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克會
高中物理課堂中的很多重難點知識,有些學生往往力不從心,導致理解不足,成績下滑,從而漸漸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從學生不同學習狀況出發,結合知識重難點,合理設置臺階,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基礎知識,強化重難點理解。這也能滿足不同學生需要,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信,這也是落實以德樹人,以生為本,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下邊我就以新課和習題課為例,談談怎樣合理架設臺階,促成重難點知識的突破。
一、新課教學中架設臺階,促進新知生成
在新課教學中,一些重難點的知識,如概念規律較多的知識,學生接受困難,可以利用驅動性問題架設臺階,讓學生在逐步分析、理解中消化重難點。
案例一:光電效應飽和電流教學片段
通過實驗,得到不同顏色光照射下,不同電壓下的電流數值,思考以下問題:
(1)當A、K間正向電壓為0時,單位時間內從K板(陰極)四散逸出的電子能否全部到達A板(陽極)?
(2)當A、K間加上增大的正向電壓時,光電流變大,根據電流等于單位時間內到達A板的總電量可知,單位時間到達A板的光電子個數怎么變化?
(3)畫出光電子受到的電場力方向,通過受力方向分析一下,為什么到達A板的光電子數目發生變化?
(4)正向電壓增加到一定值后,光電流不變了,此時的光電流稱為飽和電流,為什么光電流不一直增大?
(5)增加綠光的入射強度,相同電壓下,光電流變大了,說明單位時間內到達A板光電子個數怎么變?從K板逸出的光電子個數怎么變?
案例分析:“光電效應”這一內容抽象且不易理解,為此,對實驗規律我們以填空題的形式讓學生完成記錄,實驗現象的分析更是以問題的形式,逐層推進,爭取在合理的臺階下,以“有收有放,全員參與”為原則,讓所有學生都有收獲。案例一中的核心是問題(5),前邊問題都是鋪墊引入的,通過分析某個光電子在正向電壓的作用下的受力情況,引導學生分析正向電壓對于光電子的影響,進而為學生對問題(5)的思考提供思路。新課導入的問題間要有鋪墊遞進的邏輯關系,架設臺階讓學生體會提煉新知識的過程,從而理解新知識、新概念、新模型的建立背景和適用范圍。
二、習題課降低臺階坡度,促進難點突破
在習題課教學中,思維的過程就是問題,問題設計過于復雜,跨度過大,就會超出了學生認知范圍,從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當降低問題的臺階坡度,能很好地降低難度和深度,從而引導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思維,通過合理的臺階主動探索知識,提升課題效率。
案例二:帶電粒子在疊加場中的運動
原題:在某一空間內同時磁場和電場,勻強磁場水平向里,磁感應強度B=1T,勻強電場方向水平向左,場強E= 10 ? 3 N/C。一帶正電的微粒質量m=2×10-6kg,電荷量q=2×10-6C,在此空間恰好做直線運動,問:(1)帶電微粒受到幾個力?試畫出受力分析圖;(2)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怎樣?微粒做什么運動?(3)若其他條件不變,換成帶負電的微粒,運動情況還一樣嗎?
修改題:勻強磁場沿水平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磁感應強度B=1T,勻強電場方向水平向左,場強E= 10 ? 3 N/C。一帶正電的微粒質量m=2×10-6kg,電荷量q=2×10-6C,在此空間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
問題一:(1)微粒重力可以忽略不計嗎?為什么?(2)速度方向未知,還能根據什么確定微粒的洛倫茲力方向?(3)試畫出受力分析圖。(4)求出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問題二:(1)微粒運動過程中速度大小突然變化,物體還能做直線運動嗎?為什么?(2)要保證微粒做直線運動,它的速度有什么要求?(3)假如將上邊題干中的“勻速直線運動”改為“直線運動”,對結果有什么影響?
問題三:現有一帶電小球從上方自由落入電磁場區域,小球有無可能做直線運動?為什么?
