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內容摘要】基于語文教材開展的活動體驗形式主要是為了讓同學們能夠通過參與活動的方法來更好地提煉教材中的素材。結合高中語文教材選文的內容以及專題的內涵進修語文活動的創設,能夠讓同學們更加扎實地積累知識基礎,對同學們深刻理解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活動設計的開放性、針對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特點,各位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調整,促使活動的體驗能更好地擴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蘇教版教材 ?活動體驗 ?教學呈現 ?策略
高中語文中的活動體驗的教學形式并不是新鮮出爐的教學方法,活動的體驗隨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在不斷地變化,但實際上使用活動體驗進行高中語文的教學也有了很長一段時間,可各位教師總結出來的相關系統性的理論卻少之又少,所以在未來的教學當中教師更有必要對活動體驗的教學形式進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一、高中語文教材開展活動體驗形式的基本內涵
將活動體驗的形式運用到高中語文的教學當中,對教材的編寫者、教師和學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活動的體驗對教材是一種全新的呈現方法,能夠讓同學們更好地發現教材內容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對于教師來講,采用活動體驗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對于學生來講,在活動的體驗當中學習也能夠有更多的收獲。同學們通過參與活動體驗的學習形式來完成高中語文的學習,對同學們認知情感的發展會有很重要的幫助,而且同學們能夠在活動的內外督促自己全身心地參與,讓語文課堂煥發出新的生機。體驗才是活動的實質,體驗的過程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注重對學生內心世界的開掘,要想讓體驗的活動更有意義,就必須要在此活動當中幫助同學們實現語文素養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的過程中親身經歷、親自感受,讓同學們真正作為課堂的主體來內化更多的語文知識,實現個人素養、個人能力的提升。
二、語文教材中活動體驗板塊設計的主要特征
針對蘇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的活動體驗的設計,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的研究可以發現活動體驗在必修一到必修四都有設計的體現,而且活動呈現的方法也各有不同,通過帶領同學們進行不同的專題體驗能夠讓同學們產生更加針對性的人生感悟,也更有助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構建。而且相關的活動開展不會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種文本的開放性更會給體驗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也能讓同學們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形式結合自己的實際興趣特點進行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活動的設計應該結合同學們的不同發展情況進行更加有操作性的設計,讓同學們能夠有更加強烈的體驗。這種創新的教學形式會被同學們的語文學習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是能讓同學們在語文的學習當中有全新的感悟。
三、高中語文教材中活動體驗的基本類型分類
完整的活動開展需要有較為完善的活動結構,其中主要包括活動的目的、活動的手段、活動的結果以及活動過程的本身。在語文課堂上開展活動體驗的形式需要面向全體的學生進行活動設計,而且也要對場所、時間、人數、目的、內容、形式等因素進行綜合的考量,力求能夠更加標準化地對活動的體驗進行類型的劃分,從而彌補分類標準不統一、類別不完整的缺陷,為語文課堂提供更加多樣性的活動,對學生的個人成長提供更多的針對性指導。從不同的維度對活動體驗的基本類型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以下6種:
1.根據課堂中師生關系和地位的表現的思考,可以把課堂的活動體驗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教師主導的活動體驗”,另外一種是“師生平等的活動體驗”。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時同學們才是課堂的主體,但是在活動中參與更多的是學生,而為了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在活動當中相輔相成,所以我們更鼓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來推動活動的開展。
2.如果按照活動場地的不同進行活動體驗的設計的劃分,可以分為“課內活動體驗”“課外活動體驗”“課內外結合活動體驗”這三種形式。事實上,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活動體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立足于課堂,鼓勵同學們走向課外,課內外的活動要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凸顯語文的開放性,也能帶領同學們不斷深入學習。
3.如果按照信息加工理論對課堂活動的形式進行劃分,也可以結合活動的時間把具體的活動形式分為“課前預習的活動體驗”“課堂學習的活動體驗”以及“課后復習的活動體驗”這三種不同的類型。蘇教版的語文教材活動體驗的設計也必須要經歷這個動態的學習過程,這也是保持課堂教學效率穩步發展的決定性的教學步驟。
4.如果按照心理學的發展角度對課堂的活動體驗進行劃分,可以結合不同的活動目的將活動體驗分為“認知活動體驗”和“非認知活動體驗”兩種。基于學生認知活動的體驗會更加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記憶能力等認知能力的培養;而非認知性的活動體驗反而會注重學生情感、態度、意志力的養成。
例如,《白發的期盼》這篇課文的教學當中我會選擇讓同學們將聽覺與記憶結合在一起的訓練形式,讓同學們更好的發展個人獲取知識的認知能力,通過給同學們播放錄音的形式讓同學們通過錄音當中的嘆氣聲去感受背后的情感,這就是一種非認知的活動體驗設計,這種教學方法的選擇也能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
