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培潔
性別平等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其帶來的影響又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性別不平等,必然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分工,從而限制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所謂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而性別平等問題最主要的一環在教育,因此本文從關懷理論出發,關注男女性別差異帶來的教育問題,探尋性別平等教育的新路徑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早期教育學家對于女性在社會生活中地位的評判具有明顯的傾向性,比如教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加理性;在康德看來,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話語權明顯低于男性;而盧梭則認為女性不適合參與社會決策,社會領導角色應該由男性扮演。在科爾伯格關于人類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中,他指出女性的道德觀念只發展到第三階段,主要是從考慮他人需求的角度出發;而男性則更關注自身權利,更渴望得到社會認可。
基于以上理論,吉利根從性別視角出發,進行批判。內爾·諾丁斯受到吉利根的啟發,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研究倫理學和道德教育,強調關心關系。經過50多年的探索歷程,在當今的教育理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內涵豐富,涉及關懷倫理到數學分析等廣泛內容。她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表達了對女性壓迫和兩性地位不平等的不滿,呼吁社會關注女性,倡導性別平等,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增強感染力和時效性。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男女性別的差異性,缺乏對學生性別差異造成的心理差異的關注,存在諸多問題。
如今學校越來越多的關注學生學業考試成績,缺乏對學生真正的關懷。在思想道德教育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時候知識通過學校德育課程傳授道德理論,往往忽視了性別差異性在社會實踐中造成的影響。沒有針對男女同學不同的身心發展狀況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諾丁斯認為應當關心自我、關心身邊的人、關心陌生人和遠離自己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地球、關心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以及關懷知識。
在我國《憲法》第二章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如果認為法律幫助女性提高了社會地位,維護了女性尊嚴。這就容易忽視實踐過程中的男女精神、情感、價值等的差異。認為在法律的基礎上男女享有同等的權利即已實現了男女平等。然而男女性別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必須是建立在性別差異基礎上的平等。
男女學生對于道德教育的理解具有差異性,教師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應根據男女學生道德發展的不同方式,尊重道德情感要求。在諾丁斯看來,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是關心者,肩負著關心和教會學生關心的責任。師生之間通常存在關懷與被關懷的關系,諾丁斯認為關心是雙方共同維持的一種關系,它始終作用于關心者和被關心者之間,由關心者開始,由被關心者結束,只有兩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關心關系保持著良好的和諧狀態。教師作為關心者應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關懷意識,當教師對學生表示關心時,學生能做出積極的回應。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關懷能力,使學生從被關懷者逐漸成長為能夠關懷他人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應當關注性別的差異性,不同性別的學生具有不同層次的情感需求。教師應當根據性別差異,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提高關懷能力。為學生今后進入社會工作奠定較好的情感基礎,促進社會分工的優化。
教師在關注學生道德情感發展現狀的同時,了解他們的訴求,幫助男女學生在人與人間建立互相關懷的良好關系。通過心理咨詢等方法,對不同性別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專門輔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角色定位。
特別是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學生需要學會協調各方面的復雜關系,關注男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以及思想動態,幫助男女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更需要培養學生關懷意識,促進關懷能力的提升;學會換位思考,建立良好的關懷關系。
在教育的實踐過程中,男女學生有著不同的發展需求,由于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教師往往忽視了男女學生性別差異造成的心理等多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應當增強對于性別差異研究理論的學習,增強教師對于男女學生性別意識的敏感度。從理論走向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從而樹立正確的性別平等教育觀念。
總之,通過對男女性別平等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探析,發現關懷對于學生教育起著重要作用。教育者應從關懷理論出發,提高自身關懷能力,關注學生性別差異性的同時培養學生關懷能力,建立良好的關懷關系,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性別平等教育觀念,真正實現男女平等教育。因為只有良好的男女平等關系,才會產生積極的社會分工,從而達到解放生產力的效果,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