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亭婷
(陜西建工安裝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所謂完工百分比法,指的是針對建筑企業或者工業制造企業,或者是施工周期跨越幾個會計期間,根據完工程度來確認各項目應當歸屬于某一會計期間的收入與成本的實施方法。該方法不僅能夠為報表使用者提供合同進度的相關信息,而且也能夠凸顯出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所以在施工企業核算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該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下文就圍繞該方法的利弊進行探究。
與其他行業的企業相比有所不同,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特點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①收入和成本核算的特殊性;②核算的復雜性。之所以存在這方面的特點,主要是因為建筑工程的技術難度較高,結構非常的復雜,而且施工周期較其他工程項目更長,并且造價也非常高。在建筑行業當中大量承發包雙方在結算工程價款方面,都有許多不規范的行為,在業內市場存在著不按照合同規定結算條款,存在著拖欠工程款的現象等等。現如今,根據相關要求,許多施工企業在確認收入與成本方面,基本采用了完工百分比法,該方法高度適用于施工企業,能夠讓施工企業在確認收入與成本時有足夠依據,避免了各會計期間的費用或者收入等出現較大的波動。此外,倘若工程的施工合同的結果可以估計,那么利用該方法對收入與成本進行確認,能夠讓施工企業基于資產負債表去合理確認收入。這樣一來,就符合了收入與成本配備原則,可以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流入以及經濟結果的可靠計量。此外,還能夠防止發包單位工程延壓結算的約束,從時間方面來看,也更具合理性[1]。
確認完工百分比的關鍵性依據在于工程項目建設的實際成本以及合同預計總成本,這就需要施工企業要對自己的成本核算體系進行完善,以便能夠對各類成本進行準確地歸集。第一,要對總成本進行預計,并確保預計的準確性。因為如果對總成本的預算不夠真實與準確,就會導致收入與成本的確認有所影響。第二,對于實際成本的入賬,必須做到及時與真實。對于一些工程量較大的項目,施工企業難以獨立完成整個工程,所以會將其中一些分部分項工程拿出來讓其他施工企業承包施工,而這些分包工程的工作量不應該獨立出去進行核算,因為其也屬于總體工程的工作量,所以在對總體工程的完工進度進行確定時,企業也要對分包工程的施工進度進行考慮。因此,施工企業還需要確認分包工程量,并對價格進行計算,要保證當月產生的成本能夠真實匯總到當月報表中。在確認企業合同成本過程中,需要重視分包成本入賬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對其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企業核算中,如果完工的進度被確定,那么合同收入以及合同成本等的計算就會更加的容易。如果使用完工百分比,那么各會計期間的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等,或者是財務指標的計算,一般不會有太大波動。在針對總成本以及合同毛利作出合理預測的基礎上,最終確認的收入也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動,所以利潤變動幅度不會很大。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間,因為建設周期較長,所以有可能會跨越多個會計年度。而且建筑工程的工程較為復雜,會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干擾,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對工程項目的收入和費用予以確認,可以達到權責明確的效果,其可以將權責具體到每一會計期間,這樣如果發生問題,也可以及時查找原因,然后追究責任。現如今,在我國建筑行業中,存在著拖延工程款結算問題,許多工程建設了若干年,但是卻沒有結算,驗收,這樣就導致權責利的劃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2]。但是,使用完工百分比法,就能夠改變以往責權利不夠明確的情況。
對于道路工程、砌筑工程等容易確定的建造合同,企業在確定完工進度之時,應當用已經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去計算其在合同預計總工作量當中的比例。但是,在實踐中,許多企業會選擇對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進行累計,然后計算其占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這種確定方法與成本掛鉤,有助于維持不同時期會計利潤的穩定,但是也代表企業能夠通過內部控制去操作完工進度。如此一來,企業就能夠人為的調節收入以及利潤,進而使工程的經營成果難以被真實的反映出來。
許多企業領導人的年薪與其經營業績息息相關,而業績考核的指標包括總產值、凈資產收益率等多個方面,這些指標的增減因素與利潤以及收入有關,如果指標不能夠完成,那么一些企業可通過確定完工進度而達到對收入和利潤的約束調節目的,如此一來便會導致會計報表的信息質量及真實性受影響。
由此可見,唯有企業對內部成本核算制度進一步完善以及對合同成本展開精準計算,才能夠確保成本核算的可信度。反之,倘若預計總成本存在不合理之處,那么所產生的利潤的真實性就會受到影響。為了完成考核指標,一些企業經營者會讓財務人員去調節利潤,這樣就使得利潤的操作空間比較大[3]。
對于施工進度的測量,一般是由計量部門對已經完成的工程進度采用專業的測量法來進行測量,而且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來實現對勞務完成程度的計算,最后由承包方與發包方簽證確認。但是,實際情況中建設單位根據工作量簽證單最終認可的工程量,往往會比施工企業按照完工進度計算的量要少,之所以存在這一現狀,主要是因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①實際產生成本高于預計成本,會導致按照原計劃成本體現的完工進度被嚴重高估。②為了完成各項指標,會出現人為調整收入的情況。③因為企業的管理、經營以及財務部門之間會存在信息不同步的情況,所以導致按照累計實際發生合同成本占比去確定的完工進度,與計量部門所核算表現出不一致的情況。從這一點來看,完工百分比法對企業工作要求極高,一定要施工企業各個部門之間協同配合,能夠對合同收入以及成本進行準確的預測。但是,有些施工企業的管理方式較為落后,嚴重影響到建造合同會計核算的精準性。此外,建造合同還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因為工程項目的建造周期較長,工程的變更情況時常發生,這樣就導致合同總造價有所波動。再加上合同受市價的影響較大,因此要達到精準預計顯得難度非常高,最終造成完工進度的計算受影響,施工企業資產或負債等相關數據也存在失真的情況。
其一,營業稅問題。在施工企業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一般是根據完工百分比對收入進行確定,然后結合具體收入計算稅金,但現實情況中稅金繳納時間在業主撥款之后,而且一般發票開具金額要視業主撥款數量而定。所以對于應交稅費科目,往往要等工程項目完全結算結束后才能夠結清。其二,企業所得稅問題。《所得稅法》 規定,建筑、安裝、裝配工程和提供勞務,如果持續時間超過一年,則要按完工進度或工作量去實際確認收入,這一做法與《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保持一致,也即是企業對合同收入的確定需采取完工百分比法。但是在《企業會計準則》中明確規定企業利潤產生與所得稅繳納需同時進行,而當前發包單位拖延結算、拖欠工程款的情況比比皆是,導致工程款收入遠遠滯后于工程完工進度,此時企業在繳稅時需要事先墊付大量的資金,這對于現金流壓力較大的施工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綜上,在實際運用中,完工百分比法雖然具有較多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所以施工企業需要做到趨利去弊,要將完工百分比法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并對各項成本核算制度進行完善,以提高施工企業核算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