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斌
(福建省第二地質勘探大隊)
近年來,隨著國家相關改革的不斷推進,地質工作也一直處于轉型發展之中,福建省地礦局下屬的福建省第二地質勘探大隊(簡稱“二勘”)作為公益二類(差額撥款)地勘事業單位,以傳統的地質鉆探業務開始,拓展到地質找礦、農業地質、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地質災害預防與治理、工程勘察、測繪等等。地質鉆探作為地質找礦先期最直接的技術手段,準入門檻低,存在競爭激烈、市場規模有限等種種不利因素,而攤子大、人員多的事業單位競爭優勢只能是求同存異、差異化發展,利用單位的技術沉淀,挖掘內在價值。從目前地質找礦研究方向來看,正在逐步向深部發展,對找礦研究增加不少難度,因此發揮好以深孔和復雜地層鉆探為主的優勢力量,打造品牌,拓展品牌,以此帶動單位產業鏈發展。
品牌建設、規劃先行,圍繞地質鉆探創造優良的成長環境,在單位內部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將單位的總工程師、地質鉆探業務負責人、質量安全、生產技術、資產管理等科室負責納入小組,健全配套工作機制,制定鉆探品牌各階段要達到的效果和目標,在現有的成建制機臺基礎上,依據承接的項目情況優先設定所要達到的標準,嚴控鉆孔鉆效、臺效、損耗及質量安全,表現機臺施工的形象標準化,優化現有資源,突出重點,以點帶面,集中力量打造部分攻堅克難,善打硬仗,善啃硬骨頭的標桿機臺,以此突顯鉆探品牌的與眾不同之處。
用好用活政策,作為福建省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專業地質鉆探施工隊伍的事業單位,應該了解自己的生存定位,擺正自己的位置,主動謀求各方的支持,尋求主管局有利于建設鉆探品牌的資金、設備、技術的關懷政策;主動融入地方政府發展,利用自己的所長參與地方建設,刷存在感,宣傳鉆探品牌,充分展示地質鉆探主力軍的作用;與省內地勘單位之間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多溝通、多借鑒、多學習,尋求他們的協助配合,鋪設利于品牌發展的道路。
品牌是高附加值的產物,屬于高溢價部分,有很高的認可度,但是必須以產品的高質量為承載依托,強基固本,質量先行。首先實施的主體要有打造品牌的意識,展現品牌所要表達的特征屬性,一個“技術精湛、人員精干、設備精良”的強勢鉆探品牌,始于生產、建于機臺、利于發展,能夠踐行地質“三光榮”精神新時期“奉獻、犧牲,責任、擔當,效能、效率,先行、創新”時代精神內涵,多鼓勵職工獻言獻策,樹立品牌典型。無任務時,組織機臺職工開展技術傳授、經驗交流等沙龍活動,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有任務時,可開展多層次、多種類的評比活動,如月進尺、總進尺、巖礦心采取率、班報表記錄質量、生產安全等指標,礦區結束根據排名,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調動各施工機臺的比、學、趕、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優秀的鉆探品牌要擁有先進的鉆探裝備,逐步淘汰落后老化陳舊的設備。制定鉆探設備技改規劃,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和技改資金,對現有建制的機臺進行設備更新,特別是增加選擇適應復雜地層條件的巖心鉆機,適當引進國內先進的鉆探設備;另一方面可鼓勵職工發揮聰明才智,利用長期的實際操作經驗,在成本可接受、安全可控的情況下,通過對設備的合理加裝或優化升級,物盡所用,讓陳舊鉆探設備發揮最佳效力。同時做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確保機臺的完好率,以較為精良的裝備提高效率,為打造鉆探品牌提供硬件支持。
品牌需要人才的投入,品牌反之亦促進人員素質。第一,做好鉆探技術工人的吸收和技術輪訓工作,將傳統的傳幫帶、以老帶新、師徒結對坐實做細,優先推送學習能力強的員工進行職業高層次技能培訓,以此提高機臺成員的整體素質;第二,根據項目任務和工作環境條件,實施促進鉆探品牌的激勵政策,提高機臺職工的收入分配,實行績效獎勵與降耗提質相掛勾、鉆探效率與工資含量包干等獎勵辦法,有條件開展鉆探技能比武,讓一線員工能體驗到品牌帶來的優異性;第三,以注重品行、崇尚實干、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推選出機臺負責人,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挖掘有潛力的優秀人才進行培養、儲備、選拔和使用,創造條件給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員工提供干好事的平臺和環境,推動品牌隊伍的整體素質。
通過技術的不斷革新,賦予品牌差異化的價值,強大的鉆探施工前臺,更需要強有力的后臺技術支撐。對鉆探施工的技術升級,展開科研攻關,特別是針對深孔和復雜地層的鉆探工藝;對于較常出現的施工問題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包括在地層涌水、漏失、縮徑、坍塌等現象下的鉆井技術和由此引起的埋鉆、卡鉆等事故處理方案;破碎帶和蝕變帶巖心采取率;沖洗液泥漿配比選型;金剛石鉆頭在不同地層下的壽命時效等技術問題。依據現有的技術條件發展適應生態環境保護的“綠色”鉆探施工方案,達到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的“四節一?!?,實現綠色勘查。
單位近二年相繼承接了江西宜春水資源調查、江西仙女湖溫泉地熱、廈漳泉地熱地質鉆探等一些深部非傳統礦山鉆探項目,因地制宜發揮深孔施工技術優勢,順利完成了施工,贏得了業主認可,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今后承接此類業務積累了技術經驗,從當下全國如火如荼的生態文明建設來看,清潔能源是發展趨勢,且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開采潛力巨大,地熱能的有效利用能完善現有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從這幾年市場需求導向看,眼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地熱類鉆探施工前景可期。但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為地理位置、成孔條件等因素,或多或少還是存在一些技術障礙,后續還是需要技術部門及時追蹤機臺項目情況,深入現場,掌握鉆進動態,收集資料,依據情況開展科研攻關,為此類鉆探順利實施提供技術保障,并做好技術匯總,為業務拓展的技術無縫對接進一步儲蓄力量,也為品牌的縱深化發展夯實基礎。
從領導層到一線機臺,需要有一條心思想,明確品牌創建的重要性,既是今后單位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產業延伸的基礎之所在,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從內到外增強軟實力,提升主動服務意識,積極探尋產業鏈發展。
盤活存量、創新意識,轉變舊有的工作方式,轉變思維,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多向省內外的同行交流學習,激發關鍵崗位及艱苦崗位職工重實績、重貢獻、重效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設以機制建立制度、以制度引導管理、以管理帶動發展、以發展打造品牌的品牌支撐體系。
營造品牌建設的傳播環境,強化宣傳力度,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推廣宣傳作用,主動融入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履行地礦工作公益職能,注重項目的口碑效應,擴大影響力,營造出關心品牌、宣傳品牌、維護品牌、學習品牌的氛圍。
地質工作已經超越傳統的地質找礦服務范疇,向環境、農業、旅游、災害等大地質方向發展,單位應該把握住市場對地質工作的需求,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充分利用好技術優勢,集中力量打造鉆探隊伍品牌,找準地質工作與生態文明的契合點,將傳統地勘工作的富余力量逐步向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轉移,通過外延發展來反哺夯實地質鉆探的技術發展,舉全力打造出福建省內最優、最強、最專業的鉆探隊伍,地勘鉆探隊伍才能更好的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