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潔
(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隨著信息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企業培訓的移動化與網絡化轉型勢在必行,移動互聯網在企業培訓的實施過程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知識驅動型經濟與全球化競爭浪潮下,企業必須向“學習型組織”轉型。與此同時,傳統的企業培訓形式,以大講座大課堂的形式為典型代表,已遠不能滿足新的經濟形式與市場格局中企業對于培訓的需求。在這樣的現狀下,為了推進企業培訓的轉型與提升效益,本文對混合式學習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國內企業在日后的培訓方案設計中采用混合式學習將得到更清晰的指導以及更科學的方法。
在國內外的各種企業培訓理論中,混合式學習都是未來企業培訓發展的大方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而采用混合式學習的企業培訓在企業發展中也具備了應用傳統式學習所不能做到的優勢。
針對不同的學習者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不同類型的學習目標和運用不同的教學資源是混合式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體現。混合式學習相較傳統式學習在企業培訓中更有利于學員了解自己的所長與不足,及時作出培訓計劃與側重點的調整,形成培訓效果覆蓋的全面性與實用性。
混合式學習所采用的教學資源包含在線課程、導師面授、同儕經驗分享、最新資料共享等等,且更常以網絡的形式傳授,培訓管理者在更新教學內容與方法上更簡便快捷[1]。在企業培訓中這顯得更為重要,教學資源的快速更新更有利于員工在變化快速的市場中作出應對。
混合式學習常將學習代入不同的環境中,使學習者更能切身體會到所學的知識如何實際運用所學知識。混合式學習在企業培訓中應用能將學員帶領至知識的實際應用場景與地點中,完全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并且能讓培訓與實際業務高度結合,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對于網絡的深度應用是混合式學習的一大亮點。通過網絡可以實現非實時教學、異步教學、小組長期交流合作等傳統式學習中無法做到的學習方式。同時,網絡的運用使得自主學習可以發生在更多時間、更多地點和更多場景,將正式培訓與非正式學習無縫結合,實現企業培訓的全方位覆蓋。
混合式學習應用與企業培訓中具備眾多優點,但其應用方法需要恰當方能發揮出混合式學習最大的效用。不能為了單純為了使用新技術而進行無意義的“混合”。在應用方法上,需要注意以下原則。
企業培訓的目的是培訓所學內容盡快能在工作中得到應用,以解決工作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因此,企業培訓不能空泛化,必須結合工作實際。企業培訓計劃的制定必須關注學員的崗位實用需求,針對性地傳授學員工作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盡快達到學以致用的成效[2]。同時,企業進行專門化和實用化的培訓,也能降低企業在培訓中付出的成本,提高投入產出比。例如,針對商品零售業務為主的企業,企業培訓可以進行客戶溝通與銷售技能的培訓,由以往業績優秀的員工作為培訓導師,分享并傳授相關業務具體技巧。
在培訓過程中,多以總覽圖與思維導圖等反應培訓知識體系整體的形式向學習者提示目前所學知識在整體培訓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更有利于幫助學習者在認知中建立所學知識與技能的框架。同時,培訓導師和培訓管理者在課程實際上需要做到細分知識模塊以及系統性邏輯連續,使課程教學上更連貫通順。例如,在建筑工程相關企業中,針對建筑項目整體實施流程,將每一個流程切分為一個培訓科目,依照項目從計劃到實施落地的邏輯順序進行培訓,提高學員對項目整體流程認知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在培訓過程中,更多的實操參與更有利于培訓成果的實際應用。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根據需要安排課堂面授、現場學習、線上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培訓導師應與學員多溝通交流、多親自教學、多提出問題,這樣在一定意義上能提高學員在培訓項目中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學員與導師的互動也有助于導師更了解學員的掌握程度,為后續的教學計劃提供參考,優化培訓安排[3]。
