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龍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高級中學 751600)
化學不僅是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更與人類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因為化學知識處于持續更新和發展當中,對此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有利于簡化化學知識難度,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教師應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著手創新各項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達到預期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中化學教師緊跟社會發展趨勢以及自身知識體系,及時了解社會實時新動態和最新科研成果,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與教師內容有著緊密聯系的熱點知識和情景素材,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生活周圍并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利用生活熱點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意識.在上課初期可為學生布置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習任務,并讓學生借助多媒體技術前往生活尋找答案,切實感悟化學知識對人們工作生活產生的影響,也從中意識到運用化學知識改善生活問題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化學與電能”一課為例,教師先為學生介紹現實生活常見的發電廠發電原理并指導學生結合自身觀點分析發電廠發電利弊,其中有利的是技術成熟,原料較為豐富,發電穩定性強,弊端即嚴重污染環境,因為原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轉化中可能會損耗較多的能量.
在開展此章節教學前讓學生借助多渠道調查現實生活中運用的電量從何而來并關注生活中發電原理以及了解發電廠對人類和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從思想層面樹立健康和諧發展觀并付諸于實踐當中.
借助生活熱點滲透化學知識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聯,感受到化學學科的魅力,最重要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能理解化學知識,拓展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大幅度提升,互聯網信息技術也在此背景下實現蓬勃發展,尤其高中生可從多渠道了解化學知識,但這種了解的知識內容較為分散, 不利于學生構建健全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進而也無法借助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校課堂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化學知識主渠道,如果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就需要緊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興趣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探究化學知識實用性并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再讓學生將化學知識和生活相結合,這種方式將化學教材知識和生活相統一,大幅度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以“氧化還原反應”一課為例,化學教師先為學生引入現實生活中常見化學現象,例如蘋果削過皮后放置一段后就會變成褐色或黃色,喝紅酒之前要先將紅酒倒入醒酒器中并敞口放置一段時間,這樣一來喝起來會更潤滑、綿柔、可口,借此引入氧化還原反應.
上述教學方式將抽象的化學理念形象化和生動化,最重要使學生深入感受到借助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高中化學知識點和初中相比難、深、廣,如果想要讓學生學習好化學就需要其積極參與其中,并非教師的語言灌輸.教育和生活始終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學生學習知識在于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再加上化學知識有著顯著的抽象性特征,學生學習有一定難度.高中化學教師在以往教學中慣性從科學角度提出問題,但這種方式會讓學生認為化學知識與自身較為遙遠,自身對化學知識也相對生疏和陌生,進而在理解時有一定難度.高中生即將步入成年并積累一定生活經驗,正是這些生活經驗可作為教師講解和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切入點,幫助學生形象化理解化學知識.
以“乙醇”一課為例,化學教師可借助現代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假酒中毒”事件,讓學生探究生活中白酒成分、白酒度數以及假酒中毒原因.再例如生活中著火和燙傷處理、如何防止中毒、化學灼傷處理、意外事故處理等,上述生活中常見現象均與氧離子化學反應等有著緊密聯系.
教師在教學中將化學知識和生活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調動學生參與化學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增強知識應用能力和探索知識能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中實驗是探究化學原理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是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關鍵性因素.如果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將實驗和生活相結合,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通常化學實驗素材多選取緊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發生于生活周圍現象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實驗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此同時教師借助生活化實驗能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了解化學知識形成過程,學生的思維在此過程中也能得到充分鍛煉,最重要教師能在生活化實驗中將抽象知識形象化,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并學會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以“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為例,如果高中化學教師所在學校條件充足,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直觀演示燃燒金戒指實驗,讓學生深刻感悟生活中常說的諺語“真金不怕火煉”.之后教師在此基礎為學生講解該實驗涉及的化學原理,即金屬的化學性質相對穩定,難以與周圍的氧氣發生反應.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動作操作實驗,即先提取少量的金屬塊放在火上持續加熱,如果發現金屬表面出現發黑,說明該“黃金”為黃銅,如果加熱后無任何變化則說明為真金.
借助上述實驗可讓學生直觀了解不同金屬性質的穩定性質有著極大的不同.若化學性質較為活潑,較易與氧氣產生反應,上述教學方式能較易增強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創新學生思維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新課程標準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等多重能力,應用生活教學法能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一定程度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自主探究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