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縣大河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聚合力,深入推進創建“平安村寨”建設,持續鞏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創建成果,探索“五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格局,有力推進了鄉村治理。
一、政治強引領。切實發揮基層組織引領作用,以“重法治、感黨恩、淳民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黨的聲音、矛盾化解、產業發展、幫扶救助和五比五學等五進農家系列志愿者服務活動。切實把黨的政策理論、法律法規和產業技術等輸入尋常百姓家。充分發揮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一線的治理格局。
二、法治強保障。通過主題宣傳全覆蓋,法律知識進家門,潛移默化受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普法宣傳使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充分發揮法律顧問、法治講堂、法治夜校等開展法律服務和法治宣傳,有效提升了廣大群眾法治觀念和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形成了“群眾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風尚。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實的保障基礎。
三、德治強教化。村支部圍繞“以德為先”,引導群眾遵從德行德為,組織德高望重人員每季度召開座談征集建議意見,更好地為村級發展和鄉村社會治理建言獻策。收集家風家訓,制作家訓牌300余塊,對市縣鎮文明家庭進行懸掛,以示警醒教化和傳承美德。組織“五老”人員志愿者,利用“重法治、感黨恩、淳民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指定他們為發言人,圍繞黨的方針政策、政策法規、傳統美德和感恩教育等同步開展家風家訓教育。通過以上舉措使群眾受教化,傳承美德,孝老愛親,鄰里和諧。
四、自治強基礎。各村完善“四民主兩公開”和村規民約系列管理制度,對公路建設、山林承包、退耕還林、宅基地審批等重大事項,交由村民集體討論、共同決策,最大限度地還權于民。有效實施“兩述職一測評”制度,即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每年分別向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進行兩次述職,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每年分別對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進行一次現場測評、現場公布測評結果,進一步增強村支兩委主動聯系群眾、主動服務群眾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強化了基層組織基礎。
五、智治強支撐。通過“互聯網+基層社會治理”的模式,積極推廣“平安桐梓”“遵義社會治理”“遵義禁毒智慧平臺”等社會綜合治理APP運行,全面摸排精準收集信息,運用網絡服務群眾。結合桐梓縣平安建設“五大”專項行動,組織開展線上線下進行矛盾糾紛調解,社保、醫保認證等服務,切實做到讓群眾少走路,信息多跑路。通過線上信息化管理和線下實地走訪排查的有機結合,全面了解群眾訴求夙愿,為其提供“點單式”調解服務,為推進鄉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