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俐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1)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統籌管理,社會、企業、個人多元辦學格局下的產業與教育互相融合的機制和體制。在深化產教融合的過程中,社會層面、企業層面、學校層面、專業層面和課程層面聯動縱橫,從制度、內涵、結構、路徑和方法等維度協同推進,確保產教融合的層級化體系的建構。其中,從課程層面深化產教融合是這個聯動體的基礎,也是“立德樹人”的主戰場。
“立德樹人”是課程的出發點。課程因其特有的育人屬性,在育人目標、育人內容、育人方法、育人資源、育人評價、育人反思等方面賦予了“立德樹人”的時代特征。如何基于“產教融合”,通過“課程思政”解決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育人難題,是我們亟待解決的 問題。
《商務英語翻譯》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旨在圍繞企業實際工作任務,培養學生商務情境下的英漢互譯(筆譯)的基本能力和商務實操技能,具有很強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實踐性。傳統的商務英語翻譯課程育人功能不足,在“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上存在認識模糊、邏輯缺乏、設計陳舊、踐行乏力等問題,無法滿足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要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本課程針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典型工作崗位——外貿業務員,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服從用人單位、學生需求、及商務英語的開放屬性,更新和拓展與“大商務”新領域、新內容息息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構建了以“翻譯技能 + 商務技能 + 跨文化溝通技能”為教學內容、以“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為教學方法、以“SPOC + MOOC”為教學手段、以“校企合作”為實操路徑的課程體系,培養服務和滿足區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和需求的“復合型”翻譯人才。
本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課程思政育人格局為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家國情懷和商業倫理意識培養為課程思政的主線,圍繞畢業生典型工作任務和企業實際翻譯任務,凝練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思政元素,建設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思政育人資源,創新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思政育人方法,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的育人設計,建設商務英語翻譯校企協同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探索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思政育人評價,從而構建基于產教融合的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實現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知識技能傳授和價值引導有機結合、知識育人和立德樹人有機統一,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升。
思政元素融入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的途徑主要體現在語言翻譯層面、商務實操層面和社會實踐層面。
l)語言翻譯層面。主要從詞匯翻譯、句子翻譯和語篇翻譯三個維度,抓取蘊含典型思政元素的詞、句、語篇,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在夯實語言基礎和翻譯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辨析中西文化差異,領略中國文化之美,認同中國道路,弘揚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人文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商務實操層面。與湖南“中榜集團”、“廣東頭狼跨境電商平臺”等校企合作企業協同,拓展商務實操領域(重點拓展跨境電商翻譯實操技能),完成企業實際翻譯任務,培養學生服務區域經濟“走出去”的意識,培養未來的外貿業務員所應具備的商業倫理意識以及精益求精、誠信敬業的工匠精神。
3)社會實踐層面。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各項社會實踐,如擔任中非經貿博覽會志愿者,承接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書香悅己”翻譯任務等,在社會實踐中將所學商務英語翻譯知識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實際參與區域經濟“走出去”戰略的行動。
1)充分挖掘和運用《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修訂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單元計劃、教案講義等。
2)同步建設和更新《商務英語翻譯》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確保課程育人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實效性和思想性。
3)持續建設、完善和運行《商務英語翻譯》學銀在線慕課、超星學習通SPOC平臺和校企合作企業實踐平臺。
4)建設層級體系分明的融媒體平臺。我校易班平臺和官網、系團委微信公眾號“微幸福”、系團委學生心理中心“一米陽光”、系部微信公眾號“湘外外語”、課程微信公眾號《商務英語翻譯》持續發聲,我系大學生實訓基地“書香悅己”持續提供實踐體驗。
基于企業實際翻譯項目,與企業對員工的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需求同頻共振,定期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比武,集體備課、磨課、示范課,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PBL教學法、案例討論等教學方法,優化基于產教融合的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方法。
1)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通過學銀在線商務英語翻譯精品在線課程(MOOC)和超星學習通SPOC平臺,實施混合翻轉教學,注重課前課中課后學習行為貫通,線上線下討論和作業貫徹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的內化吸收,學習數據擷取、評價、分析和改進。
2)課程思政案例融入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家國情懷、商業倫理意識和中華優秀文化,注重案例的實效性,系統抽取思政元素,設計思政案例導入內容和融入方式(見下圖)。
根據課程育人效果的“合力”特點,綜合評價學生的態度、情感、意志和價值觀,構建:
1)由學生本人、班級評價小組、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實踐導師組成的綜合性評價主體。
2)構建以專業課教師為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為輔的評價維度。
3)構建以過程性評價、定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為原則的評價標準和方法,持續、系統地開展評價活動。
本課程探索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立體化育人體系的構建。在課程育人探索實踐過程中,教師團隊“樂知”:圍繞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思政育人目標,主持了四項省級科研課題,發表論文12篇;教師“樂教”:鉆研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分別獲得教師職業能力大賽全國賽三等獎1項,省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的驕人成績;教師“樂行”:積極開展課程育人實踐,課程思政意識明顯提高,2019年又立項了一門湖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中,取得了省級二等獎1項,校級一等獎1項好成績。
本課程在堅持突出育人核心地位的原則下,探索基于產教融合的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精準滴灌”,提高思政教育精準度和實效性。學生學習興趣、翻譯能力和職業素養得到明顯提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獲得廣泛好評,在專業競賽中成績驕人。
產教融合即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又是“立德樹人”的必經之路。大力改革課程體系,建設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項目化課程,聚焦項目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難題,是“課程思政”的主旨要義。
專業課程育人成效的關鍵是教師。專業課教師的課程育人意識、思想政治理論基礎、教學設計能力、教材及資源體系開發能力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反復實踐才能有效提升;
專業課程育人成效的保障是制度。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建立常態化的行之有效的領導機制、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及評價機制,才能深化課程育人實踐,達成課程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