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霽
(中國農業銀行審計局廣州分局)
在銀行信貸審計實務當中,經常要識別客戶與銀行簽訂的合同文本是否規范,客戶提供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完整,客戶簽名蓋章是否符合相關管理規定,這些問題都涉及到對客戶簽名印章真偽的識別問題。識別簽名印章真偽關系到客戶面簽行為,銀行信貸業務面簽行為規定由來已久,但信貸客戶面簽行為是近些年銀行業倡導合規文化以后才真正受到重視的。信貸客戶面簽行為關系到締約行為的真實性及有效性,是銀行信貸資產安全的防護線,現代商業銀行應該在制度體系上建立面簽制度。
所謂信貸客戶面簽是指借款人(連同共同還款人或擔保人)攜帶合法有效證件原件、手章及貸款所需費用,到貸款銀行交納貸款所需費用并進行面談及在借據和合同上當面簽字或者蓋章的行為。
面簽行為包括下列四種要素:(一) 行為主體:從事借貸行為的雙方,一方是商業銀行,個人貸款的另一方是自然人本人;公司類貸款,由法定代表人或公司授權代理人而為之。(二)行為主觀表現:故意。借貸雙方都有明知而為之的故意。過失不構成。違反雙方真實意思的欺詐和脅迫情況下進行的面簽都是可撤銷的。(三)行為客觀表現:當事人本人雙方在同一套書面合同文書上簽字/蓋章/按手印的行為。具體表現為,自然人簽署由公安機關簽發的有效證件上記載的姓名,或者按手印,法人則蓋當前有效的公司名章或公司預留印鑒的合同專用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簽字。(四)行為后果:面簽行為完成,雙方借貸關系成立并生效。援引《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面簽行為具備了上述四個要件才構成,缺少一個要件面簽行為都不成立。
以往銀行在經營當中除了存款業務之外沒有特別重視客戶簽字蓋章導致銀行利益受損的案件比較多,近幾年隨著合規文化的重視,銀行嚴防客戶冒名貸款,開始加強對客戶簽字蓋章的管理,并將具體操作規定寫進了相關業務規章制度當中。銀行防范信貸客戶虛假簽字蓋章的制度規定有如下規定:一是詳細規定客戶及擔保人簽字蓋章的具體要求。規定了對自然人不能以個人名章代替簽名。無法簽名的,可以當面摁手印。簽名或摁手印不能當面進行的,可以采用公證方式。不得錯用、串用或借用印章,不得使用未生效或已經廢止的印章,不得預先在空白紙張或合同上蓋章。二是規定了合同文本簽字蓋章的具體審核要點。要求審核客戶簽章是否完整、清晰,合同多頁的是否加蓋騎縫章。填制和起草合同也要求打印或使用鋼筆、簽字筆(藍黑或碳素墨水)書寫;如有內容變動,應當由各方簽章認可,不得單方涂改。三是辦理業務落實“三親見”原則。履行雙人實地調查,實行“三親見”,即親見客戶本人、親見客戶簽名、親見客戶身份證原件。
國家法律也確認了簽字蓋章的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適應現代電商業興起的需求,2019年國家頒布了電子簽名法,該法規定了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一項締約行為有效的具備兩個關鍵條件,一是意思表示真實,受欺詐和脅迫的意思表示都不是真實意思表示,法律規定可以撤銷;二是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面簽行為關系到當事人締約的真實性和所締約合同的有效性,虛假簽名給整個締約行為造成難以彌補的法律后果。以案例為例。
案例一:某筆銀行貸款以抵押人張三、李四、王五(王五為李四丈夫)三人共有的房產作抵押擔保,抵押房產由張三享有3/4的份額,李四享有1/4的份額,貸款發放后辦理了抵押登記,抵押權人是貸款銀行。貸款轉為不良以后,貸款行提起訴訟,抵押人張三、李四對抵押合同及債務催收通知書上的簽名真實性提出異議,經司法鑒定張三、李四的筆跡和指紋均不真實,一審判決以三抵押人中兩位抵押人簽名虛假,其中王五在抵押合同上簽名真實,但在催收通知書上簽名無法確認真實,法院以抵押合同至訴訟之日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為由,判決貸款行對抵押房產不享有抵押權。
