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隨著電子時代到來和新媒體的發展,電視、網絡視頻軟件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媒介。為提高播放率和點擊率從而獲取商業利益,電視和網絡視頻所呈現的內容往往都是娛樂化的,娛樂逐漸成為了當代生活的標志之一。真人秀節目自從引入我國以來,以其特殊的敘事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度,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一路飆升。受到強大的資本力量的吸引,各種類型的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如《極限挑戰》《奔跑吧》《一站到底》等真人秀節目,在網絡上話題不斷。不難發現,有些真人秀節目雖然在短期內獲取了高收視和高口碑,但泛娛樂化現象嚴重,采用“明星效應”求出位、博眼球,有的甚至對參與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一系列節目中,《這!就是街舞2》所代表的小眾文化——街舞文化異軍突起,在微博、優酷等媒介上具有極大的流量,觀眾好評如潮,產生的效應遠超出同時期播出的競技類真人秀節目。
“同樣的素材由一個作者表現出來如此成功,而經由另一作者之手卻顯得十分平庸[1]。”素材制作者的敘事水平決定了節目的成敗。該文以真人秀節目《這!就是街舞2》的敘事模式為例,深入分析其敘事元素,為競技類真人秀節目提供參考。
《這!就是街舞2》是由優酷巨匠等出品的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屬于網絡綜藝,節目的受眾即節目的接受者主要是年輕人。繼2018年的《這!就是街舞》推出的第二季節目,分為5個賽段23期節目,在豆瓣APP上創下了9.6的高分點評,創造出同時期的真人秀節目中流量第一的成績,獲得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這!就是街舞2》聚焦街舞文化所代表的“和平、尊重與愛”,采用競技比賽的方式,以“明星隊長+街舞表演者”組合的形式,通過選拔明星戰隊成員和戰隊間的比拼,在眾多舞者中決出全國總冠軍的故事展開敘事。
《這!就是街舞2》的敘事兼顧了街舞競技的專業性和真人秀節目的娛樂性,以“強者為王”“公平至上”為原則的競技打造了年輕人所推崇的競爭方式,節目中營造的尊重與和平的敘事者關系也被年輕人所認可。該節目在充分表現街舞文化的同時體現了競技體育的精神,迎合當代年輕觀眾的審美標準的同時傳播了正向的主流價值觀。
敘事學是研究敘事的理論,分為“經典”和“后經典”兩個派別。經典敘事學是作為研究文學文本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敘事作品的內在結構、要素等。結構主義學者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對“敘述主體”“敘述內容”等概念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他在對敘事元素在敘事文體的建構中,進行了模式化相近的介紹[2]。M.D維林吉諾娃認為,敘事模式是在文學作品中用于創作出一個故事傳達者(敘述者)形象的技巧及文字手段[3]。隨著電視等視覺媒體的興起、“語言學轉向”轉變為“圖像轉向”,經典敘事學開始向后經典敘事學發展,敘事學不僅局限于研究文學文本,開始關注電視、新聞、電影等的敘事特點,注重敘事文本與觀眾、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跨學科的研究[4]。可以看出,以電視節目為代表的敘事逐漸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
莎拉·考茲洛夫在《敘事理論與電視》中提到,“在很大程度上敘述結構就像是一座大門或一只格柵,即使是非敘述性的電視節目也必須穿其而過[5]。”競技類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新興的電視節目發展迅速,影響力巨大,是一種重要的敘事文本。競技類真人秀節目通過對敘事要素的多元組合產生了獨特的敘事模式,從而達到敘事的目的。經過對《這!就是街舞2》節目的深入分析總結,提煉出節目敘事中主要涉及了敘事者、敘事內容、敘事視角、敘事語言四大敘事要素,并總結出該節目的敘事模式,如圖1所示。
在《這!就是街舞2》中,專業的敘事者、多元的敘事視角、組合運用的敘事語言,創新設計的敘事內容,四大敘事要素均向接受者呈現著街舞所代表的“和平、尊重與愛”的文化,以及勇于挑戰、崇尚公平的競技精神的主題。節目的敘事細節上也無一不體現著節目的主題——街舞文化與競技精神,如在敘事場景布置上巨大的“挑戰”燈牌、嘻哈風格的涂鴉街道,使節目的感染力更強、觀眾的融入感更高。
