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我們要結合實際發揚光大。”我國的少數民族不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藝術歷史,而且現在仍廣泛流傳在各民族中的民間藝術更是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其中,貴州苗族的服飾被譽為“天底下美到極致的衣裳”,2006年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遺產名錄,目前還在申報世界遺產。貴州苗族服飾近年來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大力宣傳,受到海內外各界的高度關注。從2000多年前的苗族刺繡、蠟染、剪紙等演化發展而來的貴州苗畫,廣泛分布在貴州廣大苗族村落,屬于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精神財富,是苗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有著厚重的文化藝術價值,發展到現在,貴州苗畫已經不僅僅是一門技藝,也不再僅是人們的裝飾藝術品,它蘊藏著深刻的社會歷史信息和苗族人民的文化內涵,傳承與發展的前景十分廣闊。作為一種重要的民族民間藝術畫種,貴州苗畫藝術研究應該在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貴州實施多彩貴州民族文化強省工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取得優良的成績。但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我們發展中的一些短板,比如貴州文化創意產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十多年來,貴州每年都要舉辦多彩貴州文創產品大賽,誕生了許多有特色的文創產品,但不可否認這些文創產品在帶動文化產業發展中還欠缺支撐力度。前些年貴州主創的一部電影《繡娘》,可以看到貴州成千上萬的繡娘因為她們自己繡的產品而脫貧致富。2020年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主推的銀飾系列產品,也在文創產品中占據一定的先機。貴州苗畫產品近些年在文創產業中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績,如龍里縣平坡苗畫實現互聯網平臺上銷售作品數千件,等等。我們認為,貴州苗畫文化產業是以苗族地區從業勞動者為主導的脫貧致富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手段和方式。目前還只是家庭作坊的集合體,還只是滿足部分消費者需求的小眾文化產業,還沒有實現產業化。為了讓貴州苗畫這一文創作品走進千家萬戶,成為貴州文化產業一個新的支撐,實現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的良性互動,將貴州苗畫打造成比藏族唐卡具有更高知名度、更大影響力的民間工藝產品,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和市場化成功結合的范例,現就貴州苗畫這一藝術品實現產業化發展提出如下對策措施。
目前,貴州苗畫這一小眾的文化產品,了解和熟悉它的消費者有限,市場占有空間不足,市場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宣傳力度不夠,宣傳的效果也不甚理想。作為貴州苗族地區人民增收致富的一種有效地域文化產品,相關政府部門應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和改變宣傳方式,利用現代傳媒優勢,制定一系列宣傳策劃的戰略,引導國內外消費者喜愛這一代表中國民間工藝集大成者的文化產品,形成政府主導、從業者參與、社會各界合力支持的良好氛圍。一是深入挖掘苗族文化及相關人文資源,將其與貴州苗畫的宣傳融為一體。苗族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而民俗文化更是古老而神秘。正因為有了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積淀,也就形成了苗族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可以拍攝精美的專題片,利用電視、網絡新媒體大力宣傳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熟悉貴州苗畫。當人們提及貴州時,不是只有黃果樹和遵義會議會址,還有一個多元文化聚集的貴州苗畫,而貴州苗畫又是苗族文化的一張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二是在整體宣傳苗族文化的同時,還應重點打造貴州苗畫這一文化品牌。在對外宣傳中除了突出貴州苗畫是貴州民族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外,更應該結合市場定位進行營銷方面的品牌推廣。在推廣過程中可結合苗畫藝術大師的名氣進行宣傳,可聯合相關媒體制作人物紀錄片,反映苗畫藝人的點滴故事和取得的成就。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形式,使貴州苗畫這一品牌深入消費者的心中。可以邀請對貴州苗畫藝術感興趣的明星作為代言人,提升貴州苗畫的影響力。三是走出去宣傳貴州苗畫的同時,還要將消費者請進來。我們可以利用貴州少數民族“百節之省”的美譽,如在“三月三”“四月八”等少數民族節慶會上大力宣傳,展示貴州苗畫產品;同時,在五個縣苗畫創作基地設立苗畫展示中心及在省城成立貴州苗畫博物館,引導廣大消費者熱愛貴州這一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民間工藝品。
1.貴州苗畫內容題材要適應市場的新需求。貴州苗畫文化產業的發展除了在宣傳推廣方面做工作外,還應針對消費者群體提供多種內容題材和多種尺寸的作品。目前,貴州苗畫的制作產品尺寸比較單一,小尺寸多元化的規格不多;另外內容題材也缺乏創意,傳統因素較多,還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積極引導,在打造高端苗畫文化產品的同時,創作一批小眾化的苗畫產品,適應各種層次消費品市場的新需求。
2.貴州苗畫產品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這個平臺。貴州苗畫的市場銷售,除利用好傳統旅游景區、畫廊外,還要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平臺,利用網絡連接國內外市場,實現線上線下的溝通交流,擴展貴州苗畫更大的市場空間。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把不同地區、不同國家消費者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要求,在互聯網上實現更好的溝通,也把貴州苗畫這個產品推向世界。