案例二:郭某在2012年向銀行申請住房按揭貸款,銀行發放貸款后,借款人每月正常供款。但貸款發放兩年后,貸款行收到借款人郭某起訴貸款行的訴訟通知書。訴訟理由是借款人郭某聲稱銀行向其發放貸款時,其本人還在監獄服刑,貸款由其情人廖某拿著他本人的身份證到銀行申請貸款,貸款簽名是廖某簽名,非郭某本人簽名。法院判決銀行敗訴,借款人郭某不承擔還款責任。貸款銀行敗訴后,欲對貸款真正使用者廖某提起訴訟,但因廖某下落不明,而貸款行之前未收集有關廖某的任何身份材料,故對真正用款人廖某訴訟無法開展。
上述兩個案件均是發生在銀行業合規文化重視之前,銀行遭受損失的關鍵點都是未落實面簽制度。防范客戶虛假簽字蓋章的需要一些注意事項:①自然人簽署合同文本,簽字與按手印并行。牽涉到自然人簽署合同文本的,除簽字外,另外讓其按手指印。因人的字體會隨著心情還有年齡的變化筆畫會發生變化,但指紋卻是伴隨人一生,變化較小。②要求自然人、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委托人在銀行所有文件上簽署字體一致的姓名。草書就都要求簽署草書,簽署端正一筆一劃的字體的,則要求所有文件上都要求簽署一筆一劃的姓名。對外國人的簽名要求也是如此。司法鑒定實踐當中,對于自然人的簽名因為其簽署文件的字體不同而被鑒定機構認定不屬于真實簽名的案例較為常見。③當事人的名稱應當與其有效身份證件、營業執照或事業法人登記證書等主體資格證明文件相一致。根據我國戶籍及身份證件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效身份證件是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外籍居民有效身份證件是護照,中國港澳臺同胞有效證件是中國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中國臺灣)回鄉證。
銀行關于客戶面簽的規定比較集中體現在存款與信貸業務當中,在其他新興業務比如理財投資銀行業務沒有相關類似規定。建議將客戶面簽制度作為專門制度落實在銀行各項業務當中,在業務合同及其他書面文件的簽訂實行客戶面簽,嚴格審查客戶身份證件和印章真實性,堅決杜絕捎帶簽署、事后簽署等非面簽行為。
對銀行內部審計來講,對訴訟之前的正常貸款或者不良貸款,是否真正落實面簽,在審計實務當中較難辨認。善意客戶人未配合銀行做好面簽可以要求補充簽名,但對惡意或者最初善意最后轉為惡意的客戶來說,則是銀行在明,客戶在暗處,虛假簽名的確認則只會發生在訴訟維權筆跡鑒定環節當中。維權之前,客戶不會暴露其簽名虛假,如果銀行相關業務經辦人發生變更,則后續經辦人對此類虛假簽名的具體情況一無所知。下面是識別借款人或者擔保人簽名或印章是否真實的較為簡單和操作性的方法,具體審計實踐當中仍需要結合其他一些證據疑點來進行整體識別。
(1)肉眼識別簽名是否真實,印章是否有效。用肉眼去識別客戶在銀行現存信貸業務檔案中的多處簽名是否筆畫一致、筆畫走向相似。如審計發現不相似的,或者反差較大的,則審計需要找借款人或者擔保人面談,確認其簽名是否真實。企業印章嚴防“蘿卜章”,部門印章代替公司公章、都不符合印章管理規定。
(2)從印章著手辨識政府公文的真偽。貸款詐騙經常與偽造虛假材料相關聯,政府公文上的印章和日期的簽署需參照其他同一政府機構出具的批文,另外,政府印章不允許印章上的字印粗細和顏色深淺不一,印章需壓住發文日期。如果這些條件不符合的,則這些印章所依附的訴訟文書或者政府公文有可能是偽造。
(3)收集借款人、擔保人其他債務關聯人有效身份證件并識別真偽。銀行辦理業務需要收集有效身份證件、營業執照或事業法人登記證書等主體資格證明文件,貸款追加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配偶未追加擔保人的,同樣需收集保存其身份證件資料。
缺章少印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單純合規問題。但是如果借款或者擔保合同或者與訴訟時效有關的其他文件比如還款計劃、催收通知書上的缺章少印、虛假簽名則不可小覷,因為這是關系到銀行實體權利是是否存在和訴訟權利是否存續的關鍵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