能力[10]。寧夏應積極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發揮資源和成本優勢,加強政策支持和宣傳,借助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閩寧合作,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吸引和承接東部地區產業和技術轉移,實現區外高新技術人才的快速引入,并結合寧夏本土實際,進行理念、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重構,實現對接“主動化”,確保“高端化”,避免產業技術轉移的“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