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翠翠
企業對于我國經濟建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為了適應時代發展,企業只有通過不斷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實現穩經營、促發展的目標。為此,本文就企業內控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了探討。
內控管理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采用合理手段來開展必要的管理,從而助推企業健康發展。內部控制的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只有提高認識,明確管理目標,梳理管理流程,提供管理保障,方能開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
(1)內控環境不佳。內控環境是內控管理的先決條件,環境好壞直接關系內控管理工作能否做到位。然而現階段很多企業沒有創設良好的內控環境,主要表現有:管理者對于內控管理不夠重視,未按照內控制度來開展管理,董事會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等。(2)風險管理缺失。風險管理可幫助企業降低生產經營風險,從而確保企業穩步發展。然而現階段很多企業管理者缺少風險管理的意識,也沒有設置風險管理部門。企業決策制定依據是管理者的自身經驗,顯然這樣做是不科學的。(3)內控活動把控不嚴。企業經營活動應緊抓國家政策,雖然很多企業認識到這一點,但是各項工作并未作出調整,使得發展戰略偏離正確軌道。正是由于企業前瞻性不足,使得內控活動缺乏合理性、科學性,導致預算管理、投融資管理效率偏低。(4)信息溝通不順暢。內控管理中開展信息溝通是很有必要的,溝通順暢,可保障信息被充分利用,從而及時作出調整。然而現階段企業溝通渠道比較少,員工不愿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員工對于企業決策的理解度不足。(5)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機制是內控管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監督到位,管理工作才可有序開展。然而現階段很多企業缺少必要的監督工作,并未安排負責監督工作崗位,監督工作的依據不充分,監督活動無法順利開展。
(1)改善內控環境。改善內控環境是當前企業需要完成的工作,需用從多方面來改善。首先,加深企業管理者的理解,讓其重視內控管理工作。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相關培訓,加深企業管理者對內控管理工作的理解。企業鼓勵管理人員開展自我學習,對表現優異者進行獎勵。其次,樹立內控制度的權威性。企業要求所有員工照章辦事,不得徇私舞弊。最后,優化董事會架構,讓其更為客觀公正,從而發揮其監督指導作用。(2)構建風險管理體系。構建風險管理體系有助于企業降低風險,從而保障企業的效益。該體系包含三方面內容:首先,設置風險管理部門,并明確部門職責。其次,規范管理流程。風險管理的第一項是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要想將企業的風險都識別出來,需要融合多種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可以將普遍存在的風險挖掘出來。通過與員工進行交談,可以進一步挖掘風險。通過分析法,可以深層次挖掘隱藏風險。根據風險影響力來劃分風險等級,從而為工作提供指導。風險處理需要根據評估結果來執行,從重到輕逐一進行處理。最后,完善獎懲機制。獎懲機制的建立有助于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對表現優秀的人員進行獎勵,從而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3)嚴格把控內控活動。企業要想將內控活動回歸正軌,需要對國家政策進行解讀,對各項活動作出調整。調整工作需要各部門的參與,共同制定科學的發展目標。將發展目標融入到各項管理工作中,使得預算更為合理,投融資更加科學,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穩步開展。(4)完善信息溝通機制。企業在完善溝通機制的時候需要全面考慮,確保每一環節不出紕漏。首先,企業應當明確每個部門、每個員工的職責,讓他們了解內控管理的相關細節。其次,搭建多渠道的溝通方式。企業員工可以通過面談、郵件、聊天工具、信件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企業管理的一些看法。再次,建立信息處理機制。當員工向企業提出建議的時候,應有專人負責對建議進行分門別類,將匯總信息上交給部門經理,再由部門經理篩選后交給企業管理者,由企業管理者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反饋下去。最后,建立獎懲制度。為了確保信息溝通的通暢,需要企業建立一套科學的獎懲機制,提出對企業有幫助的意見,需要給予獎勵。對于阻礙溝通順暢,影響企業經營的行為應當給予懲罰。(5)健全監督機制。監督體系的構建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必須完成的任務,這是確保企業內控管理工作穩步開展的先決條件。首先,設立監督機構,這是構建監督體系的基礎。其次,健全有關制度。制度是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也是工作開展的標準。對于內控管理工作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監督人員可以依照有關制定對其進行處罰,從而確保管理工作更為規范。最后,開展必要的監督活動。內部監督應由多部門共同完成,確保監督的公正性。外部監督是企業聘請第三方公司對企業進行監督,可有效避免人情世故,從而確保監督的客觀性。
內控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打造科學的內控管理體系,企業需要營造管理氛圍、培養風險意識、嚴控各類活動,保持溝通暢通,從而增強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