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翟莉芬 李蓮娣
【摘 要】內地新疆高中班的學生來自南北疆不同地區和不同的民族,他們的語言、生活環境、學習基礎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教師要能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礎和需求,推動因材施教的有效落實,進行個別指導,挖掘他們的最大潛能。
【關鍵詞】因材施教;個別指導;潛能
自2005年秋學期開始,我校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承擔了內地新疆高中班的辦班任務,辦班十多年來,在學校領導“三全”理念的引導下,我校內高班老師潛心摸索,認真學習并借鑒其他辦班學校的經驗,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辦學經驗,為國家和新疆輸送了1000多名合格人才,本科達線率接近百分之百,我校新疆部先后兩次被國務院評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內高班師生的共同努力,而“因材施教,個別指導,挖掘內高班學生的潛能”一直是我們老師潛心研究的教育課題。
一、謹遵內高班辦班宗旨,緊跟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挖掘學生的思想潛能
思想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首要任務,學生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服務國家和社會。所以,我校利用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思想的教育,例如陪學生一起度過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并舉行文體活動,讓學生產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陪學生一起度過國慶節,一起看閱兵式,讓學生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讓學生產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舉行運動會、籃球比賽、合唱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各種慰問、演講比賽等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國家政策的優惠和各界人士對內高學生的關心;帶學生去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周恩來故居等地參觀學習,并寫出觀后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在暑期參加新疆各地的發出亮劍活動,讓學生對三股勢力的本質和險惡用心有著清醒的認識并與他們決裂;思想合格,這是我們教育教學的前提,我們培養合格人才的前提,是我們培養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前提。
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中的狀態,及時了解根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預科階段,學生剛剛遠離父母,到內地來求學,環境比較陌生,氣候和飲食還不能適應,學生的思鄉思親的感情非常強烈,所以作為內高班的老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要做到“全方位、全方面、全覆蓋”地關心。我班預科時有一個胡同學,剛來時很不適應,每天要和家長通話1小時以上,吃飯也不到食堂,全靠家里從新疆寄過來,平時和同學很少交流,老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宿舍也是如此,布置的勞動任務也不完成,同學們很是反感,所以平時都是獨來獨往,但是他學習很是努力,我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我經常找他來談話,關心他、開導他,我允許他和家長通話,但是要規定時間和地點,并且,慢慢減少次數,胡同學對家長的依賴心逐漸減弱;另一方面,我主動聯系他的家長,讓家長和我共同進行開導,解開他封閉的心靈;我背后再勸其他同學要包容他,關心他,主動去與他進行交流;在每次考試后,我都會拿出他的考試成績來進行全班表揚,讓他充分體會到在班上的存在感和自豪感,在語文課上,有意地讀他寫的作文,讓同學們點評,其他課上,老師也經常提問他,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胡同學各方面的表現明顯好轉,逐漸和同學們進行主動交流,融入到了班集體中。
三、運用賞識教育和紀律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內高班的學生成績懸殊,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力有懸殊,而是因為部分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內高班的同學特別喜歡運動,特別喜歡跳舞,特別喜歡來表現自己,這也體現了他們良好的活動能力。我們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閃光點,將學生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去,例如我們班有幾名同學有很好的運動天賦,特別酷愛籃球,他們都一起入選校隊,參加市級比賽并獲得了第一名,我熱情地表揚了一番,但是他們身上也有著很嚴重的缺點,學習態度不端正,經常遲到,一上課就開始打瞌睡,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我就運用學校的校規來規范他們,只要一違反紀律,就減少一次打籃球的機會,并且堅決執行,絕不寬容,起初,他們為了能多打一次球,只得嚴守校紀校規,不敢遲到早退,不敢上課打瞌睡,漸漸地培養出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也穩步上升,學生對老師的敬意油然而生。當然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主要是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興趣點,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采用課上多關注、多提問,課后多面批、多輔導的方式來提高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的信心和成績
內高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懸殊,原因是他們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資源很不平衡,對于學習基礎非常薄弱的學生,這就要求老師要過多地去關注。我們就根據這些學生的薄弱學科分配到各科老師,讓老師多關注他們,上課的進度適當減慢,講解得細致、全面,課后加強對這些學生的面批和指導;學校還利用晚自習的時間,讓老師對這些學生進行補齊,老師們也精心備課、精心準備補齊練習,逐漸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也讓這些學生逐漸跟上教學的節奏。
【參考文獻】
[1]熊少嚴.內地新疆高中班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1):35-38
(江蘇省泰州市口岸中學,江蘇 泰州 225300)