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梅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
科技金融是指科學技術與金融行業相融合,創造了新模式、新業務等,科技金融帶給市場以及高校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科技金融的出現使得我國金融行業自下而上的進行變革,金融服務得到全面升級。當前科技金融發展飛速,金融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應用型的高職院校如何把握當前金融行業發展趨勢,探究如何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出市場所需的金融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科技金融是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側重點在于運用科技的手段來推動金融進行創新,強調了科技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可以根據金融的創新程度來反推科技的推動效果。
科技金融其實并不是一個全新詞匯,它已經被研究了三十多年,這三十年間不斷進行演變發展。第一階段是IT+金融階段,金融機構將金融業務電子化,從而提升了金融的運行效率;第二階段是金融部門融入了互聯網技術,例如呼叫中心、ATM機、移動銀行等,金融部門就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到客戶的信息,擴展了更多的渠道;第三階段就是在過去十年,科技公司不斷進軍金融領域,從而使得金融服務的效率以及體驗得到提升;當前處在科技與金融加速融合的第四階段,這個階段大家的討論重點是金融科技實現惠普性后,解決更多用戶的需求,例如大數據征信、供應鏈金融以及智能投顧等。金融憑靠科技的進步和結構性的調整,已經達到了普惠型金融水平。
我國科技金融處在飛速增長的時期,有不少互聯網及科技企業推動了小微金融市場發展,不過當今依舊還是大型金融機構占據主導地位。當前人們對金融科技的需求不斷變化,
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傳統金融機構也在主動尋求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合作,期望能打通線上線下金融經營渠道,創新所有的環節(基礎設施管理、產品風控、支付應用、產品營銷、售后等),因此,我們可以預見今后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主體便是互聯網以及科技企業。
在科技金融蓬勃發展的時代,以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機構被質疑在科技創新飛速發展的時代毫無優勢,傳統銀行長期都處于壟斷地位,在監管風控、組織架構、文化、考核機制等等方面都存在些許不足,而且出現了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瓜分市場……事實上,傳統金融機構有金融電子化及信息化基礎,也一直遵守著金融的發展規律,一直在積極主動的尋求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合作,這就使得金融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服務成本也在不斷降低,整體有后來居上的趨勢。
當前我國科技金融發展速度非常快,給市場以及高校都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金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逐漸提高,因此,國內應用型的高職院校在科技金融背景下還存在很多問題。
縱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課程安排,金融學基礎、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等傳統宏觀類課程學時較長、所占學分也相對較高,然而像互聯網金融、區塊鏈金融、金融科技風險控制、金融數據分析與挖掘、Python基礎等金融科技實務類課程設置相對較少。除此之外,金融科技為市場帶來機遇與挑戰,這就需要該專業的學生綜合發展。而國內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相對單一,并沒有重視與其他學科融合,例如,計算機、數理、市場營銷以及外語課程設置就相對較少。同時,很多高職選用的教材過于陳舊,無法匹配當前市場上金融發展的真實情況。
當前高職在培養金融專業學生時對理論知識和校內實踐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對于市場的真正需求把握并不準確,金融市場發展飛速而高職院校對于培養目標沒有及時更新,這就偏離了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當學生在這種培養模式下畢業后,會與社會需求脫節進而引起社會就業問題。
大多數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教師都是碩士及以上學歷,他們具備非常扎實的理論知識、良好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金融行業的從業經驗相對較少。金融專業更偏重應用,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新型人才,所以要求教師有較強的知識交叉能力,俗話說“經濟大師往往都是通才”,所以金融專業的教師需要擁有非常廣泛的知識體系。
部分應用型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重視實踐教學,然而在金融科技背景之下,如果想讓教學緊跟時代發展就需要一定的大數據,而這類數據的獲得成本非常昂貴,有些院校的經費可能并不充足;對于偏重應用的金融專業,當前高職的實踐類課程的學時和學分占比較低,且現有的實踐教學形式非常單調,主要是模擬實訓,校外的實踐基地建設也并不完善,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當前金融科技發展飛速,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市場變動也非常靈活,這就意味著金融市場對于人才的綜合性要求逐漸升高,傳統的金融專業課程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所以,在課程設置時,增加像互聯網金融、區塊鏈金融、金融科技風險控制、金融數據分析與挖掘、人工智能及金融應用、Python基礎等金融科技實務類課程,同時為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還要注重學生的多學科交叉培養。
另外,有些高職選用的課本教材已不能跟進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一些知識可能已不適用于當前社會,與金融市場的真實情況并不匹配,教師就應及時更新自己的金融知識體系,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金融前沿信息。高職金融專業應積極與各類金融機構聯合,定期邀請金融屆的工作人員到學校進行金融知識的講座,將金融行業的最新動態以及業務潛移默化給學生。
當前科技金融的高速發展使得金融市場對金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應根據市場的真實需求培養人才,依照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培養學生。當前金融市場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掌握金融的基礎知識,還應當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及應用能力,除此之外還需掌握更多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具體而言,學生要掌握與金融相關聯的學科,比如計算機應用、大數據分析、金融英語、行為學、市場營銷等,學生還要掌握與金融有所交叉的學科知識,比如公司法、經濟法、統計學、管理學等等。金融市場所需要的人才應當具備良好的學習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等。
師資隊伍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高職教學水平的高低,金融專業的教師不僅要求有非常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教學及科研能力,還應當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首先,要完善金融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為教師提供各種提升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例如,鼓勵教師能夠到國外知名學府進行交流學習,或者申報課題給予一定獎勵等方式,以期開拓教師的視野。其次,要增強教師實踐教學方面的培訓,高職教師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毋庸置疑,大多教師基本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高職授課,即使有企業工作經驗也相對較少,而高職對教師并沒有專門的實踐操作培養,所以在平日授課在金融實務部分只能是照本宣科。因此,高職應創造條件彌補教師這方面的不足,例如可以與金融機構合作,鼓勵教師進入金融機構去調研學習,相應地,還可以聘請金融行業的研究人員或業務人員兼職任教,與校內教師共同優化教學,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的實踐能力以及課堂效果。
首先,高職院校應當重新制定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培養體系,要保證方案能夠可行且有效。金融市場的變化速度非常快,若只靠課堂所講解的案例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所以應當加入一些金融實訓課程,讓學生模擬實操金融行業的各類業務,尤其是金融科技類業務,例如:智慧銀行無人網點沙盤實訓區塊鏈技術仿真模擬業務、證券投資實訓等等,從而提升學生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實踐操作能力。
其次,高職院校內都配備金融實訓室,但是其硬件和軟件設施并不完善,這讓校內實訓及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應當多渠道籌資,而后提高金融實訓配套設施的建設,及時更新實踐模擬軟件,增加金融科技實訓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申報及參與教學改革項目,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最后,考慮到金融專業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實習基地以及校外的企業是最好的實踐地點,學生只有在真實的金融環境中實踐學習才會對金融理論知識理解地更加透徹,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校可以積極與當地的金融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例如當地的證券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等,將其作為學生的實習企業,讓學生在真正金融科技環境下進行實踐操作,培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扎實的金融基礎知識且擁有一定社會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滿足當前金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