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喆
【摘 要】 目的:探討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胃癌根治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全身麻醉,觀察組全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對比分析兩組麻醉效果。結果:觀察組在術后1h、4h、8h、12h、24h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且其嗎啡用量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麻與硬膜外復合麻醉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鎮痛效果頗佳,能有效降低嗎啡依賴性,改善患者預后質量。
【關鍵詞】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胃癌;根治術;術后疼痛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076-01
胃癌作為危害性極大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與病死率高居我國十大癌癥第2、3位,可見其防治形勢之嚴峻[1]。胃癌根治術始終為臨床最佳療法,但卻易造成術后疼痛及預后不良;加之以往單一麻醉鎮痛效果欠佳,故復合型麻醉方式漸為普及。為明確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對緩解胃癌根治術后疼痛的效果,現將我院60例患者分組手術情況綜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4月入我院行根治手術的胃癌患者60例,隨機分為人數均等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54.86±5.15)歲;體重44.57~78.52kg,平均體重(61.25±6.22)kg;病程1.5~3年,平均病程(1.8±0.5)年;ASA分級:Ⅰ級16例,Ⅱ級14例。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5~69歲,平均年齡(55.27±4.94)歲;體重45.21~82.48kg,平均體重(63.18±5.51)kg;病程1~3.5年,平均病程(1.7±0.7)年;ASA分級:Ⅰ級17例,Ⅱ級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相對均衡,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對照組單施全身麻醉:術前常規開放靜脈通道,給予0.02mg/kg阿托品+2mg/kg魯米那鈉行肌肉注射;依次經異丙酚(1.5mg/kg)、芬太尼(0.4mg/kg)、維庫溴銨(0.8mg/kg)靜脈注射作麻醉誘導;插管前取維庫溴銨0.4mg/kg作肌松藥,以保持患者肌肉松弛;插管后連接呼吸機行機械通氣;術中持續靜脈泵入芬太尼以維持麻醉,每隔90min給藥1次,至手術結束前30min即止。
觀察組在對照組全麻基礎上加施硬膜外麻醉:以針刺法于T8~T9胸椎間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妥導管后注入4mL1.5%利多卡因,再行誘導麻醉;確定麻醉平面且無不良反應后注入8mL0.25%羅哌卡因,術中每隔60min追加注入相同濃度的羅哌卡因5mL以維持麻醉;待硬膜外麻醉平面達到手術要求后實施全麻,并對患者生命體征及麻醉情況予以嚴密監護。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和比較兩組術后1h、4h、8h、12h、24h疼痛評分、疼痛程度及嗎啡用量情況。依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將患者術后疼痛分為:0分示為無痛,痛感輕微且完全可耐受,睡眠不受影響;1~3分示為輕度疼痛,痛感較強,影響睡眠,但尚可耐受;4~6分為中度疼痛,痛感勉強可耐受;8~10分為重度疼痛,痛感劇烈,影響睡眠及日常活動,不可耐受[2]。分數越高,表示痛感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和分析所得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x2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時間點VAS疼痛評分觀察組術后1h、4h、8h、12h、24h VAS疼痛評分分別為(2.26±0.44)分、(2.57±0.71)分、(3.33±0.96)分、(1.81±0.68)分、(1.43±0.40)分;對照組各時間點VAS疼痛評分分別為(2.36±0.51)分、(3.36±0.83)分、(3.98±0.97)分、(3.50±0.88)分、(2.57±0.77)分。觀察組術后1h、4h、8h、12h、24h的VAS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疼痛程度觀察組術后出現輕度疼痛15例(50%),中度疼痛10例(33.33%),重度疼痛5例(16.67%);對照組術后出現輕度疼痛4例(13.33%),中度疼痛10例(33.33%),重度疼痛16例(53.33%)。觀察組術后輕度痛占比更高,故其疼痛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術后嗎啡用量觀察組術后使用嗎啡(37.73±7.58)mL;對照組術后使用嗎啡(41.46±8.15)mL。觀察組嗎啡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胃癌根治術常選全麻以減輕術后疼痛,但其不但無法徹底阻斷痛覺刺激,還會加大應激反應、術后重度痛、急性阿片類藥物耐受等風險[3],對疼痛緩解較為不利。相對而言,硬膜外麻醉阻斷性更強、安全性更高,與全身麻醉互為補充,既能為維持供氧提供條件,又能避免應激反應等并發癥,加快患者蘇醒及恢復。
本研究對觀察組30例患者實施全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取得滿意效果:相較于單施全身麻醉的對照組而言,觀察組VAS疼痛評分更低,疼痛程度更優,且嗎啡用量更少(P<0.05)。
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對緩解胃癌根治術后疼痛的效果較為理想,能在不過度依賴嗎啡類鎮痛藥的前提下,減輕患者疼痛及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程博. 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研究[J]. 臨床研究, 2017, 25(4):34-35.
[2] 冉德偉. 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研究[J]. 實用癌癥雜志, 2016, 31(12):2026-2029.
[3] 李玉榮. 麻醉方式對胃癌根治術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