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芳
【摘要】在傳統教學條件下,互動式教學開展受到許多條件限制,其教學效果無法得到充分體現,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優化互動式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從“借力信息技術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全員參與互動”“借力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互動”“借力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學習,促成學生個性化參與互動”“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互動式教學注意的問題”四個方面闡述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互動式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信息技術;全面參與;主動參與;個性化參與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教學帶來了許多便利,對信息技術與學牙書果程整合的研究,為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新的思路,基于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環境如何更好開展互動式教學,使課堂教學有效性進一步提升,我縣初中生物教師開展了有關這方面教學實驗研究,下面談談有關思考與做法:
一、借力信息技術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全員參與互動
開展互動式教學,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倡導學生全員參與課堂互動,這就要求課堂需要建構一個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平等民主課堂環境意味著每個學生的參與機會是均等的,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下保證每個學生都敢于參與課堂互動,樂于參與課堂互動。
(一)借力信息技術,創造均等的提問機會與展示機會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大都由教師指定某個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會提問一些踴躍發言的學生,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思維不夠敏捷的學生就會慢慢地淡出課堂互動,變成旁觀者,也會造成教師偏愛某些學生的錯覺,不利于構建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利用“班級優化軟件”可以使提問做到隨機,學生作品展示也應用“班級優化軟件”進行隨機抽取,避免人為因素,這就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有均等機會參與課堂互動。
(二)借力信息技術,設計輕松、活潑課堂活動
輕松、活波的課堂活動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使不同層次學生樂參與。“希沃白板5"自帶有許多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其創設豐富的課堂學習活動,比如設計概念間配對、找錯、構建概念圖等游戲,利用游戲組織小組競賽,并配合“班級優化”軟件進行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等方式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不僅有利于互動式課堂教學開展,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和生生之間的關系。
二、借力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互動
互動式課堂,學生參與度決定了課堂互動的效果。而學生參與度是由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決定的,課堂上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教學情境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給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讓學生集中精力,思維進入活躍的狀態。
(一)利用視頻創設問題情境,激趣激疑引起互動
比如“鳥”這節課,教師在上課一開始利用白板并應用對比法展示幾種飛翔的鳥類和一種叫“幾維鳥”的圖片,提出問題:這些鳥都會飛嗎?然后播放“幾維鳥”學飛翔的視頻,該視頻生動有趣,很快地集中了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開啟學生想象力,然后教師再借勢提出問題“幾維鳥為什么不會飛呢?”在生動的視頻啟發下,學生思維處在非常興奮狀態,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積極展開討論、交流,互動式學習水到渠成。
(二)利用新聞視頻拉近知識與生活距離,激思激疑引發互動
在教學“激素的調節”時,教師播放《某城市小女孩性早熟》新聞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什么是性早熟及其原因產生好奇,并了解到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是緊密聯系的,激發了學習興趣,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出“激素”“性腺”“內分泌腺”等概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評價等方式開展互動式教學。
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比傳統的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在渲染氣氛,在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啟發思維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
三、借力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學習,促成學生個性化參與互動
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融合,能使課堂有限時間得到高效的利用,并且可以使課堂學習與課外自主學習有機結合,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學習或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能使學生個性化地參與互動式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一)借力信息技術,使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與課內學習相銜接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雨課堂”等軟件給學生推送課前學習任務,“雨課堂”會對全班學生的完成作業情況進行評價匯總,教師可由此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及時診斷學情,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和問題設計。此外課前探究活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過程拍成視頻,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播放學生探究過程的視頻,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改錯,也可針對學生存在問題進行提問,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互動式學習。
(二)借力信息技術,保證學生課內自主學習時間
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備課,可以科學高效地利用課堂的時間,以保證學生在課內有較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教師在備課時可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強大的備課功能,如“蒙塵”“遮蓋”“拖拽”“板中板”“放大”“恢復”“思維導圖”“切換”等,安排好課堂教學過程各個程序的銜接,使課堂顯得緊湊,能避免一些“操作”上的時間浪費。一些較復雜的課堂演示實驗如果操作失敗不僅影響教學效果,還會浪費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例如“流動的組織——血液”這一節“血液分層實驗”,花費時間較多,一般不放在課堂演示,因此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供便利,在做此類演示實驗時可以在課前先拍成視頻再在課內播放,此外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視頻播放器具備的“任意設定視頻播放的起點和終點”的功能,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選擇性播放演示實驗中的重要步驟,可以節約播放視頻的時間,使課堂時間得到高效利用。
四、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互動式教學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認真備課,精心篩選課件內容
互動式教學的精髓在于“雙向互動”過程中的促思促學,這就要求課堂要留有較多的時間給師生、生生之間質疑、討論。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嚴格篩選課件內容,課件內容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富有思考性的資料和可以幫助學生開啟思維的視頻等內容,多媒體課件內容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
(二)認真研究教材,慎重取舍傳統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板畫、動物標本使用、直觀教具(眼球、心臟等模型)、實驗操作、板書等,在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板畫,在教學“開花與結果”這節內容時,教師如果利用板畫,邊畫邊講解可以帶動學生的思維,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用視頻播放教學,其效果就不如板畫,原因是速度較快,并不能長時間保留在黑板上。此外,直觀教具和學生實驗操作在教學中也有其特有教學功能,都不能隨意用多媒體技術取代。總之,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情對傳統教學手段取精華去糟粕。
總之,信息技術支撐開展互動式教學,在調動學生全員參與、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以及促進個性化參與方面都有新突破,但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它的利與弊,要使互動式課堂教學最優化,還需要發揮我們的智慧,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使用方面做出合理取舍。
【參考文獻】
[1]金光.新課程下現代教育技術與生物學教學整合的實踐[J].中學生物學,2008,2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