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蘭
那天天氣格外熱,明晃晃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校園里雄糾糾的香樟樹也變得垂頭喪氣。我就是在這樣的季節里認識了小宇。
第一眼看到小宇,我就暗暗驚訝:這么熱的天氣,他居然還穿著長袖長褲,不僅頭發亂蓬蓬、小臉蒼白,而且個子又瘦又小,其他同學整整高過他一個腦袋。走近,他身上還不時地冒出一股酸臭味。隨著慢慢對他的了解,我發現遠不止這些“表面問題”,他的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同樣十分令人堪憂。學前知識幾乎為零,學習習慣沒有得到任何培養。通過家校聯系,我了解到:原來小宇年幼時父母就離異,小宇判給父親,因為父親心中有恨,所以父親從不讓母親見小宇。父親坐過牢,再婚后育一女兒,對小宇無論是情感還是經濟上,從不過問,小宇只好從小就跟著奶奶,他是個極度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孩子。由于小宇對學習沒有興趣,多次不交作業。終于,在一個刮著凜冽的北風的冬日,我內心積攢下來的怒火終于爆發了,我沖他嚷道:“去,去打電話,馬上讓你爸爸來辦公室……”他沒有辯解,也沒有反抗,反而面帶笑容,高高興興地去打電話了。這種態度讓我大受挫折。不久,他打電話回來大聲地對我說:“老師,我爸爸說他馬上就來。”我忍不住問他,為什么這么高興?他怯怯地說,他已經有一年多沒見到爸爸了。眼底滿含憂傷。我的火突然就降下來了。
他的父親來后,我把小宇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行為習慣一一道來。同時向他父親闡明了隔代教育的缺點以及孩子在父母身邊長成的優點。特別向他描述了小宇今天期盼他到來的情況。最終,小宇的父親表示想辦法說服現任妻子帶小宇回家。送走他,我心里一陣輕松。我對自己說: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讓小宇回到了父親的身邊。這也許會改變他的一生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小宇搬回父親家后,習慣和學習依舊沒有一點進步,家庭作業還是完成得一塌糊涂,無論對錯,他的父親從不檢查,總是簽字了事。然而,從小宇的習作中我發現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在小宇的習作《我最不喜歡的人》里,這樣寫道:“我最不喜歡的人是我的老爸。因為只要考下了九十分回家就是下跪還有打。我還記得有幾次妹(繼母的女兒)不聽話就來打我。還有一次拿桿子來打我,桿子都打斷了。他在打電腦,我去問他作業結果被打了,他也不檢查,看一下就簽字。天天都是這樣子,有時候晚上九點才弄晚飯。他們從來不帶我出去玩,把我一個人留在家里,從來不給我買吃的回來,他們回來時我已經餓得走不動了。我的生活一點都不好……”
另一篇《我最喜歡的人》中:“家里最喜歡我的人就是奶-k3,不管什么,只要我喜歡她都給我買,奶奶對我很好,一旦我俄了,她就會馬上給我弄吃的。我想吃什么奶奶就給我做什么。還給我弄我最喜歡吃的番茄炒雞蛋。她還會主動問我要交生活費了沒有。老師叫我買文具,奶奶馬上就買回來了。我病了奶奶還會給我買藥。放假時奶奶會帶我去運動。我們還檢空瓶子賣錢。雖然很累但是很好玩。可是,我到爸那邊去住了,只能放假的時候到奶奶那邊耍。馬上就要六一兒童節了,哈哈,又可以見到奶奶了……”
讀過這兩篇習作后,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在奶奶身邊,小宇雖然學習不好,但至少是快樂的。在爸爸身邊,他得到了些什么呢?可是,我又在思考,奶奶年紀大了,小宇終將是要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的。我應該幫助他盡快適應和爸爸在一起的生活。迎接他生命中的陽光和風雨。我打算和小宇的爸爸好好交流一下。我找到了小宇的爸爸,將他請到活動室單獨談話。給他看了小宇的習作,和他交流了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家庭的變故讓眼前的這位父親身兼數職,顧此失彼,性格暴躁;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讓他失去耐心和慈愛,但他必須面對孩子筆下的自己,必須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幾天過去,我慢慢發現,小宇家庭作業完成得好多了,學習成績也在慢慢進步,蒼白的臉上有了紅潤,笑容漸漸多了。一天他悄悄地走近我的身邊,我正在批改作業,他告訴我說,他過了一個最快樂的周末,爸爸開車載著他和妹妹去了游樂場,帶他玩了宇宙飛船,太空飛椅,穿越時空,他還牽著爸爸的手勇敢地去闖了鬼屋。我問他怕不怕,他驕傲地說:“和爸爸在一起,一點兒也不怕,我們牽著妹妹的手,妹妹怕。我們一大家人還去爬了鳳凰山,山真高,好累。”我抬頭望望他,一縷陽光正好照在他的臉上,那臉紅撲撲的,真像一個沐浴著陽光的紅蘋果。他邊說邊比劃,情不自禁地咧開嘴笑了,那笑容真燦爛。我看得有些呆了,多純真的孩子啊!作為家長和師者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和愛呢?
如果說學生是種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教師就是園丁。“家校共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努力,如果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緊密結合,勢必能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找準方向,勇往直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愿意做聯結家校共育的橋梁,我愿意牽著小宇的手,一起去尋找愛的土壤,一起去接受陽光的淋浴,一起去迎接屬于小宇的燦爛明天。我期待著小宇在家校共育的合力中看到生命中的藍天。我祝福著這個在逆境中成長的孩子能早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生活的甜蜜,一路向暖,靜候花開。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莫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