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文
(洮南市環保局)
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是指在各級政府部門作為指導的前提下,遵循財政精簡、高效等相關原則[1],對單位內部預算項目成本和績效設定相關的指標,結合內部財政資金支出的實際情況和工作成果進行考核,從而完成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優化。
所謂內部控制主要是由單位內部的相關管理人員,通過相關的流程和制度來對單位內部的財政收支和使用情況進一步管理,其主要目標是保證單位實現自身的公共服務水平,達到內部管理的質量和要求[2]。行政單位在實行預算管理的過程中,同樣也是希望能夠不斷的優化公共服務質量方面的問題,從而加強資源之間的科學合理規劃和配置,保證預算管理強度的提升。因此,在總體目標上,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兩者存在一致性。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首先應該遵循全面性的原則,這就要求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要落實到單位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中去[3]。而在進行預算績效管理時,也要求必須滲透到單位的各個部門以及各個環節,從而能夠有效的加強全過程的控制。所以說,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預算績效管理,都具有全過程性。
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必須要緊密結合內部的體系制度,包含各個流程和環節;而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就是內部控制的一個環節,而且至關重要。行政事業單位是通過預算管理來開展相關的社會經濟活動,而有效的利用內部控制,恰恰能夠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具有科學合理的預算,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績效管理方面,緊密聯系且相輔相成。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其主要的本質是對單位內部進行經濟管理,因此在進行各級預算績效管理時,各個工作環節都存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所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了降低存在的風險[4],并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經濟利益,必須采用內部控制來加強各項風險任務的控制,因此內部控制是我們進行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
內部控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發現,在進行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大多采用的是預算績效管理的方法來開展工作,因此預算績效管理也是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的主要的基本的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進行預算績效考核工作,是單位進行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對內部控制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不僅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人員增強責任心和加強自律,也能夠保證預算收支經費管理工作和內部控制工作等進行有效地開展。
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重事業單位內部員工觀念的培養,使其能夠意識到內部控制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在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內部控制和預算績效管理知識的傳授[5]。行政事業單位必須積極開展相關培訓工作,使內部控制和預算績效管理的理念滲透到每一個員工心中,這樣才會能夠保證相關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使全體員工意識到加強內部控制和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對于促進整個單位的管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將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控制理念滲透到員工的日常工作當中。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和預算績效管理時,必須要使相關的工作人員了解行政預算管理控制理念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并且將其管理活動與員工的日常工作緊密相連,逐步滲透,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員工真正理解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控制的意義,從而避免員工的抵觸和不配合。
最后,單位領導必須要提供平臺,經常組織開展內控和預算績效管理交流大會。要想讓所有員工認識到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強化與員工之間的有效溝通至關重要。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開展交流大會的形式為員工提供進行交流探索的機會,使員工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這樣既有利于員工掌握進行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的相關方法,同時又能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行政事業單位根據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創新,從而實現單位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目標。
行政事業單位在對預算工作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風險存在于各個方面,只有在結合相關風險并采取一定的監控措施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之間緊密相連。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結合內部的實際情況,通過有效建立和完善相關的預算追蹤制度,才能夠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對預算執行的情況具有清晰明了的把握[6],從而科學合理地對相關工作進行開展,保證實現行政管理單位預算的準確性。
其次,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不斷完善內部的通報制度。通報制度的有效建立和不斷完善,一方面能夠掌握預算執行的有關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使財務部門及時規避相關風險,保證單位預算執行落實的科學、合理,使各項管理工作在健康的軌道上有條不紊的開展。
最后,績效管理的分析體制應該在不斷修改中逐步完善。績效管理分析體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來講至關重要,它能夠使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工作的過程對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被及時發現,并找出原因,這樣才能采取相關措施,從而促進下步工作的進一步的開展。
當今社會,是數字化、信息化的社會。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信息化技術的有效運用,使其引入的相關管理工作當中去,這樣更有利于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及時借鑒國內外相關的先進的理念和經驗,立足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發展的實際,最充分地調動廣大干部員工的積極性,做到高質高效的運行,既不浪費資源,又有驚人的成效。這需要專業的團隊來構建良好的預算績效管理體制,保證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7]。
其次,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行政事業單位要不斷的對預算績效管理系統不斷優化,使其能夠達到無限接近預期的目標,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最后,要不斷提升員工業務能力。行政事業單位也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信息技術的大力宣傳和學習,保證單位工作人員能夠及時補充相關的知識,不斷進步。這對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效率來講至關重要,也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獲得長足的穩定地發展。
在內部控制的視角下,開展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由于其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多,必須要保證專業技術和水平完成相關工作,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預算績效管理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注重引導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加強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緊密結合。首先,我們必須要結合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具體情況,堅持能夠做到獎罰分明,并通過相關的方式多元化的結合員工的意見對內部的規章制度來進行完善,保證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運用,實現有效方式的調整,將問責制度不斷的融入到決策工作當中。其次,我們也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體系來不斷的進行完善,能夠運用統一的績效指標考核體制,鼓勵各方面的行家能夠參與到實際的績效評價工作當中,并形成科學的預算分配模式。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和一般的經營企業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重視產生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們也無法對成本產出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有效評估。而通過增強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有效利用,從而來針對項目當中存在的不同特點,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預算績效考核體系的完成。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已經到來的大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視角下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是一項非常關鍵的任務,我們必須使兩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了解內部控制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之間的緊密聯系,使預算績效管理的各項工作在內部控制視角下開展,才能有效地落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措施。只有行政事業單位在不斷加大控制力度的前提下,促進內部控制和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之間的有機融合,才能夠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持續發展的目標,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