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洋
(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連云港 222007)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2020年,全國所有貧困地區及貧困人口要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精準脫貧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其中,精準扶貧檔案作為整個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成果。為確保精準扶貧檔案真實、完整、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準。近年來,各地黨委統一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等多種力量和措施形成有效結合,共同支撐“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而重要檔案信息是人口脫貧、精準扶貧工作的詳細記錄資料,是黨和國家事業建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記錄了歷史,傳承了文明,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脫貧攻堅檔案作為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對扶貧工作實際開展中的客觀真實反應,在扶貧工作開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脫貧攻堅重要檔案信息管理中,國務院發布了相關文件對檔案管理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結合脫貧攻堅檔案管理工作要做到同步推薦,針對精準扶貧戰略的政策執行、規劃計劃以及組織保障等環節做到有效地記錄,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1)材料缺失。精準脫貧資料多,時間跨度長,項目種類多,涉及多個主體參與等,導致精準扶貧檔案材料不完整等。常見的材料缺失主要表現在扶貧項目類檔案資料,如易地扶貧或項目扶貧時,易地搬遷安置項目建設的申報、招投標、監理、竣工驗收資料不完整。
2)工作水平有待提檔升級。近年來,城鄉扶貧檔案對于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需要扶貧檔案管理人員全面了解扶貧檔案信息,并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對城鄉扶貧檔案進行管理。但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尚未提高,無法適應當前工作,限制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礎上,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提高城鄉扶貧檔案管理水平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基于較高素質,才能充分發揮檔案管理的作用,提高整體工作水平,實現工作目標。
3)信息化應用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先進的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尤其是在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但在目前脫貧攻堅重要檔案信息管理的過程中,受到經費、技術和人員信息素養的限制,在脫貧攻堅資料檢索和檔案調閱的過程中仍然還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信息化的閱檔方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信息化的應用程度相對較低。
1)加強指導培訓,確保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順利開展。一是要抓好業務培訓。結合實際,舉辦包括縣、鄉、貧困村分管檔案工作的領導和檔案工作人員的脫貧檔案收集、整理基礎業務培訓班,使脫貧檔案工作者掌握脫貧各類、各載體檔案工作的基本知識、方法步驟,明確和統一脫貧檔案工作標準和要求,為全縣脫貧檔案工作奠定技能基礎。二是要加強指導。根據精準扶貧各階段材料檔案收集詳細的目錄清單,抽調骨干組成工作小組深入各鄉鎮、貧困村開展業務指導,幫助各鄉鎮按照標準及時完成檔案工作,達到標準統一、資料完備、索引準確、查閱方便的效果[1]。
2)強化脫貧攻堅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首先要更新檔案管理的理念,相關部門的領導要加強對重要檔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視,檔案管理人員要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結合時代的發展觀念不斷學習先進的檔案信息管理技術。其次是加快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建設,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標準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識,做好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重要檔案的信息管理,及時發現檔案管理中的問題并進行解決,讓重要檔案信息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最后是實現檔案信息的資源共享,借助先進的信息及時構建規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重要檔案信息的資源共享,并嚴格設置安全系統,為檔案信息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3)完善檔案管理制度。檔案管理過程中最為嚴重的一個問題是管理的形式化,需要使用制度化的管理方法來對人的行為進行規范,改變這種狀況。但是,基于扶貧檔案的特殊性,這使得其在實施檔案管理制度規范時,還需要滿足其他各類工作間的統籌管理需求,并且從宏觀與微觀方面入手,加強對檔案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優化。從宏觀角度看,所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必須滿足國家相關規定,且符合單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要求,嚴禁出現違規問題。從微觀的角度看,在完善檔案管理制度的同時,還要對單位內各部門的工作實施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其工作與檔案管理同步發展,有效發揮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作用,構建適合各部門運行特點的檔案管理制度,為扶貧背景下城鄉扶貧檔案管理的有效性做好保障[2]。
4)以扶貧檔案管理推動偉大復興。扶貧工作的開展是實現我國前面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關卡”,也是從根本上提升我國民生水平和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在扶貧過程中,通過扶貧檔案的管理能夠提升扶貧的效率,促進扶貧的質量,為扶貧開展提供系統性的支撐與保障。由此可見,從側面分析,扶貧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為第一個百年偉大夢想的實現提供了有生力量,且有效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且,扶貧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為了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而扶貧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則是助力扶貧工作開展的一個有效支撐與保障。這就驗證了“為中華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基本原則,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厚愛[3]。
5)加強指導,突出歸檔重點。貧困戶、貧困村等檔案參與者的檔案意識不強,文化水平較低,精準扶貧檔案管理部門及人員要加強對基層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的業務指導,可以立足本地實際,專門制定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等環節所要收集的檔案資料目錄,以及檔案資料歸檔整理的要求,做到“三統一”,即,統一表冊內容、統一格式規范、統一歸檔進度,收集好“基本情況表、政策明白紙、幫扶聯系卡、幫扶脫貧承諾書”等“一表一紙一卡一書”,并將相關資料掃描成電子格式,實現精準扶貧檔案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實現精準扶貧檔案資料的信息共享,為后期查詢利用奠定扎實基礎。
6)加大投入力度,配齊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設施設備,配強工作隊伍。落實經費保障,解決脫貧檔案工作人員的辦公場地和必需的電腦、打印機、管理軟件等辦公設備,將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納入平時督查和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查,層層傳導工作壓力,確保工作落實。
綜上所述,在當前精準扶貧工作中,通過對扶貧檔案的有效管理能夠從根本上促進扶貧工作開展的進度和效率,且可以為后續的防止返貧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數據信息。因此,扶貧工作的開展下還應該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夠結合檔案管理實際問題采取正確的方法,加強檔案基礎設施投入與人員教育培訓,提高扶貧檔案管理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