3.搭建行業協會拓展貴州苗畫市場空間。貴州苗畫創作的從業者,應建立全省行業協會,突破小農經濟分散經營帶來的弊端。通過建立貴州苗畫全省性的行業協會,搭建全省苗畫文化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讓貴州苗畫從業人員享受交流、創新的機會,更好地解決市場經營問題。
“當前文化國際競爭力的背景下,只有本國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特色文化資源基礎足夠強大,國家文化實力才有更多的上升空間”。貴州苗畫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如前分析,貴州苗畫文化產品人才斷層的現象十分突出,這需要各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發揮領導作用,開設苗畫技藝、文創及營銷專業的各類培訓班,造就一批貴州苗畫文化產業發展的全方位復合型人才。
1.舉辦貴州苗畫技藝創作的專題培訓。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產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我省苗族地區村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逐漸失去興趣,即使是苗畫的傳承人技藝也不如前輩嫻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缺乏熱情。“通過集中培訓,年輕的苗畫愛好者不僅能將技法與文化對接,而且能更好地將生活與生產相融合,讓苗畫所蘊含的民族精神進行創造性轉化。在此基礎上,須舉辦苗畫技藝傳承班,并使這類活動成為常態化。不僅讓這一傳統民族文化的內涵得以傳承,也讓苗畫與當下的生活形態相契合,使技藝成為一種流行于現代年輕人中的文化樣式。”通過舉辦貴州苗畫專業培訓班,帶動貴州苗畫文創產品的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
2.培養管理、營銷和創意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我省各級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在鄉村振興和文化扶貧中,對從事貴州苗畫創作的人員,要在他們中培養一批既懂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又懂文化創意設計的專業人才,組建貴州苗畫生產、創意、營銷一體化的合作團隊,進而增大延伸貴州苗畫的產業發展空間。
3.創建傳承人與現代設計師合作開發模式。貴州苗畫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苗族地區的一種文化符號。我省的苗畫制作,大多數是一輩傳一輩的師徒、母女、父子這種傳承方式,專職設計師介入較少,為了擴大貴州苗畫的市場影響力,我們要引入現代設計師+傳承人這種模式。“采用傳承人與專職設計師相結合的模式,共同開發文創產品。專職設計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苗畫的文化內涵,而對自身文創開發經驗不足的傳承人,通過與專職設計師進行經驗分享,了解非遺文創設計和開發的基本原則。合作雙方能隨時隨地交流文化意向的表現手法,實現傳承人和設計方共同學習經驗、掌握方法、合作開發優秀文創產品的目的。”
貴州苗畫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加強宏觀調控,出臺保護政策,促進苗畫產業的發展。同時,貴州苗畫從業者也不能故步自封,要融入經濟發展的新時代,挖掘苗族文化的內涵,進行文化創新,適應新時代的新需求,找到更好的市場定位。貴州苗畫要發展成貴州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一個文化產業,僅有上述措施、理念還是不夠的;文化產業專家張明艷博士認為:“作為一個要發展壯大的文化產業,那就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規律,做好產業鏈發展的各個環節,這樣這個產業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目前,貴州苗畫沒有形成產業,還只是個體家庭作坊或者村寨合作社為主體的生產銷售框架,離現代化市場經濟對一個產業的發展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既然我們要規劃發展貴州苗畫這一產業,要延長貴州苗畫文化產業的產業鏈條,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公司和家庭等都要勇挑重擔,才能全方位打造好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又一新的文創品牌。
1.成立苗畫的經紀公司展示平臺。專業的藝術品經紀公司對于擴大貴州苗畫的銷售量,提高市場的占有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除在苗畫創作集中的村寨建立展示的平臺(小型的博物館)外,還要在各個熱門的景區建立貴州苗畫的集創作銷售于一體的畫廊,解決單個畫師對外銷售過程中的成本、語言、渠道方面存在的問題。另外,通過貴州苗畫的行業協會舉辦貴州苗畫的精品拍賣會,擴大貴州苗畫的市場空間。
2.各市場主體生產創作貴州苗畫時,要突出產品之間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避免“同質化”競爭。在做好貴州苗畫市場的細分中錯位式發展,實施特色“差異化”的發展策略。總體來看,貴州苗畫的“生產應該走中低端路線,首要的一點是全部產品必須堅持傳統手工繪制,并采用礦物質顏料,以保證其艷麗色彩的持久性。在此基礎上,應注重苗畫作品的多樣化,創作多種題材、多種尺寸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一方面是高端精品貴州苗畫的創作,滿足藝術精品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小尺寸苗畫的創作,滿足普通大眾的審美需要。
3.為貴州苗畫從業人員搭建好一個技術平臺。目前我省還沒有一家針對苗畫創作生產的服務企業,省級文化主管部門可以引導有關企業家創立苗畫顏料、紙張和邊框一體化的企業,為貴州苗畫生產制作搭建好一個良好技術平臺,讓從業人員安心創作,保護、傳承好我省這門民間藝術。
總之,希望在黨政部門、學術界和廣大民眾的關心支持下,實現貴州苗畫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貴州苗畫的從業者在傳承技藝的同時,實現對苗畫保護和發展的雙贏,進而帶動貴州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為民族地區脫貧致富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