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燕
(云和縣機關事務保障中心)
人口普查是在統一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調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間,對全國人口全面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登記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國家掌握人口數據來源的主要途徑。通過人口普查,不僅可以掌握人口出生、婚姻、住房等基本情況,查清人口的社會、家庭、經濟特征,還可以把脈人口數量、人口素質,摸清全國人口結構、人口分布等變化情況,為國家制定人口發展計劃、出臺重大方針政策、科學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我國在歷次的人口普查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普查工作質量逐年提高,但是普查涉及千家萬戶,需對普查對象的姓名、居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況進行逐一采集,登記工作量大,難度大,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誤差,而普查登記階段的誤差最容易發生,對最終的普查質量影響尤為突出。因此,全社會必須攜手支持普查工作,努力提高普查的登記質量。
在普查中,部分居民出于各種原因,對普查工作不支持,具體表現在:一是部分居民對房屋登記、婚姻生育等情況存在顧慮,擔心信息上報成為房產稅征收等的實施依據,不愿意配合提供真實的信息;二是有些居民未正確認識普查的意義,片面的認為人口普查與自己關系不大,以各種理由拒絕配合調查,實在拒絕不了,就隨意填報敷衍了事,導致采集的數據不準確;三是部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單身女性、未成年人對普查員的身份心存懷疑,他們出于個人安全考慮拒絕開門接受調查;四是由于調查涉及身份證號、手機號、婚姻情況等隱私問題,被調查人員擔心隱私泄露,所以對涉密信息沒有準確填報。
雖然統計工作主要落在統計部門,但是由于統計部門本身業務工作量大,人口普查工作需要的人員多,統計專業人員無法滿足入戶調查需要。因此,目前普查員除了向社會購買服務、招募學生等志愿者外,主要由街道(鄉鎮)、社區、村民委員會成員和各單位抽調的人員組成,普查人員整體業務水平不精,部分人員從未接觸過人口普查,對調查指標和統計口徑理解不透徹,導致出現調查表誤填誤報等現象,影響了登記環節的質量。
全國人口普查,需要逐一入戶開展“點名”,但是由于我國地域遼闊,部分地區人口密度低,少部分人員居住在偏遠村莊,道路崎嶇,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增加了入戶調查的難度。同時,隨著智慧城市水平的提高,城市多數高檔小區都安裝了門禁系統,智能化“無人”管理模式給入戶開展調查工作帶來了不便。此外,上班族在我國總人口中占比較大,該類人員白天多數家中無人,集中在晚上走訪又使普查人員顯得分身乏術。這些都給普查工作增加了難度,消耗了大量精力,使得調查時較為匆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查登記的質量。
由于人口基數大,人口和住房情況復雜,且人口流動速度加快,給普查登記工作帶來了難度,使普查登記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差,目前誤差主要有覆蓋誤差和內容誤差。覆蓋誤差包含人口普查多報人口和普查漏報人口。普查多報人口是指普查中登記了不應該登記的人,導致普查登記人口高于實際人口數。如居民在原地址填報后,又流動到另外一個新的城市接受填報,引起重報,又如孩子在異地上學,學校已經將學生統計上報,家長不知情又重復上報。普查漏報人口是指應該登記的人卻未進行登記,最終導致普查登記人口數低于實際人口數。如部分家庭為了躲避計劃生育政策處罰,存在瞞報出生人口現象。又如有些家庭居住在樓宇密集的商業用房內,不易被發現,造成漏報。除了覆蓋誤差外,還存在內容誤差,它是指被調查者在填寫普查登記表時,沒有準確登記姓名、婚姻狀況、房屋狀況等統計信息,使不同類別的人群人口出現或多或少的情況。
為確保普查登記順利推進,必須精心做好人口普查宣傳發動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等平臺,采取手機推送、宣傳海報、人戶發放宣傳品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在宣傳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從百姓的角度,將普查的意義講清楚,使廣大群眾從心底里接納普查,努力形成人人知曉、個個參與、家家支持、戶戶配合普查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要在學校和各行政事業單位中廣泛宣傳人口普查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干部職工在家庭中的引導作用,促使各家庭積極參與配合普查工作。三是要把依法普查、保護公民個人隱私的內容納入宣傳范圍,使廣大居民消除心中顧慮,如實回答和填報普查相關問題,不斷提高普查登記質量。
普查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普查登記質量。一是要抓好普查人員選調關。在挑選普查人員時,不僅要考慮普查人員的學歷水平,更要重點考察普查人員的責任心,防止出現普查人員隨意填報的現象發生。可積極選聘大學生、年輕退休干部等作為志愿者,此類人群相對其他人員素質較高,理解能力較強,經過培訓后能較快的適應調查崗位工作。二是要抓好普查人員業務培訓關。根據普查人員現有學歷和業務水平,開展不同類型不同批次的業務培訓,使培訓更富有針對性,確保普查人員水平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三是在培訓中,要著重對統計指標、統計口徑、專業術語進行培訓,使普查人員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尺,不斷提高調查登記質量。
新時代下,要積極探索普查新方式,不斷提高普查效率和質量。一是積極利用行政記錄開展普查登記。對公安、民政、工商等政府行政部門和醫院、學校等事業機構收集和保存的資料,如戶籍登記記錄、婚姻登記信息、學籍檔案等,通過再篩選、再編輯、再生產,獲取人口普查信息,不但解決了入戶難的問題,也大大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二是嘗試網絡自主填報方式開展普查登記。針對我國網絡技術發達,手機和電腦用戶覆蓋面廣的優勢,可以通過電信運營商向廣大網絡和手機用戶推送普查APP,讓普查對象登入后自行填報,既減輕了基層普查員的工作負擔,也可以消除部分居民對入戶調查的安全顧慮。三是加強電子化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積極探索使用智能手機采集數據,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歷年數據和行政記錄等開展信息比對,及時發現邏輯性等錯誤,提高普查工作數據采集處理效能。
由于普查登記數據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差,在登記后必須及時開展事后質量評估,不斷提升人口普查登記質量。一是充分利用衛生、計育、公安 、民政 、教育、社保等部門的行政記錄數據,多方面、多渠道核對普查數據的合理性。二是嚴格按照抽樣調查理論,精心設計抽樣和評估方案,進行科學有效的樣本量測算及分配,開展嚴密的事后質量抽查,提高登記數據準確性。三是完善普查登記質量評估方法體系,積極研究事后計數調查、逆記錄檢查、人口統計分析模型、普查重復研究等多種估計方法的特點和優勢,針對不同誤差產生的原因和特點,選擇性開展有效的評估方式,提升評估質量,及時修正普查數據。
總之,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項復雜龐大而又意義非凡的社會系統工程,各有關部門必須精心做好宣傳發動,抓好普查人員選聘和業務培訓工作,不斷創新普查登記模式,加強普查登記質量評估,努力提高普查登記質量,以獲取更加精準的人口數據,為國家制定各項政策和發展戰略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