在該節目中,敘事者是故事的講述者,敘事視角是圍繞著敘事者產生的,多元敘事視角的使用得以多角度的展現敘事者,使敘事者充分的“表達自我”,豐富敘事者形象;敘事視角的使用,能夠突出敘事內容的重點,豐富敘事內容,加強敘事的邏輯性;敘事者的言行是敘事語言的一部分,通過敘事語言的運用能夠體現人物的性格,解讀敘事者內心;敘事語言的綜合使用對敘事內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夠體現敘事內容的主題與主旨,即節目所弘揚的街舞文化和競技精神。
米克·巴爾曾說:“敘事者是表達出構成文本的語言符號的那個行為者[6]。”敘事者,作為敘事表達的核心,是敘事文本的講述者與敘事內容的傳達者。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因其“真實”的特性,選擇真實的敘事者,講述真實的故事,是至關重要的。該節目因其“競技性”區別于其他類型的敘事文本,采用多個敘事者來進行敘事文本的講述。
在《這!就是街舞2》中最主要的敘事者是參加節目的專業舞者和4位明星領隊,通過他們的街舞表演和語言,來展現敘事文本的內容和主題。該節目所選取的舞者均是在相關領域具備一定影響力的人,大部分都是獲得世界級獎項的專業人士,他們自身作為中國街舞的代表者,突出了該節目的舞者專業性和比賽的競技性,也突出了節目的真實性。明星領隊則選取了羅志祥、韓庚、易烊千璽和吳建豪,4位明星領隊都具有10年以上的舞齡,具備專業的街舞技能和超高的人氣。節目在敘事者的選擇上不僅契合“街舞”的主題,同時提高了節目的話題性,為節目的口碑和點擊率奠定了基礎。
次級敘事者是節目中的主持人,包括導演和舞者比賽的串場主持人,他們是節目規則和流程的“發言人”,具有把控節目走向、調動現場氣氛、連接和串場的作用。他們能夠讓觀眾在更好地理解節目的同時感受到現場激烈的氣氛,對整體敘事文本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在前兩期街舞海選中出現的國際專業舞者評委,他們的鏡頭十分有限,但作為敘事過程的一部分,通過具有權威性的專業人士的語言表達,提高了比賽的公平性和客觀性,進一步提高了該節目的權威性和真實性,也從專業的角度為觀眾提供了理解節目的新思路。
敘事視角是講述故事的角度,敘事者通過特定的“角度”向接受者傳達故事,敘事角度的有效采用可以增強接受者對故事的理解程度和故事的吸引力。法國的茲韋坦托多洛夫將敘述視角分為3類——全知型敘事視角、內視角、外視角[7]。全知型敘事視角,是敘事者處于故事之外,對敘事文本了如指掌,是敘事的引領者和故事事件的組織者。內視角是從故事中的某個敘事者出發,是故事的一部分。外視角是故事中的敘述者以客觀的角度記錄和表現故事,一般不會出現在故事的講述中。《這!就是街舞2》中對3種敘事視角交叉使用,真實的呈現了敘事內容,使敘事更加立體和豐富。
《這!就是街舞2》作為競技類真人秀的電視節目,全知型敘事視角是組織整個敘事導演、編劇、后期制作者等節目組工作人員。他們設計了節目的主題和節目規則,了解節目走向、流程及節目預期效果。除了在節目中串場的主持人和導演,基本上都是幕后工作者,不會出現在節目中,但對整個敘事起到引導作用。如在節目過程中明星隊長要求競技雙方加賽一局時,導演提出需要明星隊長做俯臥撐才能加賽的節目規則,在新的賽程開始前導演解釋競技規則,構成敘事整體的完整性。
在該節目中內視角是人物視角,通過人物采訪的形式,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呈現敘事者的內心活動。節目中對明星隊長或者舞者本人的采訪穿插在舞者競技之前,通過敘事者講述當時的內心感受加強敘事的邏輯性和感情表達。在競技結果公布后,對裁判的采訪從專業的角度對競技結果進行分析,加強裁判結果的可信性和真實性。
在真人秀節目中,外視角通常是由多個不同機位的攝像機鏡頭來展現的。在該節目中,導演組創新使用了專業的攝像機器打造了“沉浸式”的真人秀效果[8],即讓攝像機走進舞臺中央,圍繞舞者近距離錄像,從不同角度、多方位的對敘事者進行記錄,帶給了觀眾前所未有的代入感和現場感,可以更生動形象地向接受者展現街舞的魅力,從而達到節目的敘事效果。

圖1 《這!就是街舞2》敘事模式圖
敘事的核心是敘事內容的表達,故事是組成敘事內容的素材,講好“故事”是敘事成功的關鍵。詹姆斯·費倫認為,以編年順序排列的事件構成了從話語中抽取出來的故事[9]。一般事件分為核心事件和輔助事件,核心事件是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部分,輔助事件是一些不會影響故事邏輯性的輔助性事件。《這!就是街舞2》以其競技類真人秀節目的競技性特征,主要事件是敘事者的競技比賽,輔助事件是敘事者采訪和街舞表演(淘汰的選手因線下投票的排名重返舞臺)。
