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露露
美國法諺有云:沒有刑事證人就沒有訴訟。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刑事證人的重要性。刑事證人在推動庭審進程、實現程序公正、實質公正方面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在我國庭審實質化的大背景下,刑事證人出庭作證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刑事證人出庭作證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庭審質證的作用,而且使得法庭審理更具有實質性意義,將法官從卷面審查證言帶到真正的庭審質證判斷中來,實現我國司法的公平正義,刑事證人出庭作證是庭審實質化下的關鍵環節,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
刑事證人出庭作證是對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的貫徹,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法庭查明事實,正確量刑。在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的時候,刑事證人出庭作證能夠揭露案件事實,正確認定事實,從而增強證據的效力與信服度。法官也能夠不依賴審閱調查案卷來了解案情,審判的形式性降低,實質感增加。從另一方面來說,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在莊嚴的法庭和權威的法官面前,其證言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也是相應提高的,不可否認的是法庭這一“場域”所具有的莊嚴性以及法的權威,形成了有利于公民誠實面對的環境與條件。①
《刑事訴訟法》第37條規定:“刑事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刑事證人的證言并經過查實以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刑事證人出庭作證能夠進行有效的控辯對抗,有利于保持控辯的平衡,實現質證的功能,強化定案的根據。同時,刑事證人出庭提供證言能夠減少一些暗地里的金錢交易以換取刑事證人書面證言的現象,在法庭的質證環節中,對于刑事證人證言進行充分的質證,增加其真實性,從而成為定案的根據。
程序正義即為“看得見的正義”,程序正義不僅有其工具價值,其本身也具有獨立的意義,使得控辯雙方擁有平等的訴訟地位,能夠進行充分平等的辯論、質證與交涉。刑事證人出庭能夠有效避免偽證、假證,提高審判的透明度、可信度,推動控方、辯方進行平等的對抗,保證庭審的公平正義,是保證庭審正義的一個有效手段。同時,將刑事證人發表刑事證人證言及質證環節至于旁聽群眾監督之下,更增強了信息的透明度,證據的可信度。在保證庭審程序公正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案件的實質公正,從而促進我國法治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以來,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得到了改善,但是刑事證人的出庭意愿仍不高,存在能不出庭就不出庭的心理。自古以來,我國老百姓都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在沒有利益的驅動時,僅靠正義與道德無法保證刑事證人的出庭率,在可能會冒風險且得不償失的情況下,更多的人會選擇明哲保身。②在當代法治社會,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法治觀念也得到了增強,但是由于觀念的根深蒂固,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現象還需要各方不斷的努力。另一方面,刑事證人還存在恐懼、害怕心理。擔心出庭作證后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危險和傷害,或者在庭外遭受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威脅、恐嚇,從而造成刑事證人嚴重的心理負擔,導致不敢出庭作證、不愿出庭作證。在可以作出選擇時,逃避出庭作證,這一現象在刑事案件中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書面證言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是可以作為法院定罪量刑的依據的,從司法機關方面來說,在刑事證人的書面證言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情況下,刑事證人是可以不出庭做證的,如果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話,是存在推翻刑事證人證言的風險的,甚至不利于指控的進程。在這種情況下,司法機關對于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就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對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時會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這也是我國刑事證人出庭率低的又一重要因素。
我們現在所在的社會是法治社會,所處的國家是法治國家,身為新時代的公民必須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這種意識的樹立,不僅需要公民進行自主的法律學習,更需要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等各方面的支持與宣傳。政府部門應注重營造良好的法律學習氛圍,舉辦法律學習月等專項學習,鼓勵公民自主學習法律知識,爭當守法護法用法的好公民。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要改變不正當的司法行為,尊重刑事證人,重視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不要只注重收集證據,還要加大法制宣傳力度。③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公民的法律意識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愿意出庭作證,為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進一步加大刑事證人的保護力度,可以對保護刑事證人的具體內容進行細化,盡可能全方位地對刑事證人進行保護。同時可以依據刑事證人的申請與要求對其進行特殊保護,最重要的是要將刑事證人的保護落實到具體的相關部門,確定公安部門、法院、檢察院的具體分工,制定出刑事證人保護的具體方案,落實到各個階段上,從而減少刑事證人的后顧之憂,能夠沒有心理負擔地出庭作證,不用擔心受到威脅或脅迫,真誠地維護司法公平正義。另外,對于刑事證人保護的對象及案件的范圍可以視情況而相應地進行擴大,只要是與刑事證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對刑事證人有人身危險性的案件都應當納入考慮范圍,具體的人員范圍應視案件的人身危險程度及波及程度而定,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保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
在無法要求全部刑事證人均出庭的情況下,確保關鍵刑事證人能夠出庭作證,提高關鍵刑事證人的出庭率。若是要求全部刑事證人都必須出庭作證,根據我國現有的司法資源和人民的法律意識,可行性較低。與其規定一個基本上難以實現的制度,不如集中力量確保最關鍵的刑事證人能夠出庭。④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最優選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司法資源分配的壓力,在無法達到全部刑事證人均出庭的情況下,確保關鍵刑事證人的到庭是實現司法資源優化的一個有效方法,這有利于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可以攻破案件的關鍵環節,能夠證明案件的關鍵信息,從而順利找到證據、認定事實、實現實質正義。
庭審實質化是為了打擊犯罪,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能夠將記載于卷宗上的形式事實通過庭審轉化為實質事實,使得證據更富有活力與信服率。在庭審實質化的大背景下,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具有其必要性,司法機關應盡可能地保證刑事證人出庭作證,使得審判進程更具有直接性與公正性,使裁判結果更加地深入人心,達到潛移默化、教化于眾的效果。同時也要適當限制書面證言的效力,提高書面證言的證明標準,明確出庭作證的效力,擴大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范圍,從法律規定的根源上轉變司法機關的觀念。
庭審實質化下確保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其核心內涵是通過保證刑事證人出庭作證,達到控辯雙方的平衡,從而在庭審中充分發揮質證作用,確保清楚地認定事實,裁判案件,去偽存真,追求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因此所有違背這一核心要義的都要受到相應的責任機制的懲罰。例如,刑事證人不如實作證,作偽證,檢察院不如實履行控訴職能,法院不如實履行審判職能等情況,這些情況都是不符合庭審實質化的內在要求的,必須完善其相應的責任機制,才能從根源上實現庭審實質化,實現司法公平正義。
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在查清案情、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一大背景下,要求刑事證人出庭作證是一必然趨勢,刑事證人出庭作證能夠提高當庭認罪率和當庭宣判率,充分發揮庭審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只有庭審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司法公正,取得司法成效。我們要關注刑事證人出庭作證難的問題,相信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的情況下,庭審實質化能夠得到更好的貫徹與執行,同時也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法治建設,增強司法公信力。
注釋:
①龍宗智.論書面證言及其運用[J].中國法學,2008(4):128-144
②張澤濤.刑事審判與證明制度的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06)
③馮時.完善我國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構想[J].青年科學報刊,2014(05)
④趙飛.論我國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以新刑事訴訟法為視角[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