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雁妮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會計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社會對于該專業的人才要求也十分的高,大數據可以更加方便的整理會計人才信息,搜集會計學專業學生用到的數據,好處非常的多,但如何將大數據得心應手的應用到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就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1)大數據的內涵。由于大數據發展迅速,研究不徹底,對于大數據的統一定義還不完善,一般來說,大數據存在的形式不好定義,多種多樣,并且非常的多且雜亂,需要有特定的軟件和工具搜集、整理和分析這些雜亂無章,數量龐大,來源多元的信息。對于大數據的理解方式依然有很多,大致可以從理論方面、技術層面和實踐層面來理解。
(2)大數據的特點。大數據有四個明顯的特點,也是應為這四個特點,大數據才這么受人追捧,成為人們爭先學習和使用的工具。第一個特點是:數據的數量非常大。如今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所有東西的信息都在不斷的疊加,而計算機硬盤的最大儲存量離這些信息的量還是用一定差距,這些信息不能被計算機完全儲存,但是可以通過網絡連接的大數據庫儲存,儲存量非常大;第二個特點是:數據類型多樣。以前更多的是一些文字化的數據信息,而隨著計算機及一些軟件和設備的新興,圖片、視頻等各種類型的數據信息開始涌現;第三個特點是處理速度快。這個特點是大數據處理當中比較明顯的,快速的數據處理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為企業減小一部分的成本,幫助企業提高企業更快的發展,尋找目標,提高效率。
以上三點都是大數據明顯的優點,除了這些優點,其實大數據也是有缺陷的,這就是大數據的價值密度低。這個也是大數據急需要攻克的一個難題。可能有人會不理解,大數據擁有以上三個特點為什么會有價值密度低的問題呢?就拿監控錄像來舉例,可能在大多數時候監控錄像只是為預防和預備的工具,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監控,當有問題的時候會從眾多時間段的錄像中摘出需要的一段,可能也就只有幾秒,其他的那些都沒用用處,那么如何能夠從眾多時間段或者說數據當中快速找出需要的那一段就變得很重要了。但是現在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
(1)課程設置不合理。其實會計學是一個一級學科,會與其分支下的個二級學科有很多的交叉點,比如與經濟學、數學等都有相同的學習課程,本是一個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的優勢學科,但是由于傳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局限性,導致在課程設置的時候大多關注的是理論知識的課程,忽略了實用性,以社會的需求和社會新發展的事物不匹配,有的時候還會有課程主次不明顯的情況,這些課程設置的缺陷都導致與大數據的接軌性不強,接受大數據的難度偏高,需要好好調整。
(2)培養重點和目標不明確。目前會計學的課程設置的主要是一些會計學理論相關的,從這些課程設置大多數培養出來的是理論性的人才,而社會上的職位設置大多需要大量的實踐作為支撐,如果一味的追求理論知識,會與實際需求脫軌,人才對接不匹配,這樣的培養重點和目標是不準確的。
(3)考核制度不規范。我國考試的大多形式都是學期末以主修課程閉卷考試、選修課程開卷考試為主,在畢業之時都是要完成畢業設計,所謂畢業設計就是寫論文。畢業論文一般都是在臨近畢業的那個學期,這個時候學生們都忙于找工作,沒有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做過多的研究,有的時候學校的研究經費的條件也不夠充足,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寫綜述類的論文,涉及的實踐數據和實踐內容會比較少,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論文的質量。
(4)新型教育方式的沖擊。現在隨著多媒體軟件的發展,網絡上面有許多教育軟件,里面有各種培訓和輔導老師,有許多網絡課程資源盛行,學生可以通過走不出戶,網上回顧等方式反復進行學習,增強課程的記憶度,這種新型的方式可以打破傳統線下教學的方式,這些都促進了大數據對于教育行業培養人才的模式創新,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也在其中。
(1)課程設置。針對大數據的現狀,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應該做出一定的改變,應當增加一些數據搜索、整理分析相關的課程,系統的學習一下與會計學專業有關系的大數據知識,增加會計學專業與大數據的聯系,為以后可能會接觸和使用大數據做準備。例如在學習《管理統計學》相關內容的時候,就應該多與大數據相關聯,鼓勵學生進行一些相關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除了增加一些大數據相關的課程之外,也可以通過引進和建設大數據信息庫,與學校內的圖書館合作,完善圖書館內的數據信息,這樣系統的建設數據庫可以統一一個有序的途徑對數據進行搜集,保證數據有地點可以儲存。現在數據信息十分的多,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數據信息要產生,這種系統數據庫的建設有助于快速及時、準確、全方位的捕捉數據信息,為數據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礎。
舉個例子來說,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考慮到大數據會有價值密度低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學校可以選擇設置一些分析數據庫的課程,以免學生們在步入社會,工作中需要在眾多數據信息中能夠順利提取到有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學校課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2)師資建設。在創新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師資力量是很重要的,好的師資團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所獲得的數據庫知識是真實有效的。加強師資團隊的方面有很多,考慮到大數據是新型的一個概念,可能很多教師之前沒有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那么學校可以通過增加會計學專業相關數據庫的師資培養經費,讓現有的教師得到學習和提高。高經費可以通過學校和一些有經驗的數據庫團隊合作而獲得,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同時努力將人才培養目標往實踐型人才靠近。在與企業合作時可以讓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數據時代社會對于會計學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樣的,通過課程培訓,更有利于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朝實踐型教育方式邁進,提高教師的前瞻性。
學校還應該積極招納一些新鮮的血液,尋找了解和學習過大數據的專業人才,將一些積極向上的教師送去更高的平臺學習,比如說送去國外留學,以提高學校教育的競爭力和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同時可以讓會計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與其他專業的人進行交流,實現跨專業的學習進步,如此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對數據庫信息進行處理。
具體的方法可以有建立聯合學習基地,讓教師牽頭,帶領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們了解學習大數據,對大數據中比較有前瞻性的信息進行搜集、整理,之后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分析數據,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提前使用大數據時代。在聯合學習基地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成果,這些對于學生來說是將來面向社會求職的一份簡歷,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份寶貴的教學經歷,可謂是一舉兩得。
(3)實踐性教學。大數據時代下進行會計專業教學時,不能只針對一些理論性知識進行教授,還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前人們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轉變,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將理論知識內化轉化成自身的實踐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學校應該注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設置比例。通過實踐課的學習,學生的理論知識會更加扎實,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思維,能夠真正將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上。大數據時代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各種計算機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所以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軟件運用能力,對每一個操作系統進行熟悉。例如在學習《會計電算化》相關內容的時候,就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舉辦比賽的形式,來對學生會計綜合能力進行檢驗。
處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對于高校、教師、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在這個大背景下進行創新,不管是校方還是學生都應該正面迎接挑戰,突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將大數據的發展潮流融入教學當中,用創新的模式來促進會計學專業人才向著實用型人才方向發展,了解到大數據對于會計學專業的影響,學會將大數據與會計學專業知識相融合,并且將其應用于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