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鴻
摘 要:文物古建筑是我國民族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象征,不僅能夠反映出古代人民的生活面貌,而且還為現代化城鎮建設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及經濟價值。但是,就當前各地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現狀來看,其中存在較多的問題,有待解決。文章闡述了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的重要性,并對當下較為突出的問題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保護與開發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文物古建筑;保護;開發;問題;策略
在城鎮化建設及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很多文物古建筑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對歷史研究、文化傳承造成了較大影響,不利于文物古建筑價值的有效發揮。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此背景下,需要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加大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力度,在確保其完整性的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這是當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②
1 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的重要性
做好文物古建筑保護與開發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文物古建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透過文物古建筑可以追溯歷史軌跡,研究古人的生活背景、文化理念、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彰顯出我國的古代文明魅力及厚重的文化底蘊。③其次,文物古建筑是由古代能工巧匠建造而成,并且一些規模較大或具有重要地位的古建筑,經過了多個朝代的修繕保存至今,如北京的故宮、西藏的布達拉宮等,其中蘊含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思想和建筑設計理念,能夠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靈感和借鑒,呈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④最后,以文物古建筑為依托,挖掘并提升其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形成集旅游、餐飲、文化產品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模式,可帶動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以新昌歷史文化古村為例,通過對斑竹和梅渚古村落進行開發,拉動當地旅游產業發展,2017年斑竹古村接待游客超過了5萬人次,創收經濟效益25萬多元,梅渚古村接待游客超過了7萬人次,創收經濟效益200多萬元。由此可見,加大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力度,并對其進行科學、合理開發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2 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存在的問題
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尤為重要,但就當前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存在以下幾點突出問題。
2.1 認識不到位
缺乏對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的深刻認識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一方面,部分鄉鎮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錯誤地將文物古建筑當作了絆腳石,將其等同于需要拆除的老舊建筑,忽視了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⑤而地方政府對文物古建筑保護的宣傳力度也不足,造成群眾思想認識不到位,保護意識薄弱,不僅沒有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甚至出現故意破壞行為。另一方面,錯誤地將修復等同于翻新,人為干預現象嚴重,破壞了其原有歷史風貌,開發利用不科學、不規范,出現開發性破壞問題。再加上盲目開發和隨意拆除行為,很多明古建筑、明清宗祠、文化遺跡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給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的開展造成了較大困難。
2.2 缺少保護經費
經費不足是影響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能夠下撥的專項資金有限,只能用于重要文物的修繕和維護,而地方文物保護單位經費不足,預算中用于文保工作的資金較少,造成文物古建筑保護經費緊缺,無法保證基本的修繕和維護工作順利開展,大量被破壞的文物古建筑得不到及時修復。①如新昌縣歷年的文保專項資金與其周邊縣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嚴重影響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工作。
2.3 考核力度較弱
在文物古建筑保護和開發過程中,考核力度不足現象較為常見。以新昌地區為例,文物保護屬地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對于文物古建筑的保護程度,基本取決于屬地政府管理層的認知,在開展保護工作時有傳統文化情懷的就重視一點,否則哪怕是瀕危也聽之任之,導致部分文物古建筑破壞程度日漸嚴重,甚至已經完全消亡,被現代建筑所取代。雖然新昌縣在政府績效考核中納入了文保工作成績,但是其分值比例較低,考核力度和懲處力度不足,無法對文保工作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一些鄉鎮政府領導為追求績效,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其他業務方面,盲目進行舊城改造,而忽視了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一些遭到破壞的文物古建筑得到不及時修繕,不利于其價值的開發與利用。
3 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策略
要想做好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并對其加以科學開發和有效利用,就需要采取可行策略解決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 提高文物古建筑保護意識
強化文物古建筑保護意識是開展該項工作的思想基礎。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文物古建筑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的思想認識。例如,可通過地方電視臺、村委會廣播等對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進行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文物古建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傳達國家和上級政府的工作指示,明確做好相關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借助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力量達到更加理想的文物古建筑保護效果。②另外,還可以利用文化遺產日進行宣傳,讓人們能夠深刻認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在自覺保護文物古建筑的同時,及時舉報、制止破壞行為,避免因人為原因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工作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在開展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時,應在保持其傳統歷史風貌的基礎上,與現代化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相統一,將古城的保護、建設和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在文物古建筑原有風貌及形態基礎上加以修葺和完善。③以醉園半畝塘為例,其因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鑒開”的詩句而為世人所知,在開展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時,需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之間的關系,采取保護性挖掘手段進行開發,避免因不規范、不科學保護開發行為對遺存造成破壞。
3.2 進行恢復性重建
受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等影響,很多文物古建筑已經損毀或完全消亡,但是其歷史文化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在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過程中,可采取恢復性重建的方式還原其歷史原貌。以鼓山為例,在進行恢復性重建時,應作為縣城地標性建筑,對于鼓山書院、紫芝庵、王右軍祠等遺存或有歷史記錄的建筑物,可在建設公園時重新修建,彰顯傳統建筑風格及地域文化特色,為縣城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④同時,對于工程遺址、商業老字號等體現城市演變過程的古建筑,也可選擇性保存而不是顛覆式推倒,如工廠可用煙囪來代替,讓人們可以透過歷史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既可以實現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又不會影響現代化城鎮建設。
3.3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和開發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所以地方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首先,應深入了解現存古文物建筑情況,對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層挖掘,采集并整理相關資料,以便做好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爭取更多的專項資金用于古文物建筑保護和開發。其次,可設立文物保護公益基金,前期由地方政府投入一定的財政資金,后期可通過捐贈、投資、捐款、入股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和開發中。⑤另外,縣政府還可設置獎勵資金,改“大水漫灌”為“涓滴效應”,重點支持和推動有較重保護任務的鄉鎮、街道及村落,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現有資金,避免因經費緊張造成保護力度不足問題。
3.4 構建完善的運作機制
為確保文物古建筑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構建完善的運作機制。第一,應做好整體規劃,摸清需要保護與傳承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底數,繪制出詳細的“文化地圖”,按照保護工作的重要程度循序開展。第二,應強化執行力度,可設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置管理協調機構,專門負責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將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領導人身上。并適當增大文保工作績效在政府績效考核中所占比重,提高地方政府領導的重視程度。第三,應重視運用,尊重政協文史委、史志辦、唐詩之路研究社等部門和學術團體研究成果,并將其充分應用于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中,盡量避免在開發、修繕過程中對文物古建筑造成破壞。
4 結束語
文物古建筑的有力保護和科學開發,既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可以帶動地區旅游業和經濟發展,所以必須將其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去。針對當前文物古建筑保護及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提高文物古建筑保護意識、進行恢復性重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構建完善的運作機制等措施,在確保文物古建筑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其開發利用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