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燁
【摘要】為提升幼兒核心素養,班本課程、園本課程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亮點。由此引發的教育理念的變化最為明顯,希望家長更多參與幼兒園課程。筆者分析家長對幼兒園“回家作業”的矛盾心理,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作業;解決辦法
“回家作業”作為班本課程的動態延續,教師的本意與家長反饋存在沖突的可能性。通過分析家長的矛盾及根據教育實際提出的解決辦法,教師可破解問題,使“回家作業”為幼兒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一、家長的矛盾點
(一)時間
這個時間包含家長的空余時間及完成作業量的總時間。機關事業單位的家長加班不在少數。如果完成回家作業需要大量時間,而家長剛好不擅長繪畫、手工等加之加班晚歸,那么就延長了協助幼兒完成作業的時間。因此,此類家長就不得不選擇,不顧作業質量與意圖由幼兒或自己隨意完成。
(二)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及教育理念存在差異
部分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在教師布置回家作業后,并未認真看關于課程的解釋和作業的有效性說明,只關注交什么樣的作業,直接把孩子的作業任務看成自己的任務,認為教師是給家長布置作業。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不該留這樣的作業,孩子這么小,什么都不會”。這兩種類型的家長態度消極,因此孩子帶回的作業質量也較低。
(三)家長認為幼兒的實際參與程度低
某一些作業的布置也存在問題。不管幼兒的個體差異,完成作業其變成家長的任務,幼兒是否參與,對作業的完成影響不大。或在后續的課程跟進中,家長不能實時看到幼兒的參與,便認為此類任務對幼兒益處不大又給自己造成壓力。
(四)部分家長非常重視結果或覺得作業過程與結果回饋不成正比
在部分家長眼里,有些不能展示的回家作業,就不太重要。對于作業的呈現方式,教師的考慮也欠妥。例如一些作業會包涵展示任務,家長帶孩子花時間逛家鄉之后好不容易做出“家鄉特產”的展板,結果沒被投票選中。不管這個投票是否由孩子全權操作,家長都會覺得寒心,認為真實的帶領孩子體驗后卻沒有得到肯定,下次類似的作業就可能會往美觀性考慮而不會真正花力氣帶孩子去體驗。
二、破解問題的關鍵
既然“回家作業”引起爭議,那么布置作業的教師和完成作業的家長都需要靜心反思。
教師要理清思路,我們希望孩子留下的學習痕跡,是幼兒自身學習成長的路徑,這是一個重視體驗的過程。不應過分強調幼兒學習的程度與結果,而是倡導幼兒體驗、主導這個過程由家長參與提高互動,這才是以幼兒為主體的課程真諦。
家長要整體性地看待幼兒園的三年教育。家長高質量的互動與陪伴,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課程教育,能帶給孩子更多的生活經驗。而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學到各領域的本領,都可以在生活經驗中反復得到重現與運用。這樣三年的陪伴時間,培養出的學習品質,能讓孩子到小學乃至未來受益。
三、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教師要關注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能力,回家作業盡量以幼兒為主體,不布置與課程相關但有效體驗少,很難獨立完成的任務。教師的回家作業要以幼兒為主體,增加他們學習生活體驗為主,家長只是參與監督工作。隨著幼兒的能力增強,家長可以從任務的階段性、遞進性明顯的看到幼兒各方面的成長、看到幼兒漸漸提高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家長看到成效,便會認可作業的可行性,才會自發主動的參與到回家作業的監督互動中。
教師要注意布置回家作業的任務量、時間間隔、上交時間以及作業的呈現方式。任務量是指有效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在配合課程的同時,思考作業的完成方式,避免求新意但非常花費時間、實際效用不大的方式。時間間隔指兩次作業量之間的間隔。在幼兒小班的時候,布置作業的間隔應該拉長,在幼兒升入大班后,可為了幼小銜接、適當縮短作業布置間隔。在幾次作業完成的結果上交之后,對于時間間隔也可以適當調整。上交時間和作業呈現方式是一個同時考驗教師和家長的難題。教師不能規定過短的上交時間,某些家長可能會來不及配合;而時間一長,家長又容易忘記。因此,一般的回家作業,教師留出3-5天供幼兒回家完成,家長只要能抽出1-2天,就可以保證作業質量。時間截止后,將幼兒的作業及時進行分享展示,鼓勵按時完成作業的幼兒,感謝家長的悉心配合,不必過分執著美觀。至于極少部分幼兒家長確實時間繁忙,教師不必過分執著。
包含回家作業的階段性課程路徑展示。家長對回家作業的感覺是片段而零碎的。教師可以在一個月的課程結束之后,將包含幼兒回家作業的課程學習路徑展示在走廊,讓家長更清晰的了解,活動中的學習和回家的作業都是課程的一部分。幼兒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能夠體驗到園本課程是真實有效且有遞進性。
學校可通過微信推送和家長會等家園合作機會改變家長的觀念,因為教育是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幼兒學習知識是感受、認識、理解和運用的過程。幼兒園的一天活動豐富,幼兒可能來不及鞏固學到的知識經驗。在回家作業的要求中,肯定包含家長與幼兒關于幼兒園的交談,這既能幫助幼兒回憶一天的快樂,又能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
回家作業的戶外活動環境應盡量與大自然等有所重疊,這樣的活動場所與家長平時帶幼兒外出的場所相近,在幼兒完成戶外觀察等任務的同時,也能適當減輕家長的壓力。
教師對回家作業的分析與改良可促進幼兒的發展。為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教師要腳踏實地設計出絕大部分家長認可的回家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