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姣
(臨沂市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新的基層市場監管部門整合了多家單位,包括原工商、技術監管,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涉及多部門職責。在此背景下,要求新的基層市場監管部門按照中央、省、市關于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深化“一次辦好”改革的要求,組織推進本系統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新的市場監管部門主要職責涵蓋了市場綜合監督管理、市場主體監督管理、市場秩序的監督管理及開展知識產權綜合執法工作、開展反壟斷執法、產品、特種設備、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等的安全監督管理等等方面。職責的繁多彰顯了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地位與絕對權威,對維護社會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推動地方獲取穩定的社會發展狀態至關重要。
市場監管部門的人資管理現狀中,存在自身職能認識不清的問題,尚未建立運行成熟的人資管理體系。人資管理體系運行不成熟時,極易造成各項工作在運行期間,缺失工作方向,難以形成具有規模的工作體系,引起相關人員工作狀態不佳、工作內容迷茫等不良現象。例如,在開展食品監管期間,對于所檢查的食品,監管人員尚未熟知食品衛生安全標準,造成在執行法制監管的工作中,難以發現食品生產質量與衛生的規范性問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場監管執法職能。
市場監管部門中尚未全面落實績效考核管理制度,造成市場監管內部人才難以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各部門工作在運行期間,不具有實質性進展。例如對于某些招標活動的監督管理中,如若在招標期間,相關人員針對招標流程,不具有專業知識,在建立招標合作關系時,難以出具翔實的招標合同,在一定程度上為監管局發展帶來了桎梏,不利于監管局各項工作的有序落實[1]。
監管部門應以人資管理為出發點,以市場監管局的實際運行項目為基礎,制定相適應的管理要求,以此完善人資管理制度。如若監管部門尚未將執法期間存在的問題整理成人資管理規定條文,引起市場監管部門人資管理運行期間缺乏有力依據,造成市場監管部門的各項工作重復遇見相同問題,為其有序開展工作增加了難度。例如,藥品質量檢測期間,所需藥品、文件等內容,監管部門在執法期間,告知參檢單位,尚未形成文件落實人資管理,造成后續工作此問題重復發生,難以從根源提升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引起參檢企業對監管部門產生錯誤認知。
市場監管局對人才存在較大需求,然而監管局成立時間尚短,地方編制名額有限,加之聘用制度具有單一性,難以發揮人資管理的崗位價值,造成人才需求量較大,諸多工作尚未全面落實,影響著市場監管局工作的全面落實。為此,新時期背景下,市場監管局的人資管理具有較為關鍵的作用,應全面運行發揮其職能,為市場監管局發展提供助力[1]。
市場監管局的職能包括建議、服務、監督、管理等。為此,市場監管的人資管理人員應結合各部門的工作項目、檢測流程、執法規范等內容,制定有效的人資管理制度,在制度中為相關部門人員明確其崗位職責,加強其崗位工作流程的培訓,提升工作人員崗位勝任能力。與此同時,應從工作流程、專業知識等方面為各類工作人員提供系統化知識培訓,以此提升其崗位執行能力,促進其在應對各類事件時,擁有清晰的處理思路。其中,對重點從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專業的人員,人資管理人員應為其制定的管理制度為:加強管理人員對本系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各類商品交易市場經營秩序、規范市場交易行為工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具體措施辦法,反不正當競爭、直銷監督管理和禁止傳銷的措施辦法等專業知識的培訓,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積極服務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和辦事群眾,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人力資源管理是市場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人資管理人員應采取親身感受、部門管理人問詢、執法人員工作問題收集等方式,逐一梳理各部門的工作流程,整理各部門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分別從收集、整理、培訓、管理等角度開展人資管理,為市場監管局提供系統化的人資管理體系,令市場監管局在人資管理的輔助作用下,促進各部門明確自身職責,逐漸提升各部門的工作效率,簡化工作流程,增強工作積極性,具有良好的發展意義。例如,針對藥品檢驗,應采取的人資管理為:按藥品屬性開展分類,制定藥品檢測流程,規范檢測人員的操作流程等,以此系統化的人資管理,融合在市場監管局的工作環節中,有助于提升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崗位專業性,增強市場監管局的社會公信力[2]。
市場監管局應以人資管理為出發點,健全績效考核制度,以此激發體制內員工的工作熱情,以編制內人員帶動編外人員工作效能,形成良好的工作狀態。為此人資管理人員,應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為員工制定績效考核評價流程與標準。人資管理人員應結合各部門的工作流程,制定具有循序漸進的晉升方案,配置適宜的績效考核方案,以此保障員工積極參與在工作中,發揮人才效能,提升市場監管局的運行能力。人才培養可采取的方案為:定崗培訓、崗位職能晉級培訓,借助培訓流程,增強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保障多項市場監管工作全面落實;老帶新、優秀員工榜樣作用等,以此輔助新員工給予自身發揮定位,促進優秀員工樹立工作自信。因此,市場監管局應加強自身人才培養,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員工明確自身崗位職責,提升市場監管局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各部門人員的工作自信,減少其工作盲目性,維護市場監管局公眾形象。
人資管理制度應符合各部門的工作性質與流程,應從總則與分則兩個角度分別制定人資管理制度,保障總則具有普遍員工的適用性,提升分則管理制度與部門工作的契合度。監管部門為主導,由人資管理人員執行,收集執法期間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其逐一編制在人資管理制度中,保障人資管理制度的全面性與可操作性。在人資管理總則中,應體現市場監管局總體的員工規范要求,比如儀容儀表、行為舉止、文明用語等,從宏觀角度規范員工行為,并且從考勤方面,為績效管理提供參考數據,促進人資管理制度的相互配合,形成具有系統性的人資管理制度[3]。
人資管理分則制度中,應結合部門的工作流程、監管性質等因素,逐一制定管理制度。比如在行使原技術監管部門的職責中,要求對質量分級制度、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嚴格把關,比如特種設備的規格、應用性能等專業知識必須牢記于心。在有序技術分類基礎上,給予相關管理人員的規章制度培訓,提升其監管意識,增強其落實監管技能。比如,為技術管理人員提供最新的技術與設備相關內容培訓,為其講解新進設備的操作規范,為其開展此類設備檢測與監管提供專業知識,增強其執行市場監管的專業技能。
市場監管部門成立時間尚未,各部門對人才需求較大,在有序開展培訓工作的基礎上,應靈活解決地方編制不足的問題。市場監管局的人資管理人員,應采取靈活性聘用制度,采取勞務派遣、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解決市場監管部門人才需求的問題。將各部門執法權限較為簡單、工作任務量較大的崗位,采取外包形式,并且與社會口碑較好的人資管理企業建立外包合作關系,與其簽訂有效的外包合同,給其提供外包崗位的培訓流程,以此緩解市場監管局工作量與人才數量不匹配的問題,增強市場監管局的工作效能。
綜上所述,市場監管局應結合自身工作項目的職能需求、執法標準等因素,制定有序的人資管理制度,借助人資管理的有序運行,為市場監管局提供復合型人才、創新聘用制度,以此提升市場監管局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優化人資結構,保障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促進市場監管局的各項工作處于有序發展狀態,以此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