案例分析:對于這樣的疊加場問題,直接由直線運動出發分析出第一問的受力情況,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明顯能力是達不到的,與其回過頭先做理論分析,不如對直接對問題修改,通過降低臺階坡度,讓學生有能力自己思考,突破難點。
先將題干中的“直線運動”改為“勻速直線運動”,問題一中,利用問題一強調疊加場中重力可以忽略的條件,后邊問題三利用“勻速直線”進行受力分析得出洛倫茲力跟運動速度的關系,問題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分析洛倫茲力與重力、電場力的區別,具有“易變”的特點,總結洛倫茲力跟速度間的動態關系。勻速直線運動中的洛倫茲力才可能是恒力。最后利用問題三加以鞏固。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攀爬,收獲果實,應該會更加珍惜而難忘。
案例三:電磁感應的動量問題
原題:兩根足夠長的固定的平行金屬導軌位于同一水平面內,兩導軌間的距離為L。導軌上橫放著兩根導體棒ab和cd,構成矩形回路。兩根導體棒的質量均為m,電阻均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電阻不計。在整個導軌平面內存在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設兩導體棒均可沿導軌無摩擦地滑行。開始時,棒ab靜止,棒ab有指向棒cd的初速度v0,若兩導體棒在運動中始終不接觸,求:
(1)在運動中產生的焦耳熱最多是多少?(2)當ab棒的速度變為初速度的3/4時,cd棒的加速度是多少?
問題修改后:
問題一:通過下列問題討論桿的運動情況。
(1)畫出ab桿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2)畫出ab、cd桿的受力分析圖。分析ab、cd桿的速度變化情況。(3)分析此時整個回路的有幾個電源,電路的總電動勢可以怎么表示?它的大小在怎么變化。(4)電路的感應電流在怎么變化?兩根桿受力情況在怎么變化?最終兩根桿的穩定狀態是怎么樣的。
問題二:一起回憶求物體速度有哪些方法?不同的求速度的方法一般使用情況是什么?這里求桿最后的穩定速度應該選什么方法?
問題三:在整個過程中,系統中能量守恒嗎?什么能轉化為內能?求整個過程中焦耳熱最多是多少?
問題四:當ab棒的速度變為初速度的3/4時,cd棒的加速度是多少?
案例分析:電磁感應結合動量問題是一個難點。為此我將問題拆解成幾個小目標,再逐步完成目標。問題一中盡量用貼合學生思維邏輯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桿的受力、運動情況,電路電動勢、電流的變化情況,桿的穩定條件。問題二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求速度的一般方法:動力學、動能定理、動量定理、系統動量守恒,逐個分析每種方法的一般適用條件。結合題目所給已知條件分析出動力學、動能定理不適用,動量定理由于已知量不足,需要列分別對ab、cd桿列式組成方程組,而通過受力分析能得到系統所受合外力為0,利用系統動量守恒非常簡單。問題三引導學生可以利用能量守恒,通過學生自主列式求解,強調系統能量守恒,問題四:從問題入手討論解決a的路徑方法,然和展示錯誤答案讓學生討論糾錯,嘗試寫出正確的解題方法。
這樣難度很大的知識點就像一座高峰,雖然層層遞進的臺階降低了攀爬的難度,但這樣的孤峰險道即使臺階架平了一點了,我們的學生不可避免的還是會堵在一些點上。這時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合作探究,突破關鍵節點。可以說這樣的臺階架設,雖然還是不足以讓學生完全獨立的去解決這些難點,但是至少為師生合作創造了條件,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指領下,或主動,或被動地去完成攀爬的過程,而不是讓學生站在山腳下,看著老師賣力表演,替他們攀登一座座高山。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物理還是以原始分記入總分,可想而知,物理學習壓力非常大。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只有立足于基礎,緊扣教學內容,精心鋪設臺階,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