5.如果按照活動的人數進行劃分,我們可以把實際課堂活動體驗的設計分為“自主活動體驗”和“合作活動體驗”這兩種形式。參與人數的不同也會反映出不同的活動參與度,能夠決定課堂的氛圍是否活躍,也能夠有效地顯現出師生之間的關系。只有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都能活躍起來,讓每一個同學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才能真正地表現出語文這門學科活動設計的趣味性,也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6.語文這門學科有很強的工具性,但最終的教學目的會更加注重人文性特征的發展,所以各位教師必須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才能夠更好地表現出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所以具體的活動體驗設計也可以分為“人文性活動體驗”“工具性活動體驗”“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活動體驗”這三種不同的形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進行人文性活動設計時,我們更應該注重帶領同學們對語文背后的人文內涵進行深刻的剖析,具體的教學可以以文化品讀活動的形式開展;而工具性的活動體驗需要讓同學們能夠掌握更強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語言文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更是語文工具性的最核心的表現;如果要想在活動的設計當中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就必須要把活動體驗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統籌規劃,比如在進行《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同學們能夠通過文章的文筆特征來進行背后思想的理解,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發掘文章當中的情感所在。
四、高中語文教材中活動體驗的重要操作形式
1.通過情境的設計讓同學們收獲更加深刻的體驗
課堂教學的情境選擇主要是教師為了配合完成教學任務,以語言、音樂、圖像等不同的手段來給同學們創設出的一種外在學習環境,能夠對同學們學習興趣的激發產生更加重要的作用,同學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之后更有助于對教學內容情感的理解。
2.通過品鑒誦讀環節深化體驗
語文的學習需要同學們通過不同的閱讀形式來收獲更加細膩的體驗。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朗讀,能夠帶領同學們更好地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對同學們個人體驗的激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反過來也會對同學們加深作品印象和理解的感受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在《老王》這篇課文的教學當中,有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在文章中針對兩處語句進行了朗讀活動的設計讓同學們反復的朗讀:
(1)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
(2)我強笑著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針對文章當中的這兩個句子反復的朗讀,如果同學們把朗讀的重音設計的不同,也會傳遞出一種不同的感覺,比如針對第一個句子的重言的不同設計就會讓同學們體驗到三種不同的情感:
(1)“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朗讀的重點放在“錢先生”,會讓同學們覺得因為錢先生人特殊,是“常客”。
(2)“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朗讀的重點放在“看病”,會讓同學們覺得因為在老王看來看病才是最重要的事,能夠說明老王是一個善良而且樂于助人的人。
(3)“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朗讀的重點放在“不要錢”,會讓同學們覺得因為在老王,看來這不是錢的事兒,這是一種情意的表現。
通過對第二個句子的朗讀,也能讓同學們體驗到更加細膩而又深刻的情感,因為在這個句子當中能夠特別突出地表現出楊絳當時內心的心理狀態:“強笑”能夠表現楊絳當時內心的害怕;“這么”“都”這兩個關鍵的字詞能夠表現出楊絳當時心中的吃驚;“新鮮”“大”這兩個形容詞雖然只是用來形容雞蛋的,但是卻能夠表現出楊絳內心的感激之情。
3.通過想象的遷移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
想象的活動對于同學們來講是一種比較內隱的思維活動,更是能夠給同學們帶來奇妙的真實體驗,如果能夠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是能夠讓同學們在思維發展的帶領下到達一種更加美妙的境界,對同學們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的增長也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江南的冬景》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學活動體驗的設計可以選擇讓學生完成配樂詩朗誦的方式進行,學生閉上眼就能想象到宛如潑墨畫一般的“微雨寒村圖”,更是能讓同學們感受到江南冬天的迷,景致,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感受江南的雪景,通過想象來感受生命的情調與魅力的所在。
4.通過研討反思深化鞏固體驗
體驗對于同學們來講是一種帶有強烈直覺性的感悟,所以大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直覺產生的感悟都是比較淺顯的,要想讓這種體驗和經驗內化于心,離不開同學們研討交流以及反思的過程,讓同學們能獲得更加強烈的自我效能感,才能讓同學們收獲更加深刻的體驗。
例如,在《祝福》這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發展線索以及介紹的故事情節,也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有更加深刻的體驗,我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研討的小任務:讓同學們通過相互之間的研討交流寫下“我”到魯鎮生活日記、祥林嫂的死因分析報告。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夠檢驗同學們的課堂學習效果,更是能夠讓同學們的思維在相互的交流中,實現有效的發展,讓同學們能夠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在實際的作品當中表現出自己獨特的思想。
高中語文基于教材內容開展的活動體驗設計需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發展的基礎目標之下選擇合適的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活動體驗的設計過程中實現新的突破,為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劉利瓊. 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體驗快樂[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1):224.
[2] 余珍有. 文學語言活動中的關鍵經驗[J]. 學前教育:幼教版,2015(10):18.
[3] 王天琦. 如何在生活中體驗語文學習[J]. 學周刊,2019 (07):78.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