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艷華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來自企業內部,主要包括債務管理、資產管理等;第二類來自企業外部,主要包括利率、匯率、外部經濟環境等。其中外部因素多為客觀存在的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組成,不受企業控制。宏觀層面來說,企業流動性風險屬于綜合性風險,影響因素繁多,如果管理不善,后果不堪設想。如果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不到位,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企業資產變形能力過弱,另一個是企業資產運營成本過高,對企業發展都極其不利。因此,企業應當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
我國多數企業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來說,更是嚴重,重視程度及其不夠,管理方法亟待提高。一些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有些落伍,而且過于單調,主要注重事后管理,過程控制能力不足。多數是為了滿足監管需求,關于企業動性缺口率以及流動性比例的計算及時性普遍不夠。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問題普遍存在,很少有公司高管將流動性風險管理真正列為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中層管理者來說更是如此,整體意識普遍薄弱。對于執行者來說,多數沒有創造性的發揮,只是按照單一流程簡單工作,工作效率和成果不容樂觀。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只是注重事后管理,過程管理過于死板,缺乏目的性,內容缺乏針對性。多數企業沒有設立專人管理流動性風險,更別說成立專門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部門,更甚者,有的企業都沒有成立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多數企業是由財務部門兼管,有的企業是由審計部門兼管,就是執行者也是兼職,針對性較弱。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者重視程度不夠,執行者自身能力和精力不足等多方面問題,致使流動性風險管理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作用,只是定期在報表中體現出來,幾乎沒有針對性的管理。多數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過程過于死板,內容缺乏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只是關注指標層面,沒有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和特點,對企業各種業務缺乏全面關注,很難發現突發的流動性風險。
我國多數企業內部管理機構中沒有設立單獨的風險管理部門,基本上都是由財務部門兼管。即使有些企業中設立的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由于地位偏低的問題,很難與其他部門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協作。關于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的執行,往往需要企業多個部門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如果沒有設立單獨的管理部門,只是由財務內部每個人來完成,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流動性比率的測算、預警和應急措施的及時執行,都需要企業各個部門共同協作,默契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目前,針對流動性管理,我國大多數企業沒有完善的內控制度,協作效果較差,沒有針對性較強的企業文化和明確的分工。
我國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監控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也是比比皆是。有的企業設立了相關制度,但是執行不佳,有的企業甚至就沒有制定相應制度,所謂的監控就是事后定期向企業主管遞交財務報表。對于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監控的最重要環節:經濟業務操作的流程監控,沒有指定關聯性強的機制進行監控,從而致使流動性風險管理針對性不強,監控效率較低。如果流動性風險較大,很難準確把握企業將損失的程度。對于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來說,監控機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詳盡的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就不可能長期有效的保證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普遍存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多數企業只是將流動性風險管理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一項指標進行管理,很少有企業專門針對流動性風險管理進行監督和管理,流于形式問題較為嚴重。我國企業風險管理意識薄弱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關于流動性風險管理更是如此,無論從企業高、中層領導,還是一線執行人員都是如此。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越來越強,多數企業只是大力關注產品創新和公司擴張,但是對于此過程中出現的新風險關注程度極低。
對于企業管理來說,制度先行已成為共識,對于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來說也不例外。因此,首先,需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可以從流動性風險出現之前、出現過程中以及出現之后三個環節入手。在風險出現之前,通過制度控制流程,加強資金壓力測試,從而指導企業業務穩步發展;在風險出現時,通過制度加強風險管控力度,及時移除、轉移或者消減風險程度,盡可能降低風險對企業的沖擊,為企業良好發展保駕護航;在風險出現之后,通過制度強化考核,提高企業員工應對風險的積極性,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避免再次發生。
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心是強化資金監控,使企業資金流動性比例一直處于合理范圍,這樣企業才能保持長久的活力,為企業快速、穩定發展鋪好道路。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強有力的資金監控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對資金進行實施動態管理,實時關注企業賬戶是否有計劃外支出,如果發生計劃外支出,及時對資金計劃進行合理調整;其二,對資金計劃實施動態管理,科學、合理制定資金收支預算。在制定計劃時,需要綜合考慮存貨比、流動性缺口率、流動性比率以及速動比率和備付率等因素,并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在企業資金監控過程中,還需要及時調整企業資產負債結構。
為了保持企業資金流動在科學、合理范圍內,拓寬企業資金來源渠道是個重要手段。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增加資金來源。其一,從企業內部進行整合。加強企業內部成員溝通,最好可以成立一個財務公司,將企業內部資金進行充分整合,集中資金辦大事。同時盡可能創新企業業務,增加企業貼現能力。其二,從企業外部增加資金來源渠道。在企業資金充足的前提下,充分保證一個月內可以到賬的流動資產總量,可以適量購買一些優質投資產品等。
由于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特殊性,企業如果只是通過財務部門進行管理,肯定很難將各個業環節整合起來。因此,需要企業跳出常規思維,完善企業組織架構,擺脫二維組織架構,建立一個虛擬組織,由企業主管領導或者分管領導掛帥。這個虛擬組織架構的組建,需要企業各個部門共同參與,每個部門都需要選派專門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員,不定期向領導及時匯報流動性風險狀況。同時需要建立一個專門針對虛擬組織的績效考核體系,與實際部門人員考核相結合。這樣企業就可以從簡單的二維結構變成三維空間貫穿式結構,從而極大提高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效率,助推企業高速、健康、穩定發展。
強化企業員工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是企業提升內控管理水平最廉價的手段,也是最持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內部員工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將風險意識灌輸其中,形成大氛圍;其二,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提高相關業務人員素質,提高員工準入門檻;其三,定期(例如每個季度、每半年,或者國家修訂相關法律、頒布相關法律時),或者不定期組織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知識的學習;其四,企業需要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相關部門和人員的獎懲辦法,并及時進行考評,落到實處,鼓勵全企業人員參與風險管理。
綜上所述,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關乎企業生存和發展,與企業命脈息息相關,應當給予足夠重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步成熟,企業之間競爭日趨白熱化,企業風險管理地位越來越重要,必須認清形勢,順勢而為,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