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舒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直接向學生灌輸教育內容并不能讓學生接受,起到的教育效果也并不能達到預期,難以滿足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對高校學生思政發展的要求。故而在近年來,高校積極探索各種不同的思政教育方式,希望構建起更為科學、完善、有效的思政教育體系,培養出大批在思想、政治信念、道德等方面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其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英語教學之中正是值得嘗試的方式。
思政教育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十分基礎且重要的部分,長期以來卻存在不受重視、教育效果不佳的問題,尤其是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思路和方式,很難有效發揮教育效果,不利于高校學生思想意識、政治信念、道德品質的正確引導和培育。為了有效改善思政教育效果,近年來高校嘗試將思政教育滲透到不同課程之中,讓思政教育擺脫原有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同時讓學生能夠在各個方面接受不同程度的思政引導和教育,從而起到春風化雨的效果,促進教育質量與效率的同步提升。其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英語課堂之中是較為常見的形式,具有高度的可行性。首先,英語教師往往更具國際視野,而且部分高校還有外教,存在較為明顯的教師隊伍年輕化、活躍化特征,和其他學科教師相比往往更具親和力,更容易和學生進行深度交流,理解學生的新鮮、時尚、前沿思想,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為思政教育的融入創造有利條件。其次,高校英語課程的課時較多,通常不會低于四個學期,這意味著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夠充分滿足高校思政長效教育的要求,持續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然后,英語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的結合點較多。英語教學內容較其他學科而言更具包容性,而且在強化學生文化辨識能力、增強學生傳統文化自信心等方面有著一定優勢,更適合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接受和掌握一些思政相關的內容。最后,信息化時代下高校英語課堂的可拓展性得到大大增強,這也為思政教育的融入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靈活、合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1)加強對英語教師思政教育的培訓。要想確保思政英語課堂的有效開展,首先應當確保英語教師的思政水平足夠高,能夠同時勝任英語教學任務和思政教育任務。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基本上無需擔憂,但是不少英語教師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思政教育培訓,即自身思政水平并不高,同時對如何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認知和理解也有所欠缺,更遑論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到英語課堂之中。高校應當清除認識到這一點,同時積極加強對英語教師思政教育的培訓,通過系統化的培訓提高教師思政水平,讓教師能夠完全勝任英語課堂中的思政教育工作。高校需要設置系統化的英語教師培訓體系,從思想政治專業知識、思政教育方法、思政融入英語教學的模式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全方位培養,務必要確保英語教師能夠在英語課堂中兼顧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防止出現思政教育未落實到位還影響正常英語教學秩序的情況。而英語教師也應當樹立正確的思政教育觀念,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和成長,積極了解相關知識和內容,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與思政教育水平。
2)制定教學和育人兼顧的英語課堂目標。融入思政教育的英語課堂目標發生了一定變化,不再是完全聚焦于英語專業層面,還需要強調對學生思想觀念、政治信念、道德品質等的培養,即需要制定教學和育人兼顧的教學目標。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重要指導,以國家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及高校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為基礎,適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制定“教學”、“育人”雙大綱,設置兼顧英語教學和育人的統一目標。在設置教學目標時需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融入到育人要求之中,充分保障思政教育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3)積極探索英語教學內容與新時代思政教育的融合點。要在英語教學內有效落實思政教育,一定要從教學內容處著手,構建兼具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目的的合理內容,而且應當以英語教學內容為主導,將思政教育內容作為附屬,盡量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落實思政教育。英語教師需要對英語教學內容有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同時積極了解時事新聞以及新時代思政教育特點,積極探索英語教學內容與新時代思政教育的融入點,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收到感染和熏陶,達到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嘗試將人文精神、國家經濟、世界政治等內容融入到英語教學課堂之中,而非生搬硬套地直接將死板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論和條條框框放入英語課堂,否則難以吸引學生興趣,也會加大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難度。換言之,教師從更為直觀的人文、經濟、政治等方面入手,適當結合思政理論,能夠幫助學生以更為簡單高效的方式形成正確的思想念觀念,全面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等。
4)靈活創新教學方法。融入思政教育的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必然不能直接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否則難以凸顯新時代思政教育特點,無法保障實際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對此有正確認知和理解,積極了解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并能在教學實踐中多多進行嘗試,靈活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加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學好英語知識,形成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于促進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的無縫對接,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和探索,故而教師可嘗試采取合作學習法、問題導向法等更具沉浸感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主動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受到思政教育的感染與熏陶,全面提高學生知識實踐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文化自信以及愛國情懷。而且教師還應當對教學評價機制加以優化,以更適合思政教育的評價內容、方式等強化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充分發揮評價作用,及時發現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的不足并加以改善。
5)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進而更加順利地支持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落實。建立一體化的英語教學平臺,通過平臺向學生分享英語內容以及思政教育相關內容,積極探索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等更加符合信息化教學的高效教學模式,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媒體表現形式吸引學生興趣,可以顯著改善實際教學效果,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英語教學之中。
綜上可知,高校思政英語課堂的開展能夠為思政教育的落實開拓新的路徑,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改善高校育人工作。英語教師應當對思政教育有深度認知和理解,積極探索各種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方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引導和品德品質培育,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英語課堂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