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儒
消費稅對于協調消費者消費、維護社會持續良好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據我國財政部2019年12月3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法(征求意見稿)》可以看出,消費稅距離完全的稅收法定還有一定差距,立法仍有改善空間,而這要以進一步推進消費稅改革作為前提條件。為此,出于社會發展現狀和對消費稅本身作用發揮的要求,應對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的可能影響進行探討。
其一,與社會發展現狀相適應。在1994年初步制定消費稅征收條例時,考慮到在銷售的終端征收消費稅會因為消費終端數量眾多而無法有效控制納稅人納稅,且無論在何種環節征收,負稅人都是最終消費者,因此將大部分應稅消費品的消費稅確定在生產銷售環節進行征收。但當今社會信息化發展迅速,且當前的消費稅征收環節已經顯現出過于單一、靠前等問題,阻礙了消費稅應有效用的發揮,因而將消費稅征收環節適當后移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合理舉措①。
其二,發揮引導消費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消費稅的引導作用,將消費稅改在零售環節及其之前進行征收是十分必要的。在生產銷售環節征收的消費稅,雖然最后也是由最終消費者承擔,但是對于一般民眾來說,消費稅屬于隱藏稅種,在消費過程中往往缺乏對消費稅的關注,相對于開具增值稅發票時其上注明的增值稅而言缺乏直觀性,不利于消費者真正理解產品價值與負擔的稅金。但是對于在生產銷售和進口環節征收的消費稅,消費者無法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承擔的稅負,比如居民在購買煙、酒的時候,雖然買價中的大額開支是在負擔消費稅,但消費者本身缺乏認知,也就不會對其價格中所負擔的高額稅負所猶豫。如果將消費稅的征收環節后移到批發或者零售環節征收,消費者對消費稅就會有更強的直觀感受,從而對自己這方面的消費進行節制,不僅將合理發揮消費稅對消費的引導力,對于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也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1.社會現狀的支持。稅收制度的改變必須要與時代相接軌。一方面,現行消費稅征收環節產生的問題已經逐步顯現,改變征收環節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大捷徑。而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會對不健康的消費行為產生遏制作用,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信息化產業的不斷發展為消費稅改在零售環節征收做出了技術上的鋪墊。以往對于銷售終端難以管控、消費品流轉過程無法明晰的弊病,現如今可以通過高度信息化的技術實現精準把控,既不會造成稅額的流失,也可以保證各環節消費品銷量等數據不會造假。
2.國家政策的指引。國家設立消費稅的目的在于“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消費、節能減排”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調整消費稅征收范圍、環節、稅率”,初步顯現了改變消費稅征收環節的政策導向。在隨后出臺的關于減稅降費的通知中更明確表示了將“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這表明了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有了明確的國家政策指引性文件。通過一系列綱領性文件的出臺,表明了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將由設想轉為實際落地,體現了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具有的重要戰略意義,其操作上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3.消費品行業企業的支持。目前消費稅的征收大部分集中在生產銷售環節,為應稅消費品的生產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因此,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將會得到大多數應稅消費品的生產企業,如白酒企業等的積極響應。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不但能為應稅消費品生產企業減輕稅負,還可以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企業投資建設生產基地、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而引進節能環保技術、擴大生產規模等有利于維持和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業務。因此,消費品生產企業的支持為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提供了更多支持。
其一,消費稅征稅環節后移有助于調節各行業間稅負分配不公的問題,促進整體產業鏈協調高效運轉。目前除“卷煙”在批發環節加征一道消費稅、“金銀首飾、鉑金和鉆石及鉆石飾品”在零售環節征收消費稅、“超豪華小汽車”在零售環節加征一道消費稅外,其余13種稅目的應稅消費品均在生產銷售或進口環節征收消費稅。這表明消費稅的征收環節基本集中在消費品流通的前半部分,對于應稅消費品的后續流通并沒有太多涉及。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消費稅的調控作用。
