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芳
靜脈用藥集中調配,是指醫療機構藥學部門根據醫師處方或用藥醫囑,經藥師進行適宜性審核,由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在潔凈環境下對靜脈用藥物進行加藥混合調配,使其成為可供臨床直接靜脈輸注使用的成品輸液操作過程。
隨著醫療、醫藥、醫保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藥品監管體制的健全和完善,對藥學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藥學工作由以前的保障供應型,轉向為患者提供包括臨床應用在內的全程化服務的藥學管理工作模式。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PIVAS)的出現順應了改革的需要。根據《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要求,應由藥學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操作,這就擴大了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就業范圍,尤其是高職高專類,主要為一線技術人員的藥學專業人員提供了新的就業及發展機遇。
我校與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開展合作,共同完成《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實用技術》課程開發。
1.前期,開展了行業需求調查及醫院考察等工作,部分綜合性三甲醫院已經建立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正在使用及完善中,已經有部分藥學專業人員在從事靜脈用藥集中調配的工作,但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才能勝任;其他綜合性醫院已有建設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的計劃,對從事此項工作的藥學技術人員需求很大。根據行業調查及人才需求分析,我們可以推斷,在近幾年至十幾年內,對從事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工作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缺口非常大,尤其對于具有一定知識基礎,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職業院校的一線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人員的需求相對較大。
2.校院合作開發課程教學體系與課程標準。教學改革創新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高職高專的教學特點,適合學生的實際現狀和需求,在調查和分析基礎上,進行了“仿真模擬”、“理實一體”、“校院合作”、“微課線上學習”等可行性較強、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識分解整合、能夠達到“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探索。
3.校院合作開發了適合高職高專教學使用的《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實用技術》教材。由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師王秋香老師主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宋燕青主審,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教材以《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為指導,以靜脈藥物調配工作的實際出發,設計了靜脈藥物配置技術基本訓練、醫囑接受與審方訓練、普通藥物靜脈調配、危害藥物靜脈用藥的調配、胃腸外全靜脈營養藥物的調配、靜脈配液中心(PIVAS)的流程管理、靜脈配液中心的日常維護與保養實訓內容,并通過7 個項目來掌握靜脈配置技術在靜脈配置各個崗位的職業素質要求和技能要求,每個項目以相關知識形式給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任務的形式給出實施任務的導入、分析、準備和實施的實訓要求,介紹了完成任務的準備工作和工作過程;以問題及總結與防治、任務拓展或知識拓展討論了完成任務的關鍵問題。
4.建設了“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實訓基地(以下簡稱“靜配中心”)。以吉大一院為參考,按照國家規定的潔凈標準建設實訓基地,包括更鞋區、更衣(一更、二更)區、洗手消毒區、審方區、藥柜、擺藥區、傳遞櫥、普通藥物調配區、抗生素藥物調配區、危害藥品調配區及配套的潔凈空調系統等,且每個調配區內配備了生物安全柜,保證調配藥物的質量及調配人員的安全。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能夠滿足學生實訓的要求。
5.校院合作并協同軟件公司共同開發了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實訓仿真系統。開發并應用虛擬實訓仿真平臺進行《靜配》教學是計算機仿真技術應用于實訓教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實訓模式。通過教師指導性的虛擬仿真系統設計和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靜脈調配虛擬實訓仿真平臺從靜脈藥物調配工作的實際出發,設計了六個不同的崗位項目,包括:環境檢查崗位、審方崗位、擺藥崗位、危害藥品及抗生素藥物調配崗位、腸外營養藥物調配崗位及成品輸液包裝崗位。教師在平臺設計時以核心工作崗位內容為操作內容,每個項目以任務形式給出,并以相關知識形式給出項目所涉及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養要求,學生通過鼠標、鍵盤控制虛擬人物完成項目任務[6]。虛擬場景可以給學生提供靜脈調配中心整體環境的直觀印象,在模擬的環境中操控人物進行相應的操作,平臺會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判,對于不正確的操作會給予提示,學生可以通過屏幕提示逐步思考、選擇,大大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掌控能力。
6.校院合作錄制了大量的視頻,制作了微課。《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實用技術》課程在教學模式主要以理實一體的形式。在職業教育大力提倡信息化的形勢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藍墨云班課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并進行翻轉課堂的探索。在班課中發布一系列的資源,如學生任單、PPT 課件、微課、操作視頻等,學生可在課前按照任務單學習,教學過程以教師引導、學生講解部分內容及教師答疑的形式完成。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加強。
7.建立《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實用技術》課程網站。其中教師隊伍由校內專任教師及醫院藥學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共同構成。在學校的課程網站平臺上建立精品資源共享課,模塊包括課程概要、教師隊伍、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錄像、教學案例、媒體素材、實踐教學、習題考核、答疑交流等模塊,輔助學生整體理解課程,針對自身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復習,通過多種形式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8.校內專任教師及醫院藥學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實踐。同時,邀請醫院的藥學部主任進行專業講座等,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時效性。
綜上所述,校院合作共同開發《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實用技術》課程,完成所需的基本內容研究及教學需要的各個環節的探索;建立《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實用技術》課程適合教學需要及高職高專特點的教學模式;擴大學生就業的就業面向及培養適應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一線崗位要求的技能。使學生具備在醫院的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能夠完成一線操作要求,理解脈用藥集中調配理念和本質內涵,力爭達到既滿足于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又符合醫院發展的新的需求點,是一項學校、醫院、企業、學生多方共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