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興義市倉更鎮嚴格貫徹落實上級安排部署,堅持系統思維,統籌疫情防控、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推進,明確強化三個抓手,落實落細安排部署,強化跟蹤監督,奮力打贏攻堅戰。
一是強化“兩業”抓手,聚焦挖掘產業發展潛力。倉更鎮依托河谷地帶雨熱同期的特殊地理條件,立足60000畝板栗林,構建了“板栗+中草藥+食用菌+果蔬”的立體經濟網絡。發展鐵皮石斛產業3000余畝,山豆根、白芨和黃精等其他中草藥600余畝;打造2000畝早熟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油茶1400余畝,精品水果1300余畝。全鎮探索“黨員帶頭、干部帶動、群眾參與”的產業發展模式和“黨組織+產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工作模式,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精準扶貧的積極性、群眾發展產業致富的主動性,著力培養一批黨員示范戶、產業脫貧戶,一戶帶十戶,戶戶有增收產業,形成村黨支部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致富的發展格局,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切實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二是強化“四逐四準”抓手,精準發揮駐村幫扶實效。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四逐四準”作為總載體和總抓手,逐村逐戶征求意見,逐人逐項精準措施。以精、準、全的工作方式確保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充分發揮各村(社區)指揮所和前沿防控陣地戰斗堡壘作用,形成支部書記、網格員、包保責任人三級網絡結構,宣傳講解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明確掌握群眾需求,精準產業選擇和扶貧舉措,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和產業結構調整兩場硬仗。
三是強化“志智融合”抓手,全力激發群眾主觀能動性。以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大力發揮群眾主觀能動性,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培育一批主動脫貧先鋒、帶頭致富先鋒、衛生家庭模范,創造爭先趕優氛圍。另一方面推動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成為脫貧攻堅大課堂、產業革命大熔爐,加強技術培訓,強化技術服務,推進產業結構深層次、科技化發展。志智融合并舉,為打好攻堅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倉更鎮將繼續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統籌全鎮一盤棋,確保筑牢疫情防控網、鞏固脫貧成效、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協同進行,以“三個強化”為抓手,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