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佐珍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財政局)
從2015年2月至今,江西省大余縣累計受理51家企業138筆94709萬元續貸申請,實際為47家企業提供102筆續貸資金56347萬元,較好地取得了讓企業“以時間換空間”的效果。目前除1家企業1筆540萬元的縣轉貸資金未及時歸還,其余企業已及時歸還了縣轉貸資金。
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該縣綜合利用中小企業轉貸專項資金、“財復貸”、“小微信貸通”、“創業信貸通”、“助保貸”等新老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助力全縣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實現新增貸款312筆計1.84億元,展期續貸44筆計2.38億元,其中無還本續貸29筆計2.03億元,中小企業轉貸資金續貸14筆計3000萬元。如大余章源生態旅游有限公司經營丫山4A景區和數家賓館酒店,主營業務門票收入、餐飲住宿受疫情影響,2個多月現金流入幾乎為零,公司疫情期間又有數筆總額為1400萬元的到期貸款,導致公司運營雪上加霜。在貸款銀行、工投公司、財政等部門合力支持下,通過中小企業轉貸資金、財復貸等金融組合支持,幫助公司實現續貸順利渡過難關。這些政策有力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社會實現恢復發展。
實踐證明,轉貸資金既維護了企業誠信記錄,穩定了企業生產經營,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同時也有助于防范金融機構壞賬風險,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為促進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作出了貢獻。
(1)明確資金使用原則,規范支持范圍。該項轉貸資金是專項用于企業無法籌集“還舊續貸”資金而設立的,實行“總額控制、部門審核、按時收回”,遵循專款專用原則,不得挪作他用。支持重點是近三年每年納稅額50萬元以上、就業人數50人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以及其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支持類企業。對一些稅收貢獻大或關聯強、影響大的企業,特別是疫情發生后,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時受困的企業,實行“一事一議”,由縣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討論研究后報縣委、縣政府決定。企業的貸款利息及罰息等,不屬于轉貸資金借用范疇,由企業自行解決,不通過轉貸資金管理辦理。
(2)引導企業積極自籌,政府有償幫扶。申請轉貸資金的企業,應首先積極自籌資金還貸。明確申請金額200萬元以下的,自籌金額為20%;申請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自籌金額為15%,不足部分再由政府轉貸金補足。借用轉貸資金10日以內的,按1%收取手續費不收取利息;1-30日內按2%收取手續費,且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收取利息;30日以上按3%收取手續費,且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收取利息。手續費先按承諾期限在申請時收取,利息費用按實際借用天數計算收取。借款人超過承諾期限不歸還轉貸資金的,視同挪用財政資金,除收取手續費、利息外,按拖欠金額按日加收3%的罰息,列入黑名單,取消其今后1-3年內借用轉貸資金資格,并通過法律手段予以清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完善貸款審核程序,避免資金他用。各申請企業按管理辦法規定,向縣工投公司提出申請后,由工投公司核實企業自籌資金、上交互助基金及周轉金賬戶余額情況,提出是否送交牽頭單位會審的意見,并由縣分管領導召集各部門討論確定后,再由縣金融工作局及時組織各部門進行審查核實和風險考察。
(4)嚴格辦理轉貸手續,防范資金風險。嚴格審查第三方資格,企業辦理轉賬前,應向工投公司提供各環節轉賬賬號,工投公司轉賬前應審核各賬號是否有被凍結、關注等情況。為避免轉貸資金在企業、銀行滯留或被凍結等,要求具體辦理轉貸資金單位(工投公司、申請企業及銀行),在轉賬前辦好所有轉貸歸還環節轉賬手續(即先開好各環節轉賬支票),承辦銀行明確各環節責任人,并由三方人員到銀行現場同時轉賬,實行無縫對接,避免出現差錯。
(1)政策約束,難以做到封閉運行。目前,銀行機構在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時,是按銀監會《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的受托支付方式,對貸款資金的支付進行管理與控制。企業借用轉貸資金進行續貸后,續貸資金須轉入第三方賬戶后才能轉入轉貸資金主管部門銀行賬戶,造成企業有拖欠、挪用續貸資金和第三方賬戶被法院凍結風險。
