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新時代的中國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多次在國際舞臺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贏得各國廣泛共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既是對馬克思“真正共同體”思想的繼承與實踐,同時也是對其的創新與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向世界各國所做的美好倡導,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倡導共同應對全球治理危機的需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明確的現實形成條件和未來發展目標。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逐漸密切,逐步從民族性走向區域性,從區域性走向全球性。
第一,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人的需要與生產力水平呈正相關發展趨勢,然而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人的需要也更為多樣化、復雜化,需從不同地區、行業、科學技術等多個環節,生產出符合人需要的勞動產品。而生產本身又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為前提的,這種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產決定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分工越來越細致,生產合作越來越緊密,生產的交往逐漸使地球真正成為一個“地球村”。
第二,國際治理格局不平等、不穩定因素正逐年增多。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廣泛存在,西方發達國家依靠自身特有的資本和技術優勢,肆意踐踏他國主權,在應對全球性問題時,采取不積極、不擔當的態度,并將國內危機轉嫁給其他發展中國家,造成部分發展中國家間矛盾激化、戰亂頻仍。
第三,解決國際危機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基于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論述,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發展邏輯,即人的交往→生產活動→擴大再生產→深層次交往→全球化。擴大再生產后進行的深層次交往,是全球化形成的直接原因。由于各國利益趨向不同,不免產生許多危機和難題,如國際金融危機、網絡安全、生態環境、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性問題凸顯。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各國采取積極手段共同應對,還需要人類具有“命運與共”的意識。
第四,中國對世界人民的責任擔當。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中國倡導在維護各國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開展對話、交往、合作,摒棄傳統的“零和博弈”思維。中國發展的實踐經驗已經證明,和平與和諧的國際環境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堅持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共同發展、共同應對機遇與挑戰,將本國發展與世界各國發展共命運,這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為與擔當。
世界普遍交往和聯系,使生產實現全球分工,各國共商共贏、命運與共才是“真正共同體”的現實條件。分工的每一個階段還決定個人在勞動材料、勞動工具和勞動產品方面的相互聯系。世界普遍聯系和精密分工,是產品生產的條件,然而只有符合人民需要的產品才最終取得效益,那些違背生產規律、市場規律和被人民所厭棄的產品終將退出歷史舞臺。在“虛假共同體”中,以追求最大化的剩余價值為根本,形成人對物的依賴關系,使人成為物的奴隸,“異化”狀態下的人,在生產過程中既不注重現時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更不注意歷時態人的生存與發展,對自然資源展開毫無節制的開采、利用。
人類命運與共,責任與共,誰都不能脫離人類命運共同體。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發展趨勢,生產、交往、信息、資本在全球流通,世界各國逐步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與此同時,生產發展帶來的問題日益增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矛盾日漸多樣化、深層次化,如金融危機的影響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網絡安全危機四伏,全球氣候變暖、氣候異常等生態危機成為各國難題,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縱橫交錯,像一張“黑網”牢牢將世界圍住,誰都不能逃離,只有合作共贏、命運與共才是唯一出路。世界發展與交往的進一步擴大,使各國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
“真正共同體”是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共同體,是對人的“異化”狀態的終結。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的普遍交往,不僅是商品、生產、資本的發展,根本上是人的發展,是人的整體能力的提升,是人的自由個性與人性的彰顯。“真正共同體”是人全面發展的目的,而人只有是自由全面的人才能是“真正共同體”的一分子,才能是“真正共同體”的建設者、完成者、享有者,這在本質上是趨同的。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以實現人的根本利益和更好發展為最終歸宿,又依靠自由個性的人來推動實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同時,倡導各民族文化百花齊放,堅持民族性、區域性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政治發展道路,旨在保持自身獨立發展的同時,謀求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打造各國共同參與、人民普遍滿意的個性化“共同體”之路。
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我們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倡導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既是對馬克思“真正共同體”思想的繼承與實踐,又在實際推動中,用實際手段與科學思想,實現對“真正共同體”思想的創新與發展。
馬克思的畢生心血都致力于揭示資本主義的剝削秘密,尋求人類解放的正確道路。馬克思承認資本主義制度曾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資本主義所創造的生產力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創造的生產力都要多,但對人的剝削也比歷史上各種形態社會制度都要殘忍。馬克思的“真正共同體”思想,為人類社會描繪了美好未來,但我們也應認識到資產階級所展現的統治力量絕不是容易消滅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桎梏也絕不是非常容易就可以摧毀的。近代以來,資本主義利用手中特有的資本、技術等優勢,不斷調整自身發展方式,緩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以維護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維護其階級統治。
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世界各國的利益逐漸走向同一,世界發展趨于一體化,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的矛盾也逐漸緩和,世界各國必須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才能更好地發展。從馬克思消滅國家、消滅私有制,到各國共謀發展的共同體思想,從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繼承與創新,是“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馬克思的“真正共同體”是無產階級的理想追求,強調無產階級必須用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掌握領導權,才能實現“真正共同體”。進入21世紀以來,傳統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思想必將阻礙各國發展。各國逐漸意識到,只有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共謀發展,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才是長久發展的根本。但是,資本主義最大限度地榨取勞動人民的剩余價值的本質沒有變,資本主義的剝削、人的“異化”狀態依然存在,同時,已經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本國利益而不顧他國發展利益,干涉別國內政,擾亂國際秩序,使世界“不平等”的舊的國際秩序依然發揮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于人類的根本利益,打造命運共同體,同時,積極倡導構建良好有序的國際新秩序,用全球治理思維取代暴力革命,實現各國長期穩定的發展,這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的根本愿望,也是發達國家發展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