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傳統教學方式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現實生活中將課堂還給學生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此學校、教師在大力的推行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最新變化。其中任務驅動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此任務驅動教學法成為一種新型的受諸多教師歡迎的教學方式。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教學方式并不能培養學生該思維模式,為此,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初中數學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而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為此本文探討如何將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中。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將學生看作是教學工作的主體,認為教師教學工作的展開應時刻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為核心,教師要利用學習任務去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的完成分為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創建與實際生活相符合的情景,根據學習內容設置相匹配的任務,引導學生采取獨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和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四個步驟。其中任務設置是任務驅動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要遵循啟發性、科學性、最近發展區和探索性原則來巧妙的設置任務,以達到引導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目的。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意義
數學是一門可以運用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學科,學生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數學,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卻呈現著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數學較為抽象,隨著年級的增長,數學教學內容不斷深入,對學生抽象思維邏輯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導致很多知識點不能被學生所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枯燥,不能帶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學生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差。為此如何培養學生對中學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開始愛上數學是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就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此該方法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不再枯燥,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該教學方法倡導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這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該教學方法需要學生獨立或者小組配合來完成學習任務,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會主動思考完成任務的方法,主動查閱相關資料,這一過程可以鍛煉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在面對數學難題時的自信心。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策略分析
1.創建豐富的任務情景
第一,創建的任務情景需要具有連貫性和互動性。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互相配合著去共同構建出所學知識的框架,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與理解。比如為了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對勾股數的敏感,老師可以采取學生接龍的情況來創建情景,老師先舉一個勾股定理的小例子,讓學生模仿著繼續舉例子,最后老師在對所有的知識點及學生未注意到的細節強調即可。
第二,設置的情景需要留有一定的懸念,要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好奇心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放松,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去接受和理解知識。比如學生在第一次接觸相似三角形和學習其判定定理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古代測量金字塔高度的小故事來給學生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第三,設置的情景務必要具有趣味性。中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不能堅定地在數學學習這條枯燥的道路上前行,而興趣作為最好老師,恰好可以幫助中學生克服這一困難。有趣的內容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欲望。比如學生在剛開始接觸一元二次方程式時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義,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生活中的情景:獵人和獵狗在一間屋子里,一共有25只頭和72只腳,問獵人和獵狗各有多少。這種生活化的問題趣味性比較強,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探尋答案的熱情。
第四,設置的情景需要學生動手參與完成。在傳統教學方式下,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增加學生動手參與的機會,比如老師在講授用字母表達數字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火柴搭建正方形,引導學生去思考n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從而理解字母代表的含義。
2.設置合理的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設置的好壞關系到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否取得成效,為此教師需要用心思考、設置教學任務。
第一,教師在設置教學任務時需要明確知識點范圍。任務需要根據學生所學知識的范圍,由易到難的展開,教師切不可貪心而給學生拓展過多的知識點,亦不能只停留在知識點的表層而讓學生沒有任何的挑戰性,由易到難的設置恰恰是為了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構建出自己的知識框架,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這種設置方式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動力。如果一開始設置的知識點較難,會給學生一種數學很難學的錯覺,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第二,教師在設置教學任務時需要區分好重難點。對于數學中的重點知識,教師需要盡量做到讓每一位學生掌握;對于難點知識,則需要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去逐一攻克。比如中學數學的一個難點知識推導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師可以從三角形入手,到四邊形,再到五邊形,一直到n邊形,去和學生共同探索、總結規律,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教師需要在設置教學任務時需要注意添加問題,讓問題貫穿整個任務。每個知識點前后都要設置相應的問題,去幫助學生消化學過的知識和思考新知識。比如勾股定理實際應用章節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設置基礎問題來幫助學生回顧勾股定理基本知識,然后以此為基礎將勾股定理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和培養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3.改變教師思維方式,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為了推行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需要從自身做起,改變之前的傳統教育觀念,并積極主動的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首先,教師需要敢為人先,勇于創新。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法來說,教案不是固定不變的,給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需要熟悉初中數學的整個知識體系,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要理解透徹,在此基礎之上,老師需要結合所教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資源來靈活的設置教案。
其次,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老師需要對自己重新定位,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不能僅僅依靠灌輸的方式來完成知識的傳播,更需要給學生自由探索知識的空間。任務驅動教學法給教師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教師可以將學生分小組管理,不斷地給小組布置任務,輔導、監督小組合作完成任務,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最后,教師需要采取多方式、多途徑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調整教學進度、方式等。教師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反應,要留意學生對哪一個環節理解存在困難、問題較多,還要注意學生的面部表情以發現學生的精力是否集中、學習狀態是否良好等,教師需要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針對性的調整課程進度,課下還要對課上發現的問題進行反思。
結論
教師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學生在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都會有所提高,這有益于學生的成長和長期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