(2)規模偏小,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目前,縣域實體經濟普遍困難,企業周轉資金嚴重緊缺,需要轉貸資金償還銀行到期貸款,申報續貸的中小企業偏多,因此小規模的轉貸資金,對有需求的大量企業,顯得僧多粥少,受眾面不廣,特別是在轉貸資金使用高峰期,資金規模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3)流程過長,資金使用效率低。企業申請轉貸資金、須在銀行貸款到期前15個工作日向縣工投公司、承貸銀行提出申請,還須經過相關部門會審會簽、政府會議研究批復,特別是銀行層層向上報批,審批時間長,有的甚至超過2個月;且企業續貸提供的抵押物須到不動產登記中心更換、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整個工作過程時間較長。轉貸資金周轉慢而影響了更多企業有效享用。
(4)信息不對稱,政府轉貸資金風險大。有的銀行考慮自身風險多,沒有承擔起轉貸承諾,甚至有刻意不告知政府企業的實際問題,待轉貸后卻因上層審批不過關,而把問題推給了政府協調,造成難以續貸歸還專項資金。
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形勢下,各地中小企業面臨新的挑戰,生產經營一度停滯、外貿出口嚴重受阻,企業正常還貸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不少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如何進一步創新利用好中小企業轉貸資金,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做大做強,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優選企業,合理規避續貸風險。要選擇符合國家產業和信貸政策、市場前景較好、正常生產經營的中小企業,在辦理“還舊借新”貸款業務發生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的,或發生突發應急情況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受疫情影響暫時受困的企業。重點是支持規模以上或具有高成長性的工業企業、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餐飲、文化旅游第三產業的續貸周轉。支持企業信貸融資、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培植一批骨干財源型、持續發展型、科技成長型企業,實現重點企業在經濟轉型期的穩健、持續、快速發展。
(2)創新模式,確保轉貸資金安全。鼓勵各銀行對信用良好、生產經營正常、財務狀況優良的企業,采取無還本續貸,減輕企業借用轉貸資金的壓力。為此,需要銀行加強對企業稅務、企業征信的實時掌握,方便作出正確高效的判斷。對確實需要轉貸資金的企業,建議銀監部門允許企業借用轉貸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后的續貸資金,可直接轉入轉貸資金主管部門指定的銀行賬戶,不需第三方受托支付,減少轉賬環節,控制轉貸資金出現企業拖欠、挪用或轉入賬戶被凍結的風險。
(3)整合資源,擴大轉貸資金規模。目前,轉貸資金主要由縣政府財政籌集,因財力有限,續貸資金規模小,且最高額度規定為3000萬元以下,難以較好滿足企業續貸需求。為此,要通過擴大轉貸資金規模,以提高可利用額度。建議一是鼓勵、引導社會民間資金、企業投資中小微企業轉貸資金運作管理,二是設立政府投資基金,引導銀行、財團投資轉貸資金。這樣既可擴大轉貸資金規模,同時也引導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合理投資;實現逐步提高額度,滿足企業續貸周轉要求。
(4)加強溝通,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相關部門、承貸銀行應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及時、全面掌握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及續貸資金到位情況,在企業提出續貸申請后,承貸銀行及時向上級主管銀行匯報、確認可續貸后,進一步簡化企業申請資料。另一方面,對企業續貸的抵押物,相關部門在更換、辦理新的《不動產權證書》時開辟“綠色通道”,實行數據聯網,讓“電子數據跑一趟,企業不跑第二趟”,方便承貸銀行對企業續貸抵押物進行抵押登記。
(5)管控分級,合理分擔部門風險。建立合作銀行風險管控分級管理制度,將合作銀行分為A、B、C三個等級。通過風險防控分級管理,促使合作銀行以更加嚴格的標準做好貸前調查。根據“誰推薦、誰管控、誰負責”的原則,強化銀行把控貸款風險責任。銀行負責推薦使用轉貸資金的企業,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放款,監督企業及時歸還轉貸資金。否則,銀行要承擔代償責任,代為償還轉貸本金和滯納金。管理規范、風險防控好的合作銀行足額優先使用,流程不完善、出現逾期風險的合作銀行則限制使用,從而有效調動合作銀行共同維護資金安全的積極性。明確約定工投公司提供資金、企業歸還資金、銀行續貸的權利責任義務。資金的發放和歸還實行“雙同步”操作,即工投公司匯入轉貸資金與企業歸還銀行貸款同步操作,銀行續貸資金發放與企業歸還轉貸資金同步操作,確保資金安全。
(6)減費增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減輕企業負擔,可在現行有償使用和低費率制度的基礎上,對誠信優質企業在二次以上使用、疫情影響受困企業,再適當降低使用費率,甚至不收費。同時,根據江西省政府關于印發《政府中小微企業轉貸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由托管機構(縣工投公司)自主開展調查,對企業是否符合縣轉貸資金的使用條件進行審核。在此基礎上創新簡化審批程序,實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由串聯審核改為并聯審核,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