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素娟
(江蘇省鹽城市龍岡中學 224000)
部分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不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有一些學生或者認為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解答問題;或者認為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如果學生應用這樣的思路來學習知識,那么學生解決問題的視角就僅限于數學習題上,他們就不能跳出習題的框架,從解決問題的視角看待問題.我在教學中,會為學生布置典型的習題,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他們視野被限制位,是解決不了數學問題的.學生只有學會跳出解題的思維框架,從問題出發,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標,根據解決問題的目標來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后,才能夠正確的應用數學思想.學生只有擁有這樣的思路,才能靈活地看待數學問題.
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懂學習數學的問題就是抓住問題的數學特征,解決數學問題,而是沉溺于解題中,導致視野不開闊.我在數學教學中,會應用錯題教學使學生意識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流程及解題要點,使學生能從開闊視野的角度找到解題的方向.
現以我引導學生學習統計知識為例,當學生已經掌握了統計的技巧以后,我引導學生思考題1:現有一組數據統計,上課時間為40分鐘,總話語輪次數為87輪,話輪長度為8510字;教師話語輪次數為37輪,話輪長度為3960字;學生話語輪次數為50輪,話輪長度為4550字.請不計算,直接繪制出占比統計圖,說明教師和學生的教學交互特點.部分學生聽到我說要他們不計算,直接畫統計圖,就覺得找不到解題的方向了.有些學生結合解題經驗估算了教師話輪次數、話輪長度;學生話輪次數、話輪長度的占比,然而繪制出這個占比統計圖有什么用?它能詮釋個什么問題?很多學生覺得找不到解題的方向.我引導學生思考,在一節課上,如果教師說的話多,學生說的話少,那么意味著什么?學生意識到了這意味著教師一直在講解理論知識,缺少和學生的互動,學生不愿意給予教師教學反饋;反之,意味著學生缺少教師的引導,即教師不給予學生學習的回饋.結合我的引導,學生意識到了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話輪次數、話輪長度基本持平,學生的話輪次數、話輪長度略多一些,才符合現代化的教學思想.通過我的引導,學生也意識到了在解決這個數學問題時,學生不需要精確的計算數據,只需要大略的估算出數據,就會繪制統計圖來詮釋數學問題.通過這一次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以下的學習經驗:第一,數學是一種量化事物的科學,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要量化事物,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優化生活.這意味著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要學會把問題量化,然后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第二,解決數學問題不等于精確的計算數學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應用精確計算的思路解決問題,也可以應用估算的思路來解決問題,只要能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可以應用任何方法.第三,學生不光要學會計算或估算問題,還要學會應用數學概念來呈現問題.比如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不僅要學會繪制圖表,還要從詮釋數量的角度優化統計圖呈現的方法,這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方法.
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沒有科學的素養,這樣的學生學習習慣通常很差.比如有些學生解題時,遇到問題就容易放棄學習;有些學生學習知識時,學得有頭沒尾,不能系統地看待問題;有些學生把知識學得一知半解,應用錯誤的概念解決問題.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就易犯下解題錯誤,我在教學中會用錯題引導學生發現素養的不足,讓學生重視數學素養的培養.

學生是否有科學的素養,與學生的數學水平是否能夠提高有密切的關系.如果學生擁有科學的素養,就會在學習中強化邏輯培養、強化科學思維的培養,從而能夠學好知識;反之,學生就會盲目地、低效地學習知識.學生和學生具有差異性.部分學生的感性認知較強,他們不能一開始就用科學的思想看待問題,而部分學生的思維方式偏向科學的思想,他們擁有科學的素養.學生的差異性意味著學生的科學素養不是一夕形成的,我會通過錯題教學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一門科學,如果沒有科學的素養,學生就學不好數學.當學生意識到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并理解能從嚴謹性、邏輯性客觀性的角度培養科學素養以后,他們就能夠逐漸地提高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