《這!就是街舞2》作為一檔競技類真人秀節目,以街舞競技為主要的事件敘事,以“和平、尊重與愛”為敘事主題,在敘事內容上強化舞者間的沖突,設置懸念。節目敘事上設計了4位明星隊長的街舞表演,舞者根據隊長的街舞表演選擇海選考核隊長通過海選,再經過多輪競技選拔產生4個戰隊,并進行戰隊間的競技,最終產生全國總冠軍的賽制。敘事內容上圍繞“不服來戰”的核心精神,在賽事的不同階段設計了不同的競技方式。
在競技的賽程上,每場競技都設置了“挑戰”環節,即現場舞者可對獲勝者發起挑戰從而獲得晉級名額,鼓勵舞者間的競爭,40s短暫的挑戰時間,將節目現場的激烈跨越屏幕和網絡帶給線下的接受者。該環節的設計弘揚了“表達自我、勇于挑戰”的街舞文化,不僅讓接受者感受到了“實力為王”“強者為王”的競技精神,還給接受者帶來了強大的視覺沖擊和情感沖擊。在競技過程中,明星隊長融入所有舞者選手圍繞舞臺席地而坐、共同參賽,打破了明星隊長與舞者間的距離感和陌生感,營造了“和平”和“平等”的競技氛圍。在多輪團隊競技后,退場的一位女性舞者流淚對所有的隊員說“我愛你”的鏡頭,強烈的感情表達和戲劇沖突,充分體現了節目所弘揚的“愛”與“尊重”的精神。
在節目中穿插著后期對明星隊長、舞者、裁判的簡短采訪是節目的輔助事件之一,簡要的采訪解釋了敘事者在競技中的行為和語言,展現出敘事者的內心世界,補充了敘事過程,提高敘事的邏輯性,加強了觀眾對節目的理解。另外,淘汰的選手因線下投票的排名重返舞臺進行個性街舞表演是輔助性事件之二,該表演加強了節目現場與線下觀眾的互動,使線下觀眾成為節目敘事的一部分,豐富了節目的敘事內容,個性的街舞表演體現了街舞文化中“表現自我,展示個性”的精神。
敘事語言,是敘事文本的表意方式,聯系著敘事者與敘事的接受者,對觀眾理解敘事內容和敘事主題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染力。電視是聲畫合一的媒介,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電視節目,聲音和畫面是其主要的敘事語言,一個成功的真人秀節目對這兩種敘事語言的綜合運用是不可或缺的。
在《這!就是街舞2》中主要的聲音語言包括敘事者聲音語言、畫外音、音樂。節目中敘事者的聲音語言是最直接的語言,是敘事文本的一部分,能夠表達敘事者情感、串聯節目。畫外音則是錄制完成后加入的,非節目中人物所發出的聲音,是在節目中一些經典動作或是激烈的比賽中加入符合當時情景的聲音,如吶喊、笑聲等聲音,從而達到敘事者與敘事接受者之間的共情,加強節目的戲劇效果。音樂是競技類真人秀節目中普遍具備的聲音,在該節目中,比賽音樂的選取既符合街舞比賽的一般特征,又是接受者所熟悉的音樂,像海選比賽中采用的音樂“愛的主打歌”,能夠拉近敘事者與接受者間的關系,以及接受者與“街舞”的關系。
該節目采用的畫面語言包括節目錄制場景、屏幕文字、敘事者的動作與表情等。節目錄制的場景打破競技類比賽節目的一般舞臺模式,打造了不同主題的街道、籃球場、拳擊場等場景為舞臺,體現出街舞“街頭文化”的特征與競技精神。屏幕文字是敘事者聲音的字幕和解說性文字,解說性文字的作用在于接受者更好地理解該節目,包括舞者的自我介紹、街舞種類和技巧的解釋說明。敘事者的動作與表情與敘事者聲音一起,構成敘事內容的完善和敘事的感情表達。
在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在娛樂至上的電視節目背景下,電視節目種類繁多、競爭激烈。真人秀作為近些年的新起之秀,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各類真人秀節目迅速發展,但因其同質化和粗制濫造而廣為詬病。當今觀眾對節目的要求不僅是要有好看的明星、有噱頭,而是要有文化內涵、有深度、符合接受者的價值觀、傳播一種正向的文化與精神。《這!就是街舞2》作為一檔中國原創的競技類真人秀節目,獨辟蹊徑,關注小眾街舞文化,向觀眾傳遞了街舞的文化內涵和正向的價值觀,獲得了極高的口碑和關注度。通過對《這!就是街舞2》的分析,可以發現該節目在敘事者、敘事視角、敘事語言和敘事內容上都進了創新運用,節目成功的背后蘊涵著深刻的敘事學理論。依據敘事理論對該節目的敘事模式進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這!就是街舞2》的敘事以街舞文化與競技精神為核心,選取專業、真實的舞者作為敘事者,采用人物采訪和鏡頭記錄的敘事視角,通過聲音語言和畫面語言結合的敘事語言,向接受者講述了關于街舞的故事,并傳遞了鼓勵年輕人勇于競爭、用實力說話,用和平、尊重與愛的精神進行每一場競技的價值觀。
《這!就是街舞2》的成功對我國的真人秀節目的制作起到了很好的標桿作用,為真人秀節目,尤其是競技類真人秀節目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啟示真人秀節目的制作不僅要“娛樂大眾”,還應當深入了解接受者的審美標準,以“內容為王”,傳播接受者所認可的主流文化,向社會弘揚正向的價值觀,創作出大眾喜聞樂見的、反映大眾需求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