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賢張霞 張丹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討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應用全程無縫護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06月-2019年06月收治的96例手術室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所有患者均分為參照組48例和研究組48例。其中參照組給予手術室優質護理,研究組另行全程無縫護理模式,比較兩組的不良情緒改善情況。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應用全程無縫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存在推廣價值。
【關鍵詞】 手術室;優質護理;全程無縫護理;可行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23-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high-quality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 Methods 96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48 cases) and the research group (48 cases).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high-quality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seamless nursing in the whole course. The improvement of bad mood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anxiety (SAS) and depression (SD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Middle-Quality nursing of operating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bad mood, which is mo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nd has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quality care; seamless care throughout;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經過長時間的臨床觀察發現,手術室患者通常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進而產生焦慮、恐懼等種種不良情緒,對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患者的預后效果形成了阻礙[1]。本次研究主要以手術室患者的優質護理為中心,就全程無縫護理模式護理的實際效果進行有效探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06月-2019年06月收治的96例手術室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所有患者均分為參照組48例和研究組48例。其中參照組有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齡為(48.25±7.84)歲;研究組有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48.79±7.35)歲。對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其組間差異性未呈現出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手術室優質護理,包括健康教育、術前準備、病情護理等工作。研究組另行全程無縫護理模式:①構建護理小組:提升考核門檻并嚴格執行,主要由正副護士長和成員共同構成,對組內所有人員進行統一培訓。②明確護理職責:護士長需對護理效果和組內成員的交班信息進行檢查,對成員的工作進行定時評分,每兩周開一次會議。③制訂并落實護理流程: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和心理狀態;術中護理,建立好靜脈通道,做好保暖工作,對醫用物品進行確定等;術后護理,做好交接工作,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等。
1.3 觀察指標
通過SAS-SDS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情況,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均與護理效果成反比例關系。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取SPSS18.0軟件,應用t檢驗,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代表,當組間差異性表現為(P<0.05)時證明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基本一致且組間比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隨著各項技術和設備的不斷完善,手術治療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大,基本上可以涵蓋大部分的外科疾病。
在優質護理的基礎上為患者展開全程無縫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從構建護理小組出發,明確組內所有人員的職責,將全程無縫護理深入貫徹落實到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護理的每一個環節[2]。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說明全程無縫護理模式的應用有利于優化手術室優質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應用全程無縫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存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謝青路. 手術室優質護理中應用全程無縫護理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32(8):70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