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江蘇省如皋市第一中學 226500)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課程自身具備抽象性強、概括性強的特點,讓很多高中生在數學學習中顯得非常吃力,教師并非意識到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發展層次不同,希望可以用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學方法以及標準一致的評價方式,給全體學生以最“公平”的教育,殊不知過分強調統一的“公平”,恰恰是不公平教育出現的根本原因.為了轉變高中數學教學現狀,需要教師正確地認識到分層教學理論及其背后蘊含的豐富教學價值,找到分層教學理論在具體課程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方法.
分層教學理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它的提出有哪些理論基礎作為支撐呢?
首先,分層教學理論要從不同的視角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來,分層教學理論更加關注個性差異,而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分層教學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理論下的課程教學需要具備選擇性,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接受能力不同,找到最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方式,在講解同一知識內容時,需要兼顧到班級中的優、良、差三個不同層次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讓處于每一個層次中的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分層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獲得發展與進步.
其次,分層教學具有豐富的理論支撐,可以充分體現出分層教學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分層教學理論的實施可以幫助高中數學教師構建一套更加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2)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3)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4)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5)霍華德的“多元智能”理論等等.通過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分析分層教學理論對于學習一般規律的影響,可知分層教學理論的實施是建立在人的認知規律基礎之上的,其有效實施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1.對學習主體進行分層
對學習主體分層是分層教學理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得以有效實施的前提,教師在對學習主體分層時應考慮到以下幾點因素:首先,根據學生每次月考的成績以及學生的意愿分層,根據分層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講課進度,適當地調節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并采用動態可調的分層教學模式;其次,在對學習主體分層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心理,盡量采取隱性分層的方法,避免損傷到高中生的自尊心.
2.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分層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教師應結合高考大綱、新課程標準以及現行的教材要求、實際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教師在分層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應執行考綱的要求,落實雙基的培養,要求綜合能力較低的學生在“等差數列的判定”學習中識記相關知識點,能夠領會等差數列判定的基本概念,適當地放慢教學進度.而針對綜合能力較高的學生應適當地提升教學目標的難度,要求這部分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學會較為復雜地運用數學知識,注重培養這部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創造條件.以“等差數列的判定”為例,對處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的教學目標為:
(1)理解an+1-an=d(常數);
(2)能夠運用等差中項法2an+1=an+an+2解決問題.
面對中層次的學生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如引領學生探索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n+B(關于n的一次函數),而對于綜合能力水平高的學生,則需要教師設計拓展性的教學目標,引領學生探索等差數列判定的前n項和計算方法,總結出Sn=An2+Bn(不含常數的二次函數)公式,以分層的教學目標設計為分層教學活動的組織提供有利依據.
3.對教學設計進行分層
在教學設計分層中教師應掌握提問的藝術,通過不同難度問題的提出,讓高中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以《橢圓的標準方程》為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如,首先對低層次學生提出問題:“平面內的圓是如何畫出來的?”、“你能根據圓的畫法畫出橢圓嗎?”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指導學生動手制作感知橢圓圖形,幫助低層次的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鞏固知識,降低學生在《橢圓的標準方程》這節課中的學習難度.其次,對中層次的學生提出問題: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圓的標準方程需要在什么條件下成立?在問題的驅動下引領學生主動探索橢圓的標準方程,學會運用類比圓的標準方程推理出橢圓的標準方程,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最后,針對高層次學生提出難度更高的問題,如:“如何建立最簡潔的橢圓方程?”“嘗試發現橢圓標準方程與圓的標準方程之間的異同點”.以更加深層次的問題提出,引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從而建立更加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
4.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評價過于關注“統一性”,而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為了構建科學的、公平的、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應從分層教學理論的角度出發,從多角度進行教學評價.如,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的出勤情況、組織紀律、學習態度、舉止行為、人際關系、勞動表現以及內務衛生等,列入到綜合考核的范圍內.又如,教師采取多元主體評價的方式,讓學生也可以成為評價的主體,通過生生互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師生互評以及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幫助學生在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學會正確認識自我,特別是讓學困生在分層教學評價中重拾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獲得更好地發展.
總之,分層教學理論的運用,對于改善高中數學教學現狀,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積極地探索分層教學理論在數學課堂中的具體實踐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分層教學理論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從而構建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