在企業培訓的安排中,要注重學員培訓與工作安排的靈活化,包括時間、地點、強度的靈活安排,避免工學矛盾,互相搶占時間,學員壓力過大等問題。根據員工的工作安排靈活制定個人培訓計劃,深度運用混合式學習可進行非實時與異步教學的特點,平衡學員的學習與工作用時,最大化時間利用率。此時,配合移動互聯網平臺,運用手機App等工具分發學習資料,可以使員工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強化知識的記憶,提高培訓的效率。
培訓前調研有利于充分了解培訓組織者與培訓學員雙方的培訓期望。調研的內容包括實體方面,例如培訓的地點、環境、設施、導師類型等,也需要包括非實體方面,如培訓的預期目標、緊湊程度、時間表、課程表、考核機制、培訓風格偏好等[4]。混合式學習中的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是調研更輕松與系統化。問卷與遠程訪談等形式都可以采用。同時,訓前調研還應當涉及了解學員當前對培訓課題的認識程度。根據調研結果對訓前認識程度較低的學員提供預習性的輔助在線課程,幫助他們熟悉培訓課題,提高培訓效率。
訓前調研為此階段提供了參考信息。在培訓組織階段,培訓管理者首先要做到培訓資源的準備,包括線下面授需要的場地、教科書、教學資料、預約培訓導師到場等實體資源,同時也包括混合式學習中線上教學部分需要使用的在線教學系統的搭建、資料輸入、日程安排、結果產出、后臺數據管理等。最后,制定培訓日程安排與計劃,配合學員與導師的日程,以平衡性為原則,安排落實到分鐘的培訓日程。同時,結合混合式學習的碎片化時間利用的特點,將小任務、小指標落實到培訓計劃上,分配到學員的個人任務上。
依照培訓組織階段所制定的培訓計劃,有序地開展培訓,進入培訓實施階段。其中,理論教學若選擇線下課堂面授的形式,在培訓開始前與培訓導師溝通,多以小組合作型討論形式進行,課堂的時間分配在導師講述與小組討論之間取得平衡。課堂過后的思考題盡量以線上與口頭報告的形式,運用混合式學習提升培訓效率的特點,避免占用學員的工作與個人時間。
在現場教學中,盡量安排具有現場實操經驗或在崗的培訓導師。教學過程中不干擾正常業務運作,過程由導師講解,注意細節處的詳細介紹,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業務的企業與事業單位,如醫院、建筑、工廠等。業務操作教學中,導師的操作要伴隨要點講解,如果時間寬裕盡量讓每位學員都親身上手操作。
而應用混合式學習與移動互聯網平臺的便利,培訓管理者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或者手機App等平臺,展示培訓的內容與后續安排,使每位學員清楚自己后續的培訓計劃。同時,針對理論內容,移動互聯網平臺有助于安排學員在閑暇的碎片化時間進行查漏補缺,充分提高時間利用率,達到碎片化學習[5]。
培訓實施階段結束后,培訓組織者應當組織培訓學員與培訓導師進行培訓評價。培訓評價應包括自我評價與導師評價。評價避免采用心得日記等書面化形式,而應采用數據化與模塊化的系統評估。此處推薦采用“柯氏四級評估”模型。培訓學員與導師的評價采集可通過培訓過程中表現評估以及培訓后問卷調查統計各方面數據化得分。收集與計算過程可全程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優點為占用時間少,完成評價效率高。評價結果由數據處理計算后得出,依照不同的結果將學員與導師的評價記錄存檔,以便后續追蹤。
培訓計劃結束后進入此階段。主要任務為跟蹤學員培訓后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與業務表現,定期進行回訪,了解培訓學員后續職業規劃、培訓期望、所需知識與技能等。將所收集信息記錄存檔,作為下一次培訓開啟前調研的參考資料。參加了本次培訓并表現優異的學員需要記錄,在日后的培訓中,可以邀請其分享心得或擔任日后培訓的導師之一。
就目前而言,混合式學習應用于企業培訓未來將會呈現培訓資源全面化、網絡技術普及化、培訓模式定制化的趨勢。同時,企業培訓中對于實操應用的關注度也會愈發提升。因此,互聯網在企業培訓中的加速深入以及現場教學的增多將會在可見的未來更多地出現在企業培訓中。隨著移動互聯網與企業對于培訓的重視程度的迅猛發展,混合式學習的應用價值將會更加突出,混合式學習的培訓模式也將持續成為企業培訓的研究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