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璐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襄陽 441021)
班級作為高職教育中的“小集體”,是高職學生學習、生活的基礎單位,也是培養高職學生人文素養、道德素養的重要渠道,而班主任則是主導班級工作、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主導者,在這一背景下,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藝術就顯得格外重要。恰當的班級管理藝術不僅能強化班級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恰當的班級管理藝術也能實現培育高職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所以,從班主任教師的角色出發,打造最適合高職學生的班級管理藝術一直是當代高職班主任教師思考的焦點。
1)能解決高職學生的常見問題。恰當的班級管理藝術能實現對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價值觀念的培育,從而解決高職學生在成長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從而達成現代社會對高職教育、班主任管理的要求。比如,恰當的班級管理能解決絕大部分的校園欺凌、學生職業素養不強等問題,還能實現強化高職學生心理的目標,從而幫助學生以更加健康、積極的心態參與社會生活,凸顯高職教育的意義。
2)能強化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踐行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高職班主任革新傳統的班級管理思維,推動我國高職教育朝向更加高效、完善的方向前行,實現高職院校建設具備時代特色教師團隊的目標,為后續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更多有專業能力、有職業情操、有團隊精神的人才奠定扎實基礎。
回顧過去高職院校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開展的情況,可以發現雖然在歷經了數年的高職教育改革后,絕大部分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思維、能力都獲得了優化,但究其本質而言仍難以被稱之為“藝術”,其常見問題大都體現在如下3個方面:
1)班級管理沒有凸顯“以人為本”原則。在傳統“師為尊”思想的影響下,高職教育中的絕大部分班主任都習慣采取“師本位”的思維展開班級管理工作,這種不符合學生需求的管理雖然能獲得部分管理的成效,但這種管理模式勢必也會引發一部分學生的抗拒,從而影響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配合、認可程度,為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切實、有效的踐行班級管理規章埋下隱患。
2)班級管理的思維、模式相對比較單一。由于部分班主任教師并沒有重視自己對班級管理、學生成長的影響,就導致很多班主任教師參與班級管理創新的積極性并不高,導致后續班級管理思維、模式相對比較單一,降低了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接受度,更影響了班級管理藝術在高職教育中的彰顯。比如,在實際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環節,很多班主任習慣使用“說教”的方式強迫學生接受班級管理,這一方式就很容易引發學生對班級管理的逆反心理,影響班級管理的效果。
3)教師所選擇的班級管理側重不夠準確。在時代發展、學生個人意識飆升的今天,單一的“管理”思維很難獲得社會、學生們的認可,但是,仍舊有很多教師沒有積極的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而轉變原有的班級管理側重,進而降低了班級管理的效果,同時也削弱了班級管理中蘊含的“育人”價值。比如,在以往有關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問題的研究調查中,可以發現如果教師過分管理、干擾學生們的成長、學習,那么學生的創新思維、分辨是非的能力就會獲得很大程度的削弱,不利于學生后續工作,同時也會提高學生步入社會的難度。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認為在未來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如果想進一步凸顯班級管理的藝術,班主任教師就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
1)堅定走“以人為本”班級管理優化道路。在時代發展的今天,任何不“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都將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在未來優化班主任管理藝術的環節,教師就應將優化班級管理的側重集中在“以人為本”的層面,一切從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高職學生的成長、就業做出考量,以此收獲更好的高職班級管理目標。比如,在未來彰顯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的環節,教師就應對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心理情況、學習情況等)做出調查,了解學生在高職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困擾,以此為基礎展開后續的管理工作,進而實現預期的班級管理效果。
2)創新現代化的班級管理思維、模式藝術。在上述“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藝術優化基礎上,教師還應將近幾年高職學生畢業時常面臨的就業難問題作為班級管理的目標,對原有的班級管理模式、思維做出優化,力圖用恰當的班級管理解決學生們就業的問題,解決高職學生們成長中棘手的問題,凸顯班級管理的藝術。比如,教師們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就業”主題班會、創新“班級管理+職業道德”制度的方式,讓學生們在班級管理中逐步形成明晰的職業就業規劃、和未來步入社會不可或缺的職業道德,從而凸顯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藝術,助力學生未來步入社會時的就業競爭力。
3)明確班級管理中“管”“育”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管理思維在班級管理藝術中應用的增多,高職班主任從事班級管理的側重不應僅局限在“管理”層面,同時也應表現在“育人”的層面,意在通過高職階段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幫助學生真真正正的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基于此,在凸顯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的環節,教師就應從明確班級管理中“管”和“育”的比重出發,為學生打造更貼合高職學生需求、符合高職學生成長的管理藝術,借此實現相應的班級管理目標。比如,在未來管理中,班主任教師應及時掌握學生心理上的波動,發現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的異常,在輔導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優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以此收獲更好的班級管理效果,凸顯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藝術。需要注意,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是實現對高職學生“管”“育”并重管理藝術的前提,班主任教師除卻以尊重作為溝通的“敲門磚”同時也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思考不同拉近距離的方法,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管理目標。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當代社會人才輸出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中班主任的工作更是確保被輸送人才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的關鍵,所以,上文針對高職院校班主任優化班級管理藝術的價值、問題以及優化凸顯策略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希望從中能對后續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