其二,對引導消費者消費觀起到良好作用。消費稅作為間接稅,其稅款實際負擔人是最終消費者,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還有助于令消費者直觀感受各產品本身價值與其稅負間的比例關系,充分了解煙酒等產品中所蘊含的高額稅負,進而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
其一,消費稅征稅環節后移有助于緩解生產企業納稅壓力,尤其在重大突發事件持續期間充分發揮企業的生產熱情,提高產出水平以及時滿足消費者需求。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將熔噴布生產企業的消費稅納稅后移和減免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鼓勵員工積極復工復產以提高產能,及時有效應對國內國際超額需求。
其二,普華永道中國間接稅服務主管合伙人李軍認為,消費稅有助于促進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轉型升級,以稅負形式督促企業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向節能減排方向靠攏,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間接提高了企業的整體價值。
其一,加強對征收環節的管控。我國消費品生產企業相比批發和零售行業,由于其納稅數額大、銷售流程更為清晰,在征收消費稅時所需付出的管控力度也就相對較小。但是將消費稅后移至批發和零售環節征收之后,要進行消費稅納稅管控的對象將會大幅增加,增加了消費稅征收管理的稅收成本。此外,由于生產企業在生產銷售應稅消費品時大多采用統一的銷售價格,而終端零售商通常并不會以統一售價進行銷售,因此有很大可能造成消費稅的偷稅漏稅,導致國家的稅收損失。
為解決上述問題,在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的同時,可以適當參考增值稅的征收管理方式,比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將每一筆銷售業務都清晰地記錄在案,也對每筆業務所征收的稅收金額進行了標注。不僅大大減少了稅務局稅收征管的工作量,同時可以利用大數據對每一筆應稅消費品的銷售業務進行統計,從而降低征稅時遺漏的可能性。通過發票與大數據系統協作等方法,使每一流通環節公開化、透明化,加強對征收環節的管控。
其二,可以依據行業特點決定征收環節。消費稅的征收環節后移并不一定適合所有行業,是否后移應該以具體行業的特點進行決斷。通過對調整前后稅負金額進行比較與分析,評判后移是否能真正起到良好的調控作用,充分發揮消費稅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引導消費、推動節能減排的效能。
其三,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還可以減輕稅收成本管控負擔。我國目前所征收的消費稅統一受中央管控,其稅收收入也直接納入中央。雖然消費稅最終收入與地方稅收無關,但各個消費品的流通過程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其所在地方的發展,可能對管控難度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將部分消費稅從中央調整到地方,配合消費稅后移至零售環節等進行征收,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帶動提高地方對于消費稅納稅人的管控力度,減輕稅收的成本負擔。
其一,處于消費稅納稅鏈后半的零售和批發企業也應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消費稅改在零售和批發環節征收固然有著很多積極作用,使其在引導消費、節能減排上的優勢更加明顯,但對于零售和批發行業本身來說也是一場不小的挑戰。消費稅的征收環節后移會使原本由生產企業承擔的消費稅轉而由批發和零售企業繳納,雖然最終的納稅承受者仍然是消費者,但是消費稅轉到批發和零售環節征收意味著批發和零售企業需要保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繳納稅款,但批發與零售企業規模相對生產企業通常更為簡小,缺乏強大的產業鏈作保證,在繳納稅款的時候所要面臨的壓力比生產企業更為巨大④。通過對應稅消費品數量的精準控制以及對于銷售狀態的精確把握,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將壓力轉化為行業發展的動力。
其二,處于消費稅納稅前端的生產企業應保持和提升行業競爭力。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意味著生產環節所需負擔的稅負降低,同行業競爭者和潛在進入者可能通過降價的方式提高自身企業產品競爭力。企業應抓住機遇,以更換新設備、研發新產品等方式降低各項成本費用開支,使企業走在行業前端,以爭取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注釋:
①張學誕.基于共享稅視角下我國消費稅制度改革的思考[J].國際稅收,2018(11):54-57
②JIA Kang,ZHANG Xiaoyun.Three Major Functions of China’s Consumption Tax:Effect evaluation and Policy Adjustment[J].當代財經,2015(S1):35-45
③何曉曦.成品油消費稅后移改革能否實現?[N].國際商報